唐浩
(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2600)
南充是四川省人口第二大城市,地处四川省东北部,是我国西南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本文通过研究地区铁路客运布局,统筹规划地区铁路的线网布局,合理布局地区内的客运设施,达到提高地区客货运作业能力、避免投资浪费、减少铁路与城市的相互干扰、节约土地资源、利于城市规划等目的。
南充地处四川省东北部、嘉陵江中游,居于“西通蜀都、东向鄂楚、北引三秦、南联重庆”的特殊地理位置,是全国次级综合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是连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咽喉、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成渝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和川陕革命老区重要节点城市。
南充市域辖3 个市辖区(顺庆区、高坪区、嘉陵区),5 个县(西充县、南部县、蓬安县、营山县和仪陇县),代管阆中市,总面积1.25 万平方公里,2017年全市常住人口641.8 万人,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27.9 亿元,人均GDP 28516 元。
南充现状既有达成铁路西连遂宁、成都,东连巴中、达州;兰渝铁路(及高南线)北接广元,南接广安、重庆,形成“十”字形、“五”方向客货共营的铁路交通枢纽框架。南充位于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之“沿江通道”及“厦渝通道”的上游,亦是沟通川东北内外的咽喉。根据路网相关规划,规划年度地区将引入汉巴南铁路、成达万铁路、南广邻涪城际、绵南城际(西充支线)、南大梁万铁路、南泸铁路。通过新线的引入,南充与全国铁路网的衔接更为紧密,向北可直达关中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向东可抵长江中游城市群、海西经济区,向南可达黔中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进一步巩固西南铁路网中重要节点地位。
南充市城区城镇人口2020年约为150 万,2030年约为180 万,2050年合理规模控制在200 万内。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南充市的远期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两大基本理念为“以江为轴、跨江东进、拥江发展”“北拓南延、三城同构”,由9 个主要的城市功能片区构成的“三城”结构。
既有南充枢纽衔接达成、兰渝及高南线,形成以南充站、南充北站两个客运站并重的格局。南充北站为兰渝线引入南充地区新开的客运中间站,主要办理兰渝铁路方向的客运作业。车站总规模为5 台11 线。南充站为达成线上的客运站,车站规模为4 台10 线。
地区内两客站相距较近,覆盖城市功能有限,且受周边建筑、地形等条件限制,扩建条件困难,未来多条线路引入地区,势必造成地区内客运设施的不足,与不断提高铁路服务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发展战略不相适应。
图1 南充地区现状客运布局示意图
南充地区规划的铁路有汉巴南铁路、成达万铁路、南广邻涪城际、绵南城际(西充支线)、南大梁万铁路、南泸铁路等。其中汉巴南铁路、成达万铁路为高速铁路。
根据相关规划,预测近期2030年南充市全社会客运量将达17060 万人,铁路完成客运量1450 万人,占客运市场份额约为8.2%;远期2040年南充市全社会客运量将达18660 万人,铁路完成客运量1680 万人,占客运市场份额约为9.0%。预测近、远期南充市铁路客车对数达225 对/日和363 对/日,其中,始发车分别为47 对/日、76 对/日,通过车分别为178 对/日、287 对/日。
城市和铁路的发展建设会对铁路站场的规模、选址等提出新的要求[1]。地区内南充站既有客车到发线7 条,南充北站既有客车到发线5 条,预留客车到发线3 条,合计客车到发线15 条。根据运量预测,远期需要客车到发线21 条。由此可见,既有客车到发能力不能满足规划年度内客车增长的需求,需扩建既有站或建设新客站。
既有南充站位于城市中心位置,周边建筑物密集,车站改扩建条件困难;新线引入通道内密布城市建筑,城市规划可供铁路利用的用地有限;既有市政道路在站前形成“丁”字形道路布置,大量客流极易造成交通拥堵。故不适宜再扩大规模。
既有南充北站位于城市北侧顺庆区,其南广场正在建设,若要扩建高速场需在既有车场北侧并场设置,目前车站周边建成区较少,具备一定扩建条件;其地理位置偏向城市西北,带动潆溪片区、辐射西充区域的作用较为明显;城市交通配套西侧有潆华大道,东侧有212 国道,站前路在车站南侧通过,市政配套较完备。故可考虑适当增大南充北站规模。
若考虑选择新设第三客站,宜根据枢纽及城市具体情况确定客运站分工[2]。结合城市拥江、绕山发展的趋势,新客站选址宜依托既有绕城高速,结合居民铁路出行的需求,与既有车站分工合理等方面,综合确定新客站站位。地区北部龙门站址方案经过荆溪片区,龙门街道等,覆盖范围广;各铁路线形相对舒展,各方向车流径路相对顺直,而南充市城市工业布局多布于南部,城市北部向西发展连接西充,向东发展连接蓬安,龙门站位与城市发展结合较为紧密,带动作用强,予以优先选择。
3.3.1 维持既有两站客运格局
维持既有两客站的格局,成南达铁路在既有南充北站北侧修建高速车场,新建高速车场,并在南充北站设动车存车场1 处,远期发展为动车运用所。南充站主要办理达成线普速客车及城际客车的始发作业,南充北站主要办理兰渝线客车及成南达、汉巴南铁路客车。详见两客站格局规划示意图。
图2 两客站格局规划示意图
3.3.2 新建第三客站格局
成南达铁路在城市北侧,距离南充市中心约12km 处新建龙门站,龙门站分设高速场和城际场,并设动车存车场1 处,远期发展为动车运用所。南充站主要办理达成线普速客车及城际客车的始发作业,南充北站主要办理兰渝线客车,龙门站主要办理成南达、汉巴南铁路客车。
图3 三客站格局规划示意图
3.3.3 方案分析
①从城市规划与环境容量分析
南充北站周边规划有工业园区,车站最终规模受限;新设龙门站位于城市建成区的边缘,减小对城市规划切割。三站格局较优。
②从交通配套角度分析
南充北站进站道路为尽头路,交通组织难以满足大量的旅客到发流;新设龙门站距离在建顺蓬营公路较近,车站车流可顺畅组织。三站格局较优。
③从综合开发角度分析
南充站及南充北站周边地形条件差,用地局促,综合开发难度大;新设龙门站周边地形平坦且尚未开发,综合开发前景良好。三站格局较优。
④从运营管理角度分析
两站客运格局方案相对集中,较三站客运格局减少了铁路运营成本,管理方便,由此,从铁路运营管理角度分析,两站客运格局较优。
⑤从工程投资角度分析
两站客运格局方案地区内线路总投资102.11 亿元,工程投资较小,而三客站方案总投资105.42 亿元,工程投资较大。两站格局较优。
⑥从铁路长远发展角度分析
两站方案南充北站两车场南侧均为隧道,若有向南(重庆)方向通道引入,改建工程极为困难。三站方案新站可预留向南(重庆)方向通道引入与汉巴南铁路贯通的条件。三站格局较优。
综上所述,两客站格局与三个站格局各有特点,并没有特别明显的优劣之分。但考虑到南充城市正处在高速发展期,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铁路工程作为基础建设,必须超前规划,为城市发展助力。新建第三客站条件符合城市发展规律,对城市带动作用强,沿嘉陵江两侧布置主客站,均衡覆盖城市,也符合城市规划,故本次研究认为,南充铁路地区宜按照三客站格局进行规划,满足地区客运需求的同时带动城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