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敏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辽宁 沈阳 110024)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脚步不断加快,人们生活水平发生质的飞跃,对母婴安全和保健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考虑到初产妇在我国产妇人群中占据较大比例,由于缺乏丰富的分娩知识,心理状态极不稳定,易出现抑郁、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提高产后出血的风险,从而对母婴的健康安全构成严重威胁[1]。故对产妇来说,需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以规避产后出血风险。本研究意在评价研究助产质量及产后出血的护理干预的临床作用,对在本院分娩的138例产妇进行实验,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实施分娩的138例产妇。根据收治时间依次排号,奇数是对照组,偶数是实验组,每组69例。在对照组中,年龄20~33岁,平均(24.54±3.87)岁;孕周38~41周,平均(37.67±1.73)周。在实验组中,年龄22~31岁,平均(25.02±3.53)岁;孕周37~42周,平均(37.79±1.58)周。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等方面均差别不大(P>0.05)。
1.2 方法。对照组:予以传统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提供护理干预。①产前护理。医护人员需在产妇入院待产时指导她们进行产检,要求程序做到正规化、严格化。询问产妇相关生产史(产后出血、难产、滞产)和病史(贫血、妊高征),针对产前出血、羊水过多、胎儿较大与双胎的产妇制定相应的防治产后出血方案。产后出血在产科上是一种较常见的并发症,可给产妇生理与心理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大部分担忧分娩时疼痛感强烈,出现难产或产后出血,医护人员应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支持。②分娩护理。环境因素与产妇分娩时的心理状态存在密切感关联。为防止产妇被其他产妇的消极情绪所感染,医护人员应保证分娩室清洁舒适、温暖安静。若产妇处于宫缩间隙期,为保证体力充分应进食,以流食为主,遵循“少食多餐、清淡、易消化”原则。实时注意产妇的生命体征,适当给予她们鼓励安慰与腰腹按摩。若产妇存在宫缩乏力现象,为加强其子宫收缩力度,应提供催产素(静滴)。在第二产程,为保存产妇体力,医护人员应指导她们宫缩间隙期放松、宫缩期摒气,并保证其会阴不遭受损伤。在第三产程,为防止产妇因心理状态不稳定而造成产后出血,医护人员需对其进行安抚。留心产程进展,重点注意胎儿情况是否正常。观察胎盘有无剥离征兆,为防止产妇子宫膨胀过度应指导她们及时娩出胎盘。当胎盘成功娩出后确认胎盘与胎膜是否完整,并观察产妇有无副胎盘与产道损伤现象。③产后护理。经多数研究证实,多数产妇在产后免疫功能较弱,出现贫血的概率较高。为避免产妇感染,医护人员应提供抗生素与米索前列醇治疗。
1.3 观察指标:将两组患者的第二产程、总产程与产后出血发生率进行组间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本实验数据均要进行处理统计,软件应用SPSS20.0版,138例产妇的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间以s)形式表达,采用t检验;产后出血发生率以(%)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若P<0.05,则组间各项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产妇的助产质量:干预后,实验组第二产程、总产程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的助产质量对比(min,)
表1 两组产妇的助产质量对比(min,)
images/BZ_281_175_2120_1196_2166.png实验组 69 24.47±5.02 457.96±173.02对照组 69 54.03±13.99 681.04±239.95 t-16.5200 6.2640 P-0.0000 0.0000
2.2 两组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情况:观察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实验组较对照组远远更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情况对比
产后出血在产妇分娩期属于一种较常见的并发症。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概率可高达9.37%[2]。产后出血病情非常严重,若产妇不及时接受有效的防治措施,易引发休克(失血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等不良后果,产妇的生命安全遭到严重威胁。因此,医院对产妇应提供优质的护理措施以提助产质量,规避产后出血的发生。
为探讨研究助产质量及产后出血的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本文实验组在传统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具体干预措施产前护理、分娩护理、产后护理3部分,其中产前护理要求产妇进行正规严格的产检以避免不利因素的出现,医护人员通过产妇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并通过提供心理支持以降低产妇的生理警醒水平,自身心理压力可得到明显缓解;分娩护理要求医护人员在产妇第二产程、第三产程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保证产妇体力充分并学会正确分娩方法,并做好其会阴保护工作;产后护理要求以要求医护人员提供抗生素、米索前列醇等药物治疗以防止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3]。
据本次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其第二产程与总产程有效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降低,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言而总之,护理干预应用于产妇,对避免产后出血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