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分析

2019-06-24 08:45:28夏杰玲吴昌鸿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13期
关键词:胃痛气虚功能性

夏杰玲 吴昌鸿*

(重庆市东南医院石坪桥院区,重庆 400000)

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疾病,其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一般患者发病后会出现上腹疼痛、胀以及食欲不振、早饱和恶心、呕吐,其症状可单独或者是以一组出现[1]。脾胃气虚型属于功能性消化不良较为常见的一种,目前在为这一疾病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西药治疗并不能彻底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容易反复发作,并不能满足患者治疗的需要,因此就应该对这一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案进行探讨与分析[2]。本次试验研究收集在我院接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的患者108例作为实验对象,资料收集时间在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运用用中医辩证方法为上述患者提供治疗,并分析了其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在我院接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的患者108例作为实验对象,资料收集时间在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将患者随机分为中医组和常规组,中医组54例患者中男28例,女26例,患者年龄在20~58岁,平均年龄为(38.7±3.3)岁,患者病程在1~4年,平均病程为(2.14±0.49)年;常规组54例患者中男30例,女24例,患者年龄19~56岁,平均年龄为(38.3±2.6)岁,患者病程在1~5年,平均病程为(2.08±0.66)年,所有患者均符合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标准。对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后显

*通讯作者示,其差异性并不显著(P>0.05),具有显著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处理,告知患者要戒烟戒酒,避免使用生冷、高刺激以及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同时尽量不要饮用咖啡和浓茶,在实验研究期间不予许服用实验研究意外的药物,在此基础上两组患者的治疗方法如下。

1.2.1 常规组患者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的药物为多潘立酮,每次的药物剂量为10 mg,每天3次,治疗方法为在三餐前20 min口服。

1.2.2 中医组患者给予中医辨证治疗,治疗的方法包括中药内服和温针灸,其中中药方剂组成为:木香、陈皮和枳壳各6 g,炒白术、白芍以及半夏各10 g,党参和炙黄芪各15 g,患者如果存在腹泻的情况则加淮山和炒扁豆各15 g,薏仁20 g,患者存在腹胀情况则应该加沉香10 g,大腹皮15 g,患者肝郁明显应该加香附12 g,郁金15 g,将上述药物加入清水中煎煮,取200 mL药汁温服,每天1次;温针灸所选取的穴位包括内关、三里、公孙、气海以及阴陵泉和中脘,每天1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并发症(腹痛、腹泻、头痛、过敏)发生率。疗效判定标准[3]:患者进食后并没有出现胃胀、胃痛的现象,恶心、呕吐以及反胃的情况也随之消失为治疗痊愈;患者进食后胃痛、胃痛以及恶心、呕吐和反胃等情况有所好转为有效;患者进食后胃痛、胃痛以及恶心、呕吐和反胃等情况无好转甚至有加重的情况为无效,有效率的计算方法为痊愈与有效例数之和与总例数的比值乘以100.0%。

1.4 统计学分析: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9.0完成实验数据的录入、统计以及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两组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实现,P<0.05表示组间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中医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之间的差异性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分析

2.2 常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中医组患者,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之间差异性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对比分析[n(%)]

3 讨 论

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在中医上属于“胃脘痛”和“痞症”的范畴,主要的发病原因为患者七情出现失和现象后,患者消化功能下降,导致食滞中焦,外界湿毒之气侵袭患者身体后引起气血不畅,进而使得患者出现身体下降[4]。

中药内服是中医治疗过程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木香、陈皮、枳壳、炒白术、白芍以及半夏,党参和炙黄芪各等药物的运用可以有效的缓解腹胀、气滞以及便秘、积食的情况,加快患者胃排空和肠壁的收缩力,淮山、炒扁豆、薏仁可以缓解患者腹泻,沉香、大腹皮可以缓解患者腹胀,香附、郁金可以改善患者肝郁的情况[5]。温针灸也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中医治疗方法,对其内关、三里、公孙、气海以及阴陵泉和中脘等穴位进行温针灸可以达到通经活络和补气活血的作用,由此可见,中药内服和温针灸在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联合运用具有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6]。在本次实验研究中,通过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中医组患者与常规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之间差异性显著(P<0.05)。综上所述,在为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提供治疗服务的过程中,中医辨证治疗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案,不仅仅有效的减轻了患者的病症,同时也提高了治疗效果,具有相对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胃痛气虚功能性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五灵脂蒲黄散止胃痛
基层中医药(2021年3期)2021-11-22 08:07:56
突然胃痛不用慌 按压至阳来帮忙
基层中医药(2021年2期)2021-07-23 01:41:50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模具制造(2019年3期)2019-06-06 02:10:56
气虚便秘用白术莱菔汤
基层中医药(2018年5期)2018-08-31 02:35:42
气虚了,病多了
基层中医药(2018年1期)2018-03-01 07:36:09
浅谈藏医盐敷治疗胃痛的护理
不同功能性聚合物在洗涤剂中的应用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
中医研究(2014年4期)2014-03-11 20:28:35
针刺足三里加口服良附丸治疗寒邪客胃型胃痛6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