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量血液透析对慢性尿毒症患者的影响

2019-06-24 08:45:08赵岭伟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13期
关键词:尿素氮高通量尿毒症

赵岭伟 刘 丽

(四川省林业中心医院,四川 成都 610081)

血液透析作为慢性尿毒症患者常见救治方式,是将血液引入透析机,再通过透析膜、透析液间的物质交换,净化血液且会输至体内的方式,能够及时排除体内废物、纠正酸碱失衡和水电失衡等问题。目前,常规血液透析虽可起到救治效果,但却对机体存在极大的损伤,患者多在治疗后面临各项并发症,不利于其身体恢复,而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为高通量血液透析的延用带来前景[1]。对此,抽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诊治的100例慢性尿毒症患者,思考高通量血液透析对慢性尿毒症患者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抽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诊治的100例慢性尿毒症患者,随机划为甲组50例、乙组50例。其中甲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在26~65岁,中位数为(45.33±2.15)岁;透析时间在9~26个月,中位数为(20.19±4.28)个月。乙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在27~67岁,中位数为(46.16±2.63)岁;透析时间在11~29个月,中位数为(21.53±4.44)个月。各数据比较相似(P>0.05)。

表1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肝肾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肝肾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肌酐(μmol/L) 尿素氮(mmol/L) 血红蛋白(g/L) 白蛋白(g/L)甲组 50 688.50±129.06 15.72±3.49 78.80±11.06 25.59±5.06乙组 50 572.36±122.54 10.82±3.19 94.83±12.71 30.68±3.18 t-4.6145 7.3279 6.7276 6.0224 P-<0.05 <0.05 <0.05 <0.05

表3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n(%)]

1.2 方法。甲组:使用常规血液透析,即每周3次,次透析时间约为4 h,透析面积约为1.3 m2,碳酸氢盐为其缓冲液。乙组:使用高通量血液透析,透析液为碳酸氢盐,透析面积约为1.5 m2,脱水量为3000~6000 mL,透析液流量和血流量分别为500 mL/min、250~300 mL/min,次透析时间为4 h,每周2次。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患者总有效率和肝肾指标[2]。而在肝肾指标测定中,肝指标则是由肝功能化验而定,包含白蛋白;肾指标则是由肾功能检查完成,包含肌酐、尿素氮。

1.3 观察指标。显效:患者肌酐、尿素氮指标改善幅度>60%,且慢性肾衰竭表现消失;有效:患者肌酐、尿素氮指标改善幅度在>20且≤60%,且慢性肾衰竭表现明显改善;无效:患者肌酐、尿素氮、慢性肾衰竭表现均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3]。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21.0软件对本研究数据加以统计,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总有效率:甲组总有效率为86.00%,乙组则为9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肝肾指标:乙组肌酐、尿素氮、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指标明显优于甲组,各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见表2。

2.3 总并发症率:甲组总并发症率为12.00%,乙组则为8.00%,各数据比较相似(P>0.05),见表3。

3 讨 论

尿毒症(uremia)为机体难以借助肾脏排出尿液,使体内大量废物、水分造成堆积,诱发毒害问题,包括急性尿毒症和慢性尿毒症。现代医学理论中,将尿毒症定义为:肾脏功能丧失时机体因生化系统紊乱导致的综合征,也可称为肾功能衰竭综合征,即为肾功能衰竭[4]。目前,尿毒症检查中,包含血液检查、尿液检查、肾功能检查。即①血液检查:可见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提高;血红蛋白<80 g/L,终末期则下降到20~30 g/L,在个别患者中存在白细胞增高、血小板减少的问题;动态血液气体和酸碱水平测定,晚期时pH值减小;血浆蛋白水平正常/减小;电解质失衡。②尿液检查:尿常规指标呈现病变,但可见蛋白尿和红、白细胞计数改变;尿比重<1.018,尿毒症患者多集中在1.010~1.012,且夜间尿量明显增多。③肾功能检查:肾小球滤过率和内生肌酐清除率均减小;酚红排泄、尿浓缩稀释等试验均呈现减退状态;纯水清除率呈现异常[5]。

高通量血液透析(high flux hemodialysis)是指在容量控制状态下,使用常规血液透析技术,融合高分子聚合物膜扩散性、高渗透性的特点,将大分子溶质予以滤除。β2-微球蛋白则作为慢性尿毒症患者代表性中分子物质,若在体内呈现过多蓄积状况,则不仅会使机体出现淀粉样变,还会引起脊柱关节病、破坏性关节病等。但是,β2-微球蛋白不易受到代谢因素、饮食因素的威胁,将其作为机体中分子物质滤除充分性指标能够起到精准衡量的目的,即若其含量下降,则证明血液透析期间中分子物质能力越强[6]。

研究可知,甲组总有效率为86.00%,乙组则为98.00%,各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乙组肌酐、尿素氮、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指标明显优于甲组,各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例如:乙组肌酐指标为(572.36±122.54)μmol/L、血红蛋白指标为(94.83±12.71)g/L;肌酐指标为(688.50±129.06)μmol/L、血红蛋白指标为(78.80±11.06)g/L。甲组甲组总并发症率为12.00%,乙组则为8.00%,各数据比较相似(P>0.05)。综上所述,针对慢性尿毒症患者,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总有效率,还可改善其肌酐、尿素氮和血红蛋白、白蛋白指标,可推广。

猜你喜欢
尿素氮高通量尿毒症
高通量卫星网络及网络漫游关键技术
国际太空(2023年1期)2023-02-27 09:03:42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时尿素氮变化、变化规律及变化的意义分析
医学概论(2022年4期)2022-04-24 14:59:22
高通量血液透析临床研究进展
Ka频段高通量卫星在铁路通信中的应用探讨
人物
健康人生(2017年12期)2017-12-21 02:25:52
中国通信卫星开启高通量时代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早期肾性贫血20例疗效观察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自主神经病变的影响
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血清蛋白电泳图谱分析
脲酶/硝化抑制剂对尿素氮在白浆土中转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