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薇 刘庆春 王丽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神经痛,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疾病[1-2],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治疗方式有药物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中医药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3-5]。本研究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在予以卡马西平的基础上,加用天麻素胶囊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睡眠质量、生活质量、血清TNF-α和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对象 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90例,男30例,女60例;年龄 40~70(53.1±9.3)岁。均符合《国际头痛疾患分类》制定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标准[6],排除肝肾功能损伤、造血系统障碍等患者。疼痛程度:轻度30例,中度42例,重度1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观察组男15例,女30例;年龄39~72(54.2±9.2)岁;疼痛程度:轻度16例,中度20例,重度9例。对照组男 15 例,女 30 例;年龄 38~71(53.7±9.5)岁;疼痛程度:轻度14例,中度22例,重度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疼痛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后实行,患者及其家属已阅读知情同意书并签署同意。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卡马西平治疗,首日剂量每次0.1g,3次/d,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每次0.1~0.2g,3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天麻素胶囊,每次0.1g,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给药20d。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比较[7]。疗效分为4个级别:①治愈:患者的疼痛消失,临床症状消失,面部感觉等功能正常,随访3个月未见患者复发;②显效:患者的疼痛明显减少,临床症状明显减轻,随访3个月患者复发,发作频率较前减少超过50%;③好转:患者的疼痛减少,临床症状减轻,随访3个月患者复发,发作频率较前减少25%~50%;④无效:随访3个月患者复发,发作频率较前减少<25%。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2)比较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匹兹堡睡眠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L)评分。VAS评分标准为[8]:无疼痛,记为0分;轻度疼痛,记为1~3分;中度疼痛,记为4~6分;重度疼痛,记为7~9分。PSQL根据量表项目进行评分。(3)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生活满意度指数 B(life stisfction index B,LSI-B)进行评定[9],分值在0~23分,得分越高,满意度越高。中医证候评分评判标准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0]进行评价,主症为疼痛次数及疼痛程度,按轻、中、重分别计2、4、6分;次症为胁痛、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及面红目赤,按轻、中、重分别计 1、2、3 分。(4)对两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TNF-α和NGF水平进行比较。于治疗前后,患者在空腹情况下,静脉血4ml,离心后分离血清,采用ELISA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例(%)]
由表1可见,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和PSQL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和PSQL评分比较(分)
由表2可见,两组患者治疗前的VAS和PSQ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和PSQL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和PSQL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和中医证候评分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和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分)
由表3可见,治疗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中医证候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和NGF水平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和NGF水平比较
由表4可见,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TNF-α和N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TNF-α和NGF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TNF-α和NG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目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在现代医学中,其发病可能是由于外界机械压迫和刺激,炎症反应等导致三叉神经局部脱髓鞘部位出现异常的冲动,而使得轻微痛觉刺激通过短路传入中枢后,不断地出现反复叠加,进而造成三叉神经痛,常以抗癫痫药物治疗[10-11];在中医领域中,属于“偏头痛”“偏头风”范畴,常以祛风止痛、息风通络中药进行治疗。对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案除了药物治疗,包括全身用药和局部用药,也常使用外科治疗,主要包括微血管无创减压术、经皮穿刺有创术等。其中,药物治疗是最为常用和安全的治疗方法,特别适用于初发患者、并发其他严重器官疾病而不适合手术的患者[12-14]。
卡马西平是目前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首选药物,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治疗机制:对过度兴奋的神经细胞膜具有很好地稳定作用,可明显降低神经细胞膜对Na+和Ca2+的通透性,达到降低细胞兴奋性的作用;对反复神经放电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明显减少突触对兴奋冲动的传递,抗癫痫作用较好,同时对患者出现的大发作、局限性发作和混合型癫痫也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15-17]。天麻素是一种葡萄糖苷化合物,是中药天麻发挥治疗头痛眩晕、肢体麻木、惊痛抽搐的的一种有效成分,其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系统血流供应,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具有抗脑缺血、炎症及淀粉样蛋白损伤,对保护神经细胞具有十分重要作用[18-20]。将卡马西平和天麻素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药理活性,达到协同作用。
本研究中,天麻素胶囊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较卡马西平单独治疗的患者明显提高,说明天麻素胶囊联合卡马西平可明显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天麻素胶囊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VAS和PSQL评分均较治疗前和卡马西平单独治疗的患者明显降低,说明天麻素胶囊联合卡马西平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睡眠质量,且效果是优于单独卡马西平治疗。天麻素胶囊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和单独卡马西平治疗的患者明显改善,说明天麻素胶囊联合卡马西平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临床症状。两种药物治疗方案均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炎症反应,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天麻素胶囊联合卡马西平可明显提高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减轻疼痛,提高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减轻炎症反应。但由于本研究中患者为90例,尚属小样本研究,可在后续的大样本研究中进行进一步的验证,以完善其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