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途径初探

2019-06-22 13:44叶少勇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历史教学核心素养

叶少勇

摘要:家国情怀素养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价值追求的核心目标,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实践“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措施。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乡土资源和试题资源,进行多样化的历史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才能将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落到实处。

关键词:核心素养;家国情怀;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9)05-0086-03

2017版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阐述家国情怀是学习和认识历史在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重要体现。家国情怀实质上是立德树人中“德”的核心目标。高中历史教育归根到底要让学生形成“四认同,一尊重”[1]即对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具有家国情怀,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能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能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家国情怀的内涵与中华民族的乡土观念、家国一体、民族自信自强、责任担当等传统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是相互契合的。新时代背景下,家国情怀的培养符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是传承人类优秀文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有效途径。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家国情怀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根据新课标对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提出培育家国情怀的几个途径,以期求教于方家。

一、依标据本,充分挖掘家国教育素材

在部编教材尚未在福建省正式使用之前,高中历史教学要用好现行教材(本文教材举例均为岳麓版),并依据新课标的全新理念和要求进行教学设计,以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统领教学,以唯物史观为理论指导,时空观念串联史实,史料实证为研究方法,历史解释培养能力,最终让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水到渠成。如必修一《辛亥革命》一课的教学设计,可以在一定时空观念的引导下,以孙中山先生一生的追求和奋斗作为中心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学习,让学生画出孙中山先生生平主要事迹的时空轴,并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特别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思考问题并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孙中山先生为何从“医人”转向“医国”?你怎样看待他对人生追求的选择?如果你处在那个时代,你可能会如何规划你的人生?还可以引导学生分组探究孙中山先生选择从改良到革命的“医国的道路:晚年的孙中山先生发生了怎样的重大转变?孙中山先生的重要贡献及“中山精神”是什么?课堂最后可以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即“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孙中山先生毕生奋斗,就是期盼中国成为世界上顶富强的国家、世界上顶安乐的国家,中国人民成为世界上顶享幸福的人民”[2],以达到家国情怀素养的升华。

历史学是人文学科的基础性课程,其史料具有很强的客观性,其内容具有很强的现实性,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家国情怀相关内容,转变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历史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学生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思想与情感得以升华,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岳麓版历史教材中诸如郑成功、康熙、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伟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都是体现家国情怀的最佳素材,值得通过各种学习途径引导高中生思考与体会。如岳麓版必修一第20课《新民主主義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中“西安事变”一目,蒋介石提出的中共和红军必须听命于国民政府的要求,周恩来回答:“红军必受蒋先生指挥,而且拥护中央之统一,绝不破坏。”[3]由此可以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共产党以国家大局、民族大义为重,以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己任的胸怀,而且也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为避免内战,推动两党合作的政治智慧;再如必修一第23课《祖国统一大业》一课针对台湾问题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早在1956年,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就提出了“和平统一”的构想,邓小平于1979年1月28日访问美国,在回答台湾问题时说,我们过去叫“解放台湾,现在我们提解决台湾问题”,希望能“和平统一中国,尊重台湾现有的制度,甚至可以保留军队”,这体现了新中国几任领导人对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深厚情谊的体恤,也体现出他们对两岸和平统一伟大战略构想的努力推动,对学生家国情怀的教育寓于历史真实的片段之中。

二、立足乡土,家国情怀教育更接地气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是“从直接表达爱家庭、爱学校、爱故乡的感情,逐渐过渡到认识更加深刻的社会关系,从理性上认识祖国的概念”[4]。人是感性的,不管身处何地,内心深处都有着思乡、怀乡的情结。生活在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乡镇,充分挖掘乡土历史,形成乡土课程,将乡土史教学与传统历史教学相结合将有利于拓展历史教学的空间和渠道,也可使家国情怀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得到升华,最终依据新课标将所学知识与学生的经验进行衔接,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让学生充满文化自信,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如子江中学所处的晋江就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安平桥、清朝统一台湾的施琅将军纪念馆、金井战地遗址公园、千年古镇安海、龙山寺、安平商人、乡镇企业的典型代表“中国鞋都”陈埭、安踏、恒安,闽南侨乡特色建筑“番仔楼”等历史资源可资开发利用。

在日常历史课堂教学中,增加乡土史教学的内容,会起到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的作用。岳麓版历史教材在叙述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时,较少涉及建筑科技与建筑艺术,笔者在教学中加入了安平桥的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安平桥因桥长约5华里,俗称五里桥,是中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桥梁建造的辉煌成就。这座历经千年海水冲刷的跨海大桥,既是整个晋东南交通史和文明史的见证者,又孕育出诸多古镇故事,如闽南歌谣“嗦啰嗹,嗦啰嗹,风度翩翩似神仙。摇啊摇,摇啊摇,摇到五里桥”[5]。还有端午安海习俗“捉鸭”,是郑成功为了收复台湾,驱逐荷兰人,在安平桥畔进行训练,将鸭子绑在浸泡了香油的竹竿尾端,竹竿长6—7米,离水面3米左右,士兵要光脚走过竹竿将鸭子捉到,这样才算合格。安平桥也承载着被安海人世代传颂的乐善好施的精神,从接力建造安平桥和捐建一所镇廨及一所整头精舍,作为朱松讲学馆所的宋代大商人黄护父子,到倡办百年育婴院的晚清慈善家倪人俊;从发展实业造桥铺路的民国时期的陈清机,到慷慨解囊修缮白塔的张世源父子等的慈善义举,再到积极踊跃捐资创办现代教育、体育、扶助贫困学生、发展慈善事业的晋江新商人柯子江,一代又一代安海人继承和弘扬着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一路播撒着善念的种子,安平桥在时光岁月穿梭中成为安海人“善行天下”的精神坐标。

在历史研究性学习课程中,子江中学校教师常常选择朱祠(朱松在安海任镇官时,政绩显著,朱熹在任同安官时,积极到安海讲学,为纪念他们父子对安海的贡献而建造,充满浓浓的理学气息)、施琅纪念馆(清朝统一台湾的功臣,纪念馆里有诸多有关施琅将军的故事及遗物,清朝对台湾的政策等)、金井战地公园(1958年,“炮击金门”战役,围头即是海防的最前线。炮战时的遗址,公园其实不大,但是可以感受到浓浓的战时气息,是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番仔楼(是闽南语翻译过来的用语,多为民国时期由在东南亚工作的归国华侨所建,特点是中西合璧,与闽南传统古民居截然不同,且建筑材料多为南洋直接运输而来,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家乡情结)、龙山寺(福建著名的千年古刹,系1983年国务院确定的142座全国重点佛教寺院之一,是台湾400多所龙山寺的祖庙,是台湾同胞到大陆进香的重要联系,是两岸同胞同根同缘的见证)作为研究对象。这些乡土资源极为丰富,利用研究性学习课堂让学生走出教室,通过现场考察本土历史遗存、查阅地方史档案、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直观、切身地感受乡土历史,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并不是教材上枯燥生硬的文字,也不是遥不可及的过去,更不是学与不学的科目,历史就在身边。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也能活跃课堂的互动氛围,更能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自豪感与使命感,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精研试题,多样教学激扬家国情怀

历史考试(尤其是高考)是学生学习的“指挥棒”,但我们的历史教育绝对不能止于考试。按照教育部考试中心“一体四层四翼”的要求,要理清高考“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明确“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高考的这个指挥棒是指向“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是为“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而在历史学科考试中体现家国情怀显得尤为重要,值得我们精确把握、深入研究。如2016年新课标全国甲卷第27题关于清乾隆年间福建各地族谱中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骤然增多的原因探讨题[5];2017年文科文综全国Ⅰ卷第30题“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的“边区”得知是抗战全面爆发,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为此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相应地调整政策,团结一切有抗日要求的阶级阶层,为抗日战争服务,以适应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体现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国家利益为重的高尚情怀。2018年福建省质检题第30题中共在延安创办的日本工农学校,教育了500多名日本战俘,这些战俘积极为中国抗战作出贡献,体现了中国抗战获得世界的支持;2018年文科综合全国Ⅰ卷第45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以汉武帝对年号改革的相关史料为素材,年号纪年相对于原有纪年法,首先是全国所有地方都通用,不再区分王国与郡县,这起到了维护国家统一和主权完整的作用,正是这个优点使得年号制延用千年至清末,还传播到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为世界文明做出了贡献。这些高考真题和模拟题从宗族寻根与祖国统一、中共的抗战政策变化、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的贡献、汉武帝的年号改革等方面入题,很好地考查了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这些试题资源中富含家国情怀的教育元素,要充分地挖掘、研究和運用,让历史试题的育人导向成为高中历史教学落实家国情怀教育的指路明灯。

在精研试题资源的基础上,如何让家国情怀的教育真正入脑入心,发展成为学生的品格和气质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家国情怀的培育仅仅依靠讲授、记忆、重复等手段是无法实现的。近几年的全国高考历史题特别注重“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和革命文化(诞生于血与火的革命岁月,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书写的红色篇章,是对20世纪广大中国人民救亡图存历史的共同记忆)的考查,但如果在教学中采用讲大道理式的呆板教法或者教师的“一言堂”,就会显得枯燥无味,教学效果也将大打折扣。因此,必须根据课程的特点、现有的教学资源创造多样化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家国情怀教育。如岳麓版必修一第2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中的“抗日战争”一目的讲解中,教师可以采取历史与艺术相融合的教学方式,由历史教师和音乐教师联袂授课,组织学生进行钢琴演奏、抗战历史剧表演、抗日诗词朗诵、抗日歌曲大联唱等等,在课堂上渲染同仇敌忾的氛围,借助智慧教室的人机互动信息化手段,将历史纪录片、历史图像、抗日音乐等史料进行有机融合,营造出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将抗日战争的情景和中华民族的奋勇抗战呈现给学生。还可以让学生感受《黄河大合唱》的奔腾壮阔、《大刀进行曲》的痛快淋漓,让学生感叹靠草根树皮在东北坚持抗战的杨靖宇将军的英雄气概、淞沪抗战中小姑娘杨惠敏冒着枪林弹雨给守卫四行仓库的八百将士送去国旗的感人故事,中国共产党面对日寇的“三光”扫荡而英勇不屈坚决抵抗的革命大无畏精神,切身体会中国军民英勇抗战的艰辛与不易。实践表明,借助图文并茂、声色兼具、动静结合的形式进行革命文化教育,可使得学生在生动的临场感和画面感中体会到真切的革命情感,感受到何谓真正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让真实的家国情怀在学生心里扎根。同时,通过中国战场的牺牲数据以及对日寇的牵制情况(中国军民伤亡共3 500多万人,中国损失财产及战争消耗达5 600余亿美元,侵华日军的伤亡人数在120万—150万左右,占据日军总人数的1/3多)也让学生体会到中国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培育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和世界情怀。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落实家国情怀教育,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价值追求的目标,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措施。因此,在新课标理念的引领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应明确家国情怀的关键内容、内涵,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有机渗透乡土历史、精研历史试题,通过多措并举的方式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让高中历史课堂更加丰富多彩,让高中历史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信自强和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徐蓝,朱汉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2017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皋银飞.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6(17):66.

[3]王川芳.历史课堂家国情怀教育策略[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10).

[4]蔡汀,王义高,祖晶.蘇霍姆林斯基选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5]林德田.家国情怀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天下情怀[J].历史教学,2017(9).

A Probe into the Way to Implement “Feelings for Home and

Country” in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YE Shao-yong

(Zijiang Middle School, Jinjiang 362261, China)

Abstract:To cultivate the feelings of home and country is the core objective of the core pursuit of history teaching, an important way to cultivate the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 and the key measure to practice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moral education”. History teachers in high school need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resources of textbook materials, local history resources and various tests to carry out a variety of historic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ctivities. Only in these ways can the cultivation of the feelings for home and country be implemented.

Key words:core literacy; feelings for home and country; history teaching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历史教学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