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动性理念的乡村书院室内改造设计

2019-06-22 13:55马松影李锴
设计 2019年9期
关键词:乡村教育

马松影 李锴

摘要:乡村振兴让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村教育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议题。乡村书院作为传统乡村重要的教育场所,让其再创活力,能更好地助力乡村教育的发展。通过观察乡村教育的现状和乡村儿童的活动行为特征,以修复乡村儿童与外界的互动性为目的,改造乡村书院室内环境。得到修复乡村儿童与外界的互动性的设计方法。互动性的设计不但修复了乡村儿童与外界的互动关系,丰富了乡村儿童的课余生活,且提高了乡村文化空间的自管理能力。

关键词:乡村教育 乡村书院 儿童互动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9)05-0044-03

Abstract:Rural revitalization has brought earth-shaking changes to rural areas.Rur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rural revitalization.As an important educational place in the traditional village,village academy of classical learning can help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ducation.Through the observa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ural educ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childrens activities and behaviors,in order to repair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rural children and the outside world,rebuilding the Interior Environment of Village College.The design method forrestor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rural children and the outside world was obtained.The interactive design not only restore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rural children and the outside world,enriched the after-school life of rural children,and improved the self-management ability of rural cultural space.

Keywords:Rural education Village academy of classical learning Childrens interaction

引言

乡村教育一直是许多学者在探索乡村振兴的研究中非常关切的问题。近年来,乡村教育改革的步伐有了很大的迈进,许多乡村小学被撤并。乡村教育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教育的结构越来越精致,越来越内在,这些都是可喜的变化。然而也出现了一些现象:在没有小学的乡村里,学生之间的互动减少了;围绕儿童问题家长之间的互动减少了;教师与村民之间的互动也减少了。学校撤并后,学校作为乡村的文化精神被连根拔起,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乡村社会的凝聚力,影响传统社会人际网络的形成,村里的孩子因为在镇上或县里求学,村里孩子间的交往也变得稀疏了,知识和文化的碰撞也没有了[1]。加上父母在外打工,儿童与父母的互动减少了。许多儿童还沉溺于手机游戏网络游戏,儿童与乡村自然环境的互动也减少了。没有这些互动,乡村也变得没有活力。如果能修复这些互动,对乡村教育的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

一、互动特征

互动的定义和范畴相当广泛,以人为主体,互动包含人与人的互动、人与物的互动、人与环境的互动[2]。因此以人为主体,互动关系的建立需要环境、人和物。并产生一系列的行为。互动关系与行为是互为相关的,良好的互动关系能实现预期的行为目标,观察行为表征也能考查互动关系的合理性。

儿童的行为特征在空间中表现有三种:必要性行为、自发性行为及社会性行为。必要性行为是儿童不由自主而无法规避的行为,如上学、睡觉等;自发性行为是儿童有参与意愿,并且在外界条件具备时独自发生的行为,如散步、阅读、绘画、运动等;社会性行为是儿童在环境中有赖于其他个体共同参与的行为,如游戏、聊天、交往等[3]。乡村儿童的日常生活行为多表现为自发性行为和社会性行为不足等[4]。自发性行为受环境条件影响最大,自发性行为不足可看出儿童与环境的互动性不足,或是外界环境不满足儿童产生自发性行为需要。社会性行为受其他个体的影响最大,社会性行为不足说明儿童与其他个体的互动关系不和谐。

二、乡村调查

针对乡村儿童的互动空间环境和与其他个体的互动活动,我们调查了宁德、福州周边的几个乡村。总结为三种:第一种是村里互动空间缺少启发儿童自发性活动的设计;第二种是村里有了活动空间,但空间内缺少儿童互动活动的组织者;第三种是乡村比较关注儿童的成长,组织了一些活动,但是活動内容还不够深入乡村儿童的内心。

(一)乡村公共空间中缺启发少儿童自发性活动的环境设计儿童自发性活动需要外界具备条件引导其产生自发性活动的行为。例如一面墙的书架,书架敞开式,可以随意拿到书籍,且书籍可翻阅,这些条件就能引发儿童产生拿书翻阅的自发性行为。再如眼前有一棵大树,树上有果实,在树下便可触碰,便会引发儿童产生摘果实的自发性行为,如果有一个梯子,儿童便会爬上梯子去摘更高处的果实。乡村的大自然环境是一个非常好的,能引导儿童产生自发性活动的空间。但是在乡村里,我们看到由于是隔代抚养,他们最关注的是孩子的安全问题,所以许多家庭里的孩子都被关在家里,只能在家附近玩耍。另外,乡村建设让乡村道路变得干净了,河边修起了堤坝,儿童也变得干净了,然而儿童离大自然的距离却远了,乡村也变得干篇一律。处处是“没有故事的场景”[5]。还有许多儿童沉溺于手机网络游戏,缺少对外界环境的关注。在一些建设比较好的乡村,修缮了一些乡村活动的公共空间,例如:祠堂、书院、电影院、老人活动中心等,但是在这些空间中对启发儿童自发性活动的设计却基本没有。乡村缺少真正关注于启发儿童自发性活动的空间。

(二)乡村缺少儿童与其他个体互动的组织者

乡村儿童大多父母不在身边,靠隔代抚养。儿童与抚养人年龄差距大,生活经历差异大,互相不了解,儿童与作为抚养人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交流甚少。手机、网络的普及让乡村儿童的休闲娱乐越来越趋向于个体化,他们与同乡儿童在一起玩耍的机会少了。为了改善这种情况,经过多方人士的努力,这些乡村修缮了祠堂、书院等代表乡村文化精神的建筑作为公共场所,希望在这些场所举办了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乡村儿童的休闲娱乐丰富起来,并让更多的人关注儿童的健康成长。但是情况却是,这些文化空间建设好了,却缺少管理者和活动的组织者。如果让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能够持续发展,就需要有不断的新血液注入,那就是回乡建设的人。乡村人才的回流一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目前鼓励回乡建设的行动还在持续,且势头越来越好,然而这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目前乡村普遍都缺少组织儿童社会性活动的人。

(三)乡村儿童活动内容缺少深入的关注

一些乡村的文化建设开展起来了,修建了祠堂,文化宫。还修建了乡村书院,在书院内开展了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例如和城市儿童对接,开展捐书活动等,还为乡村儿童举办了文化讲座。周末时间还能持续安排日常活动,写书法、读古诗等。这些活动都非常有意义,丰富了乡村儿童的课余生活,也开拓了他们的视野。但是,乡村儿童是一群比较特殊的群体,对乡村儿童做的幸福感调查中显示,他们最关注的是家人、朋友和为社会做贡献。在乡村组织的活动中,对这些方面的关注却比较少。

对乡村的调查过程中,坚定了我们希望通过设计改善乡村文化活动空间,修复乡村儿童与外界的互动性的决心。我们希望通过互动性设计能更关注到乡村儿童的心理特征;通过设计能让乡村儿童在活动中提升与家人的互动、与朋友的互动并努力学习找到社会归属感;并通过设计能提高乡村文化建筑空间的自管理能力,让有意义的活动能持续开展,为乡村教育的发展尽一份力。

三、互动性修复

围绕调查结果,在设计中我们考虑将焦点关注于互动空间的选择和互动活动的组织形式。在互动空间的选择,以文化建筑为主,例如乡村书院。肢体互动和情感互动是基本的互动形式,而理念互动是深层[6]。在互动活动的组织中,我们以儿童的互动目标为导向,通过儿童参与管理实现儿童的肢体互动,到体会幸福感的情感互动,在上升到建立文化自信并为乡村书院建立隐形的管理模式。

(一)公共互动活动空间的选择

儿童产生自发性行为和社会性行为的条件是环境,乡村书院是我们首选之地。传统的中国社会是农业社会,城镇少,绝大部分人口都分散居住在广大的乡村山寨,一些有识之士为培养人才,就在乡村山寨间创建书院,令其乡民子弟就近入学,以一乡一村为招生范围,乡村书院数量较多,分布较广,从数量上讲是书院的主体,除了承担中国古代社会普及教育的任务外,还成为乡村文化活动的中心[7]。这里是乡村中的庄严之所,能让儿童专注地学习和交流;这里是有故事的地方,能讓儿童内心充实;这里是离大自然最近的教育空间,能培养儿童优质品性,(如图1)所示。将交互应用在环境设计中,更注重对受众的视、听、触等感觉和与外部环境相关的设计,增强空间趣味性及受众的空间体验感间。书院的环境本身具有良好的视觉性,拥有大自然的音响,大自然的触感,是乡村最佳的公共互动空间。

(二)乡村儿童互动目标

人在面对一个物体或完成一件事时,会有自己的想象和期望得到的结果。为乡村儿童修复他们与外界的互动关系,就要了解乡村儿童在与外界互动时希望得到的结果,也就是互动目标。我们的目标希望乡村儿童能生活得幸福,他们觉得幸福的最关键因素是有幸福的家、有知心朋友和能为社会做贡献,(如图2)所示。因此,在设计中我们对乡村儿童的互动定位为与远方的亲人互动、与村里伙伴的互动、与远方朋友的互动和与家乡的互动。通过与远方的亲人互动希望能让乡村儿童真切地感受家的温暖。通过与村里伙伴的互动让乡村儿童不孤单,通过与远方朋友的互动,体会心灵的碰撞。通过与家乡的互动让儿童感受家乡的美、家乡的富有、家乡的好,从而丰富知识、建立自信。

(三)建立互动性空间的隐形管理

目前留在乡村的人还不多,很难为书院提供充足的服务管理人员。调查发现,书院平时只留有一两个看管的老人,在活动需要时,大多是志愿者在帮忙。所以有维持书院的常态化使用,还需要提高书院的自管理能力。设计中我们采用了儿童自管理和互动隐形管理的办法。在书院内为每个村里的儿童设计自己的归属物,培养儿童自管理能力。同时通过互动产生的远程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监督儿童管理。远程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可以是远方的父母、远方的朋友。

四、设计解读

乡村书院是值得保护的斯文圣境,我们的设计不破坏乡村书院的格局,完全保留乡村书院的环境特色和建筑特色,设计以互动为设计理念完善了乡村书院的室内空间,让书院能适合现在乡村儿童的使用,使其再创活力。

(一)盒子的设计

盒子的设计是为了修复乡村儿童与远方亲人和朋友的互动。在书院室内的空间中,我们设计了一整墙的盒子,和前方柜子里的抽屉,(如图3)所示。这些盒子分给每个孩子,每人一个自己管理,可以加上钥匙。我们称它们为幸福的盒子。孩子们可以在盒子里装上给父母朋友的礼物、自己的小秘密等。有的孩子希望选择低处的柜子,有的孩子选择高处的柜子,孩子都有爱爬高的天性,我们为他们备好梯子。孩子用盒子作互动媒介,与远方的父母和朋友交流,分享秘密。父母也可以监督孩子认真保管自己的盒子,培养孩子的自管理能力。做得好的孩子也可以扩充自己的盒子。

(二)生物角设计

生物角的设计是为了修复乡村儿童与乡村环境的互动,增强儿童与书本知识的互动。在生物角的设计中我们安排了一起活动的圆桌互动区(如图4)、室外种植区(如图5)、知识查找的多媒体室(如图6)和树形展示区。圆桌互动区可以灵活组合(如图7),满足各种活动需要。室外种植区了利用了书院的天井,让孩子试着自己种些小植物。多媒体室可以通过网络视频查找信息,也可以找朋友视频对话,一起探讨问题。当然,如果能与城市教育机构对接,便能通过远程方式,让乡村儿童和城市里的儿童一起上课。树形展示区(如图8),为乡村儿童陈列了家乡的特产、家乡的自然环境和家乡的故事,孩子们能更关注自己的家乡。为这些区域起名生物角,希望通过儿童喜欢生物的角度出发,从观察村里动植物开始,与知识互动。

(三)互赠区设计

互赠礼物是拉进孩子间距离最好的办法。互赠区组织社会性行为,修复儿童与社会的互动。在书院内为儿童设计了一个互赠礼物的地方,(如图9)所示。一面照片墙留下孩子互赠礼物美好的瞬间,有为学龄前儿童设计的地台,也有为学龄儿童设计的桌子。互赠区设计了双面黑板墙,为朋友间交流提供留言空间。互赠礼物活动可以是日常乡村儿童之间的活动,也可以为乡村儿童和远方到来的朋友组织活动。互赠区的设计为乡村儿童提供了与朋友互动的空间。

(四)家的讲堂设计

乡村书院是传统乡村的教育空间,在这里为乡村培养了许多人才。书院也是传播知识的主要场所,是乡村文化的中心。乡村儿童缺少精神抚养,在书院中保留书院的讲堂,请村里的长者为乡村儿童传播“家”的文化,修复儿童与长辈的互动,修复乡村礼教文化。有许多孩子对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不了解,甚至都不知道他们是做什么的。通过在讲堂上听长辈的演讲或是简单聊天,能更深刻了解自己的长辈。听长辈讲讲他们过去的故事,他们的梦想,促进儿童与长辈的交流。

结语

设计以人为本,体现使用者的需求。在乡村书院的空间改造中,我们感受到了乡村儿童的需要。以修复乡村儿童与外界的互动为设计理念,让乡村儿童的生活拥有幸福感,同时也以再创活力的形式保护了乡村书院,让乡村文化精神能生根发芽,并护卫乡村儿童能在自己的家乡健康快乐成长。基于互动性理念的乡村书院室内改造设计是我们的设计尝试,为乡村建设提供借鉴。

基金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基于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闽东地区乡村书院再造研究”(编号:FJ016B222);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基金项目“面向创客的智能硬件系统交互设计”(编号JAS160620)。

参考文献

[1]李敏.教育促進农村伦理文化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6:17.

[2]毛瑾,朱立珊.基于互动性理念的室内家具情感化设计[J].艺术教育,2016(6):204-205.

[3]陈红,高帅儿童行为特征与行为安全性研究[J].华中建筑,2013(11):52-55.

[4]董冬,方舒,李罡.乡村景观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户外活动空间景观设计探讨——以安徽省肥东县六家畈村为例[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9-17.

[5]陈哲蔚.从环境行为的作用机制看大学校园景观更新应对策略[J].设计,2017(8):137-139.

[6]王梦艳,刘剑伟城市公共艺术的互动性研究[J].设计,2019(2):44-46.

[7]王有英.清前期社会教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35.

[8]马蓬伟,张晓燕.交互设计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J].设计,2018(7):156-157.

猜你喜欢
乡村教育
例谈乡村小学的发展
乡村特色学校创建热的冷思考
现代化进程中村小发展的现实反思
“栖霞新村”:黄质夫先生的乡村教育实践
反思乡村文化与乡村教育
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教育功能的缺失及其认识论根源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教育治理的困境与突破
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
民族地区乡村教育要重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