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丽丽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根据各学段的目标,具体考查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因此,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教授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通过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和有梯度的训练,落实好阅读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蒲松龄曾说过:“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阅读是为写作打基础,唯有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并且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才能事半功倍,才能实现有效积累,从而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阅读教学要讲究方式方法,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真谛和乐趣,感受到阅读的美,才能使其受到教益和启发。作为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寻找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在很多影視剧中,古代文人读书都是手持书卷,摇头晃脑地大声诵读,这里虽有一些夸张成分,但其中也有可取之处,这种通过大声诵读学习语文的习惯还是要继承下来。虽然有人会质疑这样的诵读会有很多不利因素,比如会打乱课堂纪律、不好掌握学生读书进度等问题,但实践表明,这种做法还是有很多好处的。因为学生在每一次有声诵读过程中,都能在扫清阅读障碍的同时,重新体会文章的意境,每一次的阅读都是对生字词的积累,并且会加深所诵读内容在头脑中的印象,解决了生字词问题,并理解了文意,这样的诵读会对接下来的学习产生良好的影响。诵读可以调动学生的眼、口、耳、脑等各种感官的活动,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中教师都会有这样一种体验,当诵读达到理解文意、抑扬顿挫的时候,如果闭上眼睛去体会这段文字,眼前真的会浮现文本描绘的画面。这对学生记忆文章内容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教师千万不要忽视了诵读形式的语文教学。
下面我就以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朱自清的《背影》一课为例,来谈谈我在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梯度式”阅读教学方法:
1.第一阶段:读其文
读其文,顾名思义就是大声朗读文章。很多教师都看过《朗读者》这个电视节目,嘉宾读的每一段文字不知感动了多少人。当一段文字以朗读的形式呈现给观众的时候,那种感情是学生默读时所不能体会的。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经典文章,在朗读的第一阶段,教师只须要求学生能在读的过程中找到生词或是不太理解的词语、句子或段落,并在朗读时标注出来就可以,比如文章中的“回家变卖典质”中的“典质”;“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中的“颓唐”等。教师可以把这一环节安排在课前,让学生通过预习完成,为上课的充分诵读打下良好的基础,也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关注文章的内容,将他们的思维和情感引到“我”的身上来。
2.第二阶段:演其形
这篇文章描写父亲的语言并不是很多,句子虽然简短,却饱含着父亲对“我”的深沉、隐晦的爱。由于在课堂上学生很难模仿父亲爬上月台去给儿子买橘子过程中的一系列动作,但是却可以根据父亲简单的语言来体会父亲独有的爱。通过模仿父亲或浑浊或有力或关爱的语音语调来体会父亲的不舍、关心和无奈。同时,让学生一边诵读一边慢慢体会,当“我”几次看到父亲背影时,心情是否都是一样的呢? 学生通过“演其形”来体会文章每句话的深刻含义,增强语言的运用能力。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做适当的引导,比如,提醒学生要注意哪些词、哪个句子最能体现父亲与“我”的心情,要注意多让学生自己通过反复诵读、模仿去理解文中所蕴含的感情。
3.第三阶段:入其境
想让学生理解一篇课文,绝对不是读一遍两遍就能完全做到的,而是要让学生反反复复地读,去体会和理解文章中每个词、每个句子的意义。同时,教师要注意给学生营造一个合适的氛围,让学生逐渐进入到这个意境中来。比如写到父亲在车站送“我”的时候,教师可以营造一种离别的氛围,可以播放一些提前准备好的音乐:火车的汽笛声、催促旅客抓紧时间上车的广播等。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会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更能体会父亲和“我”的复杂心情,更容易理解文意。教师可以通过反复诵读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那些相对较难体会的句子或段落,在不断地诵读中体会文意。
4.第四阶段:品其意
教师要带领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来品味文章所蕴含的深意。这里的品就是要读深——读精——读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品读法更容易让学生融入到文章中,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品就要品得细,就像中国的茶。品一篇文章也是一样,只有一字一句地品味,反复地咀嚼才能理解作者的真正用意。以父亲去给“我”买橘子这段为例,作者用了“蹒跚”“探”“爬”“攀”“缩”“微倾”这些动词来描写一个父亲给儿子买橘子的过程,教师适时地抛出一些疑问,比如连续使用这些动词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用?用其他词可不可以?为什么?等等。让学生通过反复地读,细细地品,从而更全面地理解作者的情感、思想,进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5.第五阶段:感其美
这里所说的“美”并不是单纯的指“人物美”“风景美”“动作美”“语言美”,而是让学生感受每篇文章的“艺术魅力”。如果单从表面上理解《背影》这篇文章,我们好像并没有感受到哪里美。其实,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描写、简单的语言对话,以及在父子的书信中寻找美。这种美是“父爱”。父爱从来都不是可以用语言直接表达的,而是隐藏在斥责中;隐藏在无情中;隐藏在“背影”中……教师要多引导,让学生用一双审美的眼睛去探究文章中的“艺术魅力”,通过不断地诵读、不断地品味来提高阅读能力、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以上5个阅读教学环节是紧密相连的,课前对文章的阅读是理解一篇文章的基础,不可省略,要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提前扫清字词句等障碍,这样就为后续的学习做好了准备,在学习课文时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反复阅读,这是理解文章最好的方式,也是打通读者与文章感情通道的捷径。对于选入教材的如《背影》《散步》等经典文章,需要师生不断地研读与品读,这样才能体会文章中精妙的语句与真挚的情感。教学时,教师也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结合课文多创造一些合适的情境,激发出他们内心的真情,与文章产生共鸣。不同年龄的人读同一篇文章所体会到的情感是不一样的,所以不要着急让学生去理解与体会,要给他们留有余地,多少年后,他们可以回过头来看这篇文章、这堂课,让学生理解了明白了,才是一堂好的阅读课,才是影响学生一生的课。
著名作家曹文轩说过:“阅读是一种信仰,阅读不能改变人的起点,但能改变人的终点。”教师通过“梯度式”阅读教学法进行阅读教学,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素养,并能将文本中所讲融于学生的生活中,完成阅读教学的有效延伸。“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教师要克服急于求成的心理,帮助学生从点滴做起,使其不断积累,进而达到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