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病理中心:公立第三方的希冀与惆怅

2019-06-22 05:53刘文生
中国医院院长 2019年9期
关键词:病理科宁波病理

文/本刊记者 刘文生

8年之路,将为今天的第三方病理行业带来怎样的启示?

当第三方医疗服务机构在国家扶持政策沐浴下频频“抛头露面”时,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以下简称“宁波病理中心”)并未得到行业的足够关注。的确,第三方终归是资本的游戏,公立属性的第三方能够扮演多重要的角色?

但公立第三方也是第三方。宁波病理中心固然在资产属性、人员身份上与资本举办的第三方存在较大差异,但双方运作理念、管理模式并无过大鸿沟。同样服务于医疗机构和患者,岂会有霄壤之别?

2011年8月,宁波市将6家市级三甲医院病理科全部剥离、整合,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合作,建成宁波病理中心,实现区域内病理资源共享。8年间,宁波病理中心服务的医疗机构已由6家扩展至16家,从三甲医院拓展到基层医院,从公立医院覆盖到民营医院。

8年间,有太多机构和个人到宁波病理中心取经,但全国再也没有出现一家与之类似的机构。宁波病理中心并不孤独,它低调、朴实,成绩斐然,虽然也遇到过种种挑战,但从未放弃既定路线和发展理念。

第三方的大肆兴起打破了某种程度上的平衡,市场环境大变,宁波病理中心无法独善其身。倒不是竞争加剧带来很大生存压力,而是资本在乱战中肆无忌惮破坏市场生态,宁波病理中心无法免遭波及。

即便如此,宁波病理中心仍旧如一股清流为行业昭示着什么。8年之路,将为今天的第三方病理行业带来怎样的启示?

大道三千,殊途同归。

8年间,宁波病理中心服务的医疗机构由6 家扩展至16 家,覆盖从三甲到基层、从公立到民营的各类各级别医院。

独立与成长

当初,同全国普遍情况一样,宁波市各级医院病理科发展也存在重重困难和问题,不同的是,10年前,借着新医改东风,宁波市卫生行政部门下定决心彻底改变局面。

设置宁波病理中心前,原宁波市卫生局对全市各级医院的病理科做了调查分析,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病理检查业务开展不平衡。各医院存在业务开展不平衡的现象,部分病理科业务量相对偏低,部分则依托其他医院代为检查。为开展相应的病理业务,各单位仪器设备有较高重复度。另外,很多耗材试剂有一定保质期,每家单位单独订购,常面临耗材试剂过期风险。

二是病理人员配置明显不足。全市7家市级医院总床位有7000余张,而病理科人员仅65人,包括临床人员33人、技术人员28人、其他人员4人,其中正高4人、副高12人。

三是病理业务范围比较局限。受设备、技术、人员限制,大部分医院诊断模式主要以形态学为主,辅以免疫组化,分子病理技术当时基本是空白。

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主任 张哲

◎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成立,稳定人心、凝聚人心是头等大事。在人员管理上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这是稳定人心的关键。

◎如果绩效得不到突破,我们这样的第三方跟民营第三方比,可能在起跑线就输了。

四是病理科业务流程不合理。市内几家医院病理科均存在空间布局及病理操作流程不合理的问题。

宁波的设想:一是整合资源,建立统一管理、分工合作的运作模式;二是优化流程,完善统一的病理网络管理系统;三是拓展业务,建立形态、免疫组化和分子病理技术相结合的诊断平台;四是规范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整体诊断水平,从而推动临床更上一个台阶。

基于这样的思路,经过两年的筹备,2011年8月,宁波市将市李惠利医院、市第一医院、市第二医院、市妇儿医院、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市中医院6家市级三甲医院病理科成建制剥离,组建宁波病理中心,实现区域病理诊断、医技人员与设备的整合与统筹。

同时,在原市卫生局主要领导的牵头下,宁波病理中心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达成紧密合作关系:中心主任和常务副主任都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和病理科主要管理层担任,主任不定期到中心指导,常务副主任每周5天在中心,全面负责中心业务工作。

这一大手笔在行业引起不小震动。国内顶级病理资源的引入为宁波病理中心稳定大局及日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病理质控指导和疑难病理会诊等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新机构成立,稳定人心、凝聚人心是头等大事。“当时有不少人还想着走回头路,回到原来的医院。”宁波病理中心主任张哲说,中心在人员管理上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这是稳定人心的关键一招。

原各医院病理专业人员纳入中心统一管理,人员的单位编制、事业身份不变,退休仍由原单位办理和管理;新招聘人员纳入中心人员编制;原各医院病理专业人员专业技术晋升和聘任由编制关系所在单位负责申报和聘任,中心负责考核和使用;原各医院病理专业人员的基础性工资和社会保障待遇仍由所在单位发放、缴纳;其绩效考核和奖励性工资由中心负责。

软实力得到稳定的同时,宁波病理中心开始向硬件实力发力。

原来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病理科仪器设备往往不能及时更新,设备老旧,自动化程度不高,影响诊断质量,并成为制约新技术开发的一个梗阻。宁波病理中心成立后,卫生主管部门对中心设备设施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

2015年,总面积11700平方米的新大楼投入使用,病理工作环境有了质的飞跃;同时,中心引进了全自动免疫组化仪、BD流式细胞仪、正置荧光显微镜、荧光定量PCR、全自动组织脱水机、全自动HE染色封片一体机等专业设备,进一步推进了病理诊断结果的标准化和精准化。

宁波病理诊断中心发展受到财政的大力支持。新大楼建设费用6000多万元全部由财政支付;前五年财政支持设备款每年500万元,第六年起每年200万元。目前为止,财政累计投入超过1亿元。

精细化与专业化

实现软硬件的规模化、集约化后,宁波病理中心业务发展也进入了精细化和专业化时代。

临床学科在不断细分,“大病理”粗放式发展模式已跟不上这一形势。走向“亚专科建设”的精品时代是病理发展的必由之路。2013年,宁波病理中心开始实行专科化管理,2015年8月,中心成立乳腺、头颈、胸科、消化、妇科、男性泌尿生殖6个重点亚专科,并建立了初检、复片、疑难会诊三级阅片制度,确保诊断的精准性。

1 国内顶级病理资源的引入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病理质控指导和疑难病理会诊等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2 宁波病理中心建立了初检、复片、疑难会诊三级阅片制度,确保诊断的精准性。

同时,为配合医院“一院一品”建设,中心加强各亚专科与临床专科的对接,建立日常联系沟通和信息反馈制度,参加临床专科MDT讨论,提升服务能力。中心还在重点服务医院设立了9个病理分中心,在部分县级医疗机构设立疑难病例和冰冻诊断远程会诊点,保障宁波地区不同医疗机构的病理质量“同质化”,实现全市病理检验一单通,打破各家医疗机构病理诊断力量单薄的瓶颈。

随着数字病理时代的到来,打造全数字化病理中心成为宁波病理中心的一大战略。中心依据宁波市卫生专网,建立了宁波区域性网络病理诊断平台,将奉化区人民医院、奉化区中医院、余姚市人民医院、鄞州区人民医院等基层医疗机构纳入该平台,形成打破地域限制的“云病理”。

通过以远程数字化诊断为手段、数字化病理云平台为依托,并借力病理专科协作组,宁波病理中心实现了病理诊断远程疑难会诊及远程术中冰冻诊断,实现了病理资源共享和优质资源下沉,推进了分级诊疗。目前,中心已对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远程会诊平台和省级医院远程病理数字化诊断应用示范平台,通过数字病理扫描实时上传切片资料进行疑难病例诊断,减少患者奔波之苦,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诊疗服务。

此外,宁波病理中心实行病理档案数字化管理。为方便档案借阅和存储,提升病理档案的管理和利用效率,中心通过病理档案系统和智能自动化病理柜,将中心每年产生的60万张病理玻片和近60万个组织蜡块等资料整理后,自动按顺序排入柜,极大地节省了人工,也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操作差错。同时建设了数字病理数据中心平台,配备两台400片高通量数字切片扫描仪和200T存储服务容量,构架了病理档案、教学及科研平台三大功能模块,实现了病理切片数字化、档案管理信息化。

当前,肿瘤诊治已达到分子水平,分子病理检测对一些肿瘤分子分型后,医生可据此决定治疗方案。宁波病理中心在分子病理方面已取得不小突破。

2016年3月,宁波病理中心分子病理实验室经国家发改委批复,成为首批27家国家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的一员。这意味着其成为集科研、基因检测、结果评估、数据分析、治疗指导为一体的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

宁波病理中心向着“高精尖”迈进,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人员水平的迅速提高。“提高最快的几名医生,都是原来专科医院的。”张哲分析,专科医院标本量和标本类型十分有限,有潜质的医生在那样的平台发挥不出来。宁波病理中心跟国内一流大三甲医院工作量接近,在这样的平台上,人员可以尽情发挥,展现才华。

2017年3月后,宁波病理中心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合作进入第二阶段,宁波病理中心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后者不再派遣固定专家。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适时放手,是宁波病理中心走向成熟的标志。

图1 宁波病理中心发展历程

走向成熟的宁波病理中心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中心服务的医疗机构由成立之初的6家已扩展至16家,覆盖基层医院和民营医院。中心共有职工174人,比组建初期增加67%,其中正高增加80%,副高增加54%。中心业务量逐年递增,总标本数由2012年的24.4万例增长至2018年的42.85万例,增幅达到75.6%。

现实与明天

宁波病理中心是宁波市卫生健康委直属的公益类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事业单位的性质像一顶帽子为中心发展遮风挡雨,但“自收自支”的性质也很大程度上压住了其进一步上升的空间。

“自收自支”的单位性质,很难吸引病理医生来就业。在全国病理医生严重短缺的情况下,病理医生就业首选是差额拨款的医院。与此同时,中心虽为自收自支单位,但绩效工资管理包括额度核定仍然参照医院实施,待遇水平吸引人才的力度明显不够。

第三方的快速发展加剧了这种态势,目前,在宁波承接业务的第三方机构有数十家。民营机构灵活的运营机制和高效的管理体制优势明显,病理医生薪酬显著高于宁波病理中心水平。他们正“虎视眈眈”,伺机而动。

“如果绩效得不到突破,我们这样的第三方跟民营第三方比,可能在起跑线就输了。”张哲忧心忡忡。

第三方市场的混乱同样给宁波病理中心以打击。“收费低、技术含量高、风险大的项目不会跟我们争。他们争夺的是低风险、利润高的项目。要么是体检类,如宫颈细胞筛查,要么是分子病理基因检测。”张哲透露,不少第三方一方面通过低价竞争,以价格战方式抢占体检类的市场,另一方面通过所谓的“市场推广”方式,以近乎疯狂的姿态争夺市场中利润最高的蛋糕——基因检测项目,这些不正当竞争手段大大增加了质量风险和廉洁风险。市卫生行政管理部门陆续出台了系列加强管理的文件,但是监管还是需要全国一盘棋考虑。

尽管路途艰难,但宁波病理中心并未失掉希望。张哲告诉记者,未来,中心将重点考虑从业务、科研、教学等方面进行强化,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首先要立足质量,守好质量底线。在此基础上强化科研与教学。”如张哲所言,宁波病理中心最大的资源是标本库。

一家医院的数据量很有限,不能代表一个地区的医疗数据,发挥的作用很有限,当城市所有医院数据可以共享时,其意义将大为不同,这便是区域病理中心的优势。目前,宁波病理中心年标本量超过40万,且反映的是整个区域的医疗数据,这无疑是宝贵的财富。数据如何利用,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当前,宁波病理中心已与第三方展开合作,启动大数据、人工智能诊断的探索。

此外,分子病理也将是今后宁波病理中心的重点发展领域。目前,国外分子病理可占到病理业务总量的50%,国内一般不足5%~10%,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何紧跟国际病理学科的快速发展,是中心面临的一项艰巨和紧迫的任务。”张哲说。

猜你喜欢
病理科宁波病理
临床病理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开展床旁快速现场评价的探索
临床病理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分层培养教学模式总结及思考
新进展文献介绍在临床病理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探索
病理诊断是精准诊断和治疗的“定海神针”
胎儿/围产儿尸检在临床病理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作用
开展临床病理“一对一”教学培养独立行医的病理医生
一图读懂宁波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