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特色整合的乡村景观设计研究
——以浙江省蒋僧桥村风貌提升为例

2019-06-21 06:16齐敦军朱萌王志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景观设计村庄景观

齐敦军,朱萌,王志

(1.安徽新华学院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088;2.安徽农业大学 林学与园林学院,安徽 合肥 230061)

0 引言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出台,各地正在有序推进乡村振兴规划,如何发挥规划作用,实现规划目标成为重中之重。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问题》,不仅对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外在美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更对乡村产业转型发展的内在美提出了一系列目标[1]。从过去实践案例中发现“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政府期望把重点放在产业发展上,从而带动乡村的全面发展,然而实施过程中,乡村建设重点却转换为空间环境整治和景观风貌的提升。面对这个问题,政府和乡村建设设计师需要重新思考乡村建设模式和规划设计方法。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发展需要内生动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机制,引导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回到乡村,否则乡村在失去政府资助后,美化的乡村将再次丧失活力。

基于产业特色整合的乡村景观设计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乡村进行整体统筹规划,尊重乡村既有肌理,营造特色产业景观,引导和促进产业发展,提升产业化水平,打造“一村一业”,实现产业发展带动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研究成果为中观和微观的乡村风貌建设提供一个框架性导则,以期能对范围广阔的乡村建设起到现实指导意义。

研究相关文献发现对不同产业类型的乡村景观研究大多是以人文地理学和景观生态学为理论,从乡村资源的保护、开发角度出发,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某一种产业类型提出乡村景观设计策略和建议,分析评价实践案例在生态、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作用。对主要文献进行归纳总结,主要研究内容如表1,其中李王鸣等人对浙江省安吉县的乡村进行研究,把乡村产业划分为农业型、工业型、历史文化型与休闲旅游型村落,分析了乡村景观的产业机理,提出了产业对乡村景观形成的正负效应[2];王云才在《现代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中论证了不同主导产业类型背景下乡村景观旅游的规划设计,并对乡村产业发展和景观优化提升进行分析[3];徐呈程等人根据浙江省的实践,提出基于自然生态系统、经济生产系统、聚落生活系统下的乡村风貌特色规划引导思路和策略;彭建等人以云南省永胜县为例,运用系统聚类法对滇西北山区乡村产业结构与景观多样性进行了相关性研究;吕明伟以休闲农业发展为出发点,总结了乡村休闲农业园区的的规划设计要点;陈继腾等人基本乡村旅游业发展,以黄山市为例,提出了以乡村景观形象带动旅游产业发展的规划概念等。

表1 乡村产业与景观相关文献主要研究内容

1 乡村景观与乡村产业发展现状

乡村景观包含了乡村地区的生活、生产、生态等三个方面的景观,它是村庄聚落景观、产业景观、自然生态景观的综合体,这三个层次景观的整体性结构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其中,产业景观代表了乡村经济水平与生产方式,它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方向[4]。

1.1 乡村景观在乡村建设中的不足

从大量的乡村建设实践中可以看到,乡村环境整治和风貌提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中出现了不少乡村景观设计案例直接套用城市景观布局和设计手法产生了一些没有实际功能意义的景观[5],如大广场、大假山等;还采用移花接木的手法,植入一些与原有乡村格格不入的文化,如建设大牌坊、建筑外皮上的简欧式处理,打造“面子工程”。这类乡村建设过分注重形式,没有真正考虑城镇化背景、产业转型等因素,也没有从根本上发展农村的经济。

总的来说,乡村景观的不足主要体现在:(1)未对不同特色村庄进行系统分析,在景观设计中套用成功案例或过分强调个性化,形成“千村一面”或“千村千面”的两极分化,丧失乡村景观本真。(2)未对乡村风貌特征及内在机制的本质挖掘,以至于乡村风貌特色的设计重点放在景观节点、建筑外立面等“显性意象”元素的塑造,而忽略了产业特色培植、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和基础设施生态化等品质要素。(3)对乡村的乡土文化和地形地貌、水系、山林等生态要素综合考虑不够,使得乡村建设丧失了原有独特的场所文化和环境相融肌理。

1.2 乡村景观与乡村产业融合不足

我国传统的乡村一般都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在乡村景观设计中,未能很好的对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这三者之间的资源进行优化与结合,乡村产业与乡村景观的融合度亦不足[6],具体表现在:(1)以第一产业为主导的乡村景观未能深入研究乡土景观特色,未能充分挖掘乡村的传统文化内涵,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直接套用城市景观设计手法,未能发挥出田园风光的自然魅力。(2)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乡村景观面貌脏、乱、差,政府过多注重经济效益的提高,而忽略了乡村景观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乡村景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其产业发展的模式也较单一,忽略了当地经济发展的水平、技术条件与景观资源等状况,从而造成乡村产业发展的模式趋同化现象严重;(3)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乡村景观未对现有自然资源充分利用,把重点放到了休闲设施和商业设施开发建设,使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产业景观和自然资源日益消耗和流失,最终导致乡村旅游吸引力不足,乡土景观同质化。

2 不同产业类型的乡村景观设计

乡村的经济生产系统包含基础农业生产、企业和第三产业等因子。乡村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而农业生产是一个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相互交错的过程,与乡村风貌特色有一定的关联[7]。随着乡村引入现代都市农业、文化旅游业以及承接城市工业项目转移,这些都会对乡村的聚落形态、景观格局、建筑特点、设施配套等都会产生不同程度地影响,从而对乡村景观风貌的变迁产生积极或消极的作用。

2.1 乡村景观设计应以“三生融合”为出发点

乡村景观一般由自然生态景观、生产景观、聚落生活性景观组成,三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8]。自然山水、地形、植被等组合构成了不同的乡村景观基底,决定了乡村景观总体外貌,影响了乡村的产业布局和聚落形态。生产景观包括农业生产景观、工业景观和旅游景点。农业生产景观是乡村产业景观的主要特征,它和自然生态景观构成了绝大多数乡村的景观基底,但随着经济发展,出现了现代生态农业园、现代都市农业观光园等新型高科技农业园区,形成了新的农业生产景观。乡村的工业、旅游业发展也会对村庄的空间布局、聚落的形态、植物的选择与配置、建筑及设施风格产生不同程度影响。聚落生活性景观包括物质空间和非物质文化两部分,如聚落形态、乡村建筑、习俗文化等,它展现了村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了风格各异的乡土景观。总之,乡村自然生态景观、生产景观、聚落生活性景观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在乡村建设中,应在尊重地域自然特色和聚落生活性景观基础上,寻求满足产业发展要求最佳方案。“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建设就是是从生产、生态、生活的“三生融合”出发[8],特别是经济生产系统的重点考虑,对乡村产业与景观空间进行一体化研究。

2.2 不同乡村产业类型下乡村景观设计的原则

2.2.1 不同乡村产业类型对景观影响

乡村产业结构与景观多样性之间存在相关性,乡村产业与景观之间有着相互影响的肌理[9]。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类生产力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影响景观多样性,二是不同类型的产业类型多自然生态环境和农业生态环境的干预深度差异,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也不同[10]如表2。

2.2.2 不同乡村产业类型下乡村景观设计的原则

乡村景观设计应充分响应镇规划和村规划,同时应与村庄综合风貌和谐统一,还应充分考虑未来村庄景观格局演变,文化旅游型村庄还应延续和挖掘文化遗存。乡村景观的设计本质就是乡土特色挖掘与展现,不同地域由于地理风貌和文化差异再加上不同主导产业特征综合,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乡村特色。通过上文对不同乡村产业类型对景观影响的分析,总结了在不同乡村产业类型下乡村景观设计原则如表3。乡村景观设计原则与乡村产业类型紧密联系,产业基础是乡村可持续发展基本保证,是景观建设的物质基础,而景观特色对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它们相辅相成,只有将乡村景观与乡村产业融合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2.3 不同乡村产业类型下乡村景观设计引导

总体思路是强调产业发展与景观价值、功能的相容或匹配。

(1)以第一产业为主导农业型村庄:景观设计应充分发挥自然田园风光特色,对于发展传统农业的村庄,应以村庄的公共空间和村庄居住空间改造为主,主要增加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发展提供基础,景观上采用乡土材料,营造与田园风光共融的特色风貌;对于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等现代化高效农业,景观设计应以促进产业发展为核心,以村庄主要特色农副产品为景观设计主题,对村庄入口、主要交通干道、园区等对外形象展示区重点设计,同时对村庄的基础设施和居民的生活场所的景观进行优化提升。有条件的乡村可以发展“农田园林”新景观模式,充分发挥茶园、竹园、花木基地等天然优势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景观设计元素上应

对乡土的“物”再利用和对乡土的民俗和故事挖掘,确立乡村风貌的景观主体,种植富有本地特色的乡村树种,营造地域原生景观。

表2 不同乡村产业类型对景观影响

表3 不同乡村产业类型下乡村景观设计原则

(2)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型村庄:新建工业园区应避开乡村中生态环境脆弱和原生植被丰富生态空间。景观设计应以原有乡村肌理为脉络,保证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应展现乡村产业特色,以乡村景观建设促进乡村产业的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景观的提升。在乡村景观设计中应强化景观的生态功能和服务功能,美化环境与净化空气同时提供便捷的公共服务设施,满足工人及居民的生活需求。

(3)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历史文化型和休闲旅游型村庄。历史文化型村庄:保护和延续街巷空间格局和建筑特色,传承乡村文脉,进一步挖掘的地方特色和文化遗产。具体表现在对传统的街巷和聚落空间保留,适度修缮乡土建筑和景观,对建筑进行合理的功能置换,起到传播文化、增加活力的作用。新建建筑形式应与保留建筑风貌协调,建筑布局和景观应融入村落肌理。景观设计中应充分挖掘乡土的“物”,即乡土的材料、植被、器具、色彩和工艺等实体元素,延续特色文化元素;应充分挖掘乡村的“事”,即乡土的民族风气、地方习俗、民间工艺以及乡土节庆气氛等事件元素,从而展现出乡土意境和地方情结。休闲旅游型村庄:保证乡村景观的原生态,拓展生态旅游产业的内涵“乡土情结”是乡村旅游需求的根本动机[11],应保护生态环境和田园风光、适度开发休闲及商业设施、提炼乡土景观元素,营造独特地域景观。总体环境布局上延续乡村既有肌理,景观节点设计上充分利用当地乡土元素,构建和谐自然的地域特色风貌。

3 产业特色整合的景观设计案例探讨

3.1 产业发展与景观现状

3.1.1 区位与村庄概况

蒋僧桥村处于台州市市区与温岭市市区之间,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本次规划范围为蒋僧桥村行政范围,辖区总人口1362人,面积约为 70 hm2,主要以住宅用地、产业用地、农林用地和水域为主。村庄属于平原地带,县道白剑线贯穿村庄东西,交通便捷,主要住宅用地沿县道呈带状布局如图1。

图1 地块性质分析图

2018年,台州市出台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方案,以“美丽乡村、和谐台州”为主题,努力建设一批全省领先“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根据台州市路桥区十三五发展规划,蒋僧桥村所属的峰江街道将依托路泽太一级公路沿线区块推进生产资料市场、万亩花卉苗木基地及中国路桥花木城;将以原金属再生园区地块“退二优二”为重点推进产业转型,引导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工业产业。根据规划,村庄周边的台州花木城和村庄内部的小微产业园区的将带动村庄的产业发展,对乡村景观产生重大影响。

3.1.2 产业现状与特征

全村主要以钢管加工、苗木和箱包加工为主导产业。(1)第一产业:场地内农林用地大约35 hm2,其中苗圃用地约20 hm2,基本农田生态基底良好;(2)第二产业:蒋僧桥村目前拥有钢管个体企业户20家,箱包个体企业户35家,吸引着外来务工人员前来就业。调查统计16家企业,主要生产类型主要包括钢管制造、粮仓机械和箱包加工,这16家企业年产值总计15800万元,如表4。(3)第三产业:蒋僧桥村第三产业的发展较落后,村庄东南部的Vivian庄园发展较好,主要承接花卉展览和休闲活动。

根据蒋僧桥村产业现状总结出产业特征是:产业结构复杂、以第二产业钢管加工和箱包加工等为主、以土地出租开展旅游服务业和苗圃形成独立地段。存在主要问题有:1)主导产业特征明显,但未统一规划管理,土地利用率低,产业发展阻滞。村庄开展的苗圃产业与西北侧花木城形成同质竞争。独立地段开展的旅游服务业采用封闭式管理,庄园内外环境不协调,外部环境的脏乱差影响了产业发展;2)产业用地权属复杂,违章搭建的小型加工厂房多,村庄建设用地和各个产业用地及各自为营,未能统一管理。

表4 产业现状对照表格(以调查统计的16家企业)

3.1.3 乡村景观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蒋僧桥村景观可以分为三类:自然景观、半人工景观、人工景观。自然景观以基本农田和河流为主;半人工景观包括苗木基地和Vivian庄园;人工景观包括沿县道的村庄建设用地景观及工业用地景观。总体上看,蒋僧桥村的景观特征为:以大面积的苗木基地和基本农田为基地,但与半人工、人工景观之间缺乏联系,不同的景观斑块相互割裂。具体来说,小型工业厂房呈零碎斑块分布;苗圃林种单一,生物多样性低;废旧金属拆解造成的水质污染较为严重;工业生产形成的固体废弃物影响景观美观,噪音大影响居民生活。

3.2 基于产业特征的景观规划策略

3.2.1 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产业结构优化

乡村产业结构是由生产力决定,但自然条件制约着它的发展。因此,在乡村环境建设中,应着重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充分、合理利用乡村现有自然资源与劳动力资源,打造乡村特色产业,并使得各产业协调发展,相互促进[12]。根据蒋僧桥村产业发展现状及自然资源情况,对蒋僧桥村产业结构优化遵循以下原则:1)以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2)结合村民意愿,强化主导产业,提升竞争力;3)考虑生态、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根据以上原则,在进行蒋僧桥村产业结构优化时,建议采取的措施如下:

①延展苗木种植产业,保护基本农田:引入生态农业理念,苗圃建设应丰富物种多样性,优化苗木种植产业结构和布局,加快苗木新品种、培育新技术和新设施的应用,提高苗木产业经济效益,并延展花木产业的“生产、生态、生活”功能,打造富含地域特色的苗木培育基地,同时结合Vivian庄园营造生态、自然的乡村特色休闲生活区。

②优化升级加工产业:本着集约和节约原则,整合蒋僧桥村钢管和箱包加工企业,统一规划小微产业园区,发挥地域优势,强化产业特色,升级产业设施配套,提升产业园区环境。对原有零星的违章厂房进行拆除,对破碎化的生态环境进行治理。

③培育旅游电商产业:随着蒋僧桥村西侧花木城项目的落地,将为蒋僧桥村第三产业的发展带来很大机遇。围绕“蒋僧桥村精品村”建设,以绿色精品、休闲观光为主线,通过完善农家乐、拓展Vivian庄园类休闲度假园地和挖掘特色美食餐饮服务业等,为花木城游客提供观光休闲等服务。同时,未来可依托小微产业园区标准化厂房,由二产加工业向三产电商业实现转化,承接鲜花电子商务产业中的冷链物流和鲜花包装等环节。

3.2.2 基于产业类型特征的景观设计

蒋僧桥村产业定位上以第二产业为主,同时适度发展第三产业,结合前文的不同产业类型的景观设计原则的研究,充分考虑村庄产业类型特征,采用融合生态、生产、生活的多层次景观塑造方法提出蒋僧桥村景观重塑的策略是:1)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先行,保护作为自然基底的基本农田、优化苗圃种植结构、营造湿地景观,改善水质环境;2)防止规模过大的工业“异质体”,应将产业发展融入景观生态格局;3)为满足工业生产及居民生活需求,优化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配套;4)设计风格上充分考虑产业特征,提炼产业景观元素,以景观建设促进乡村产业的发展;5)拆迁的用地可因地制宜的恢复部分第一产业;6)提升景观旅游资源,制定景观设计引导与规范。具体措施有:①保护村庄内部基本农田,清理龙潭里泾河道,种植水生植物改善水质环境;②统一规划产业用地,将产业用地与自然环境联系起来,拆除零星厂房,整治脏、乱、差,改善村庄风貌;③以钢管为景观材料,对县道两侧街道进行改造,使街道空间成为产业展示空间;④统筹Vivian庄园和苗木基地,改变分割的现状,运用乡土景观元素改造庄园入口空间;⑤优化西侧花木城到Vivian庄园的道路空间,沿道路完善农家乐等服务设施建设。⑥对拆除后的用地一部分作为苗木建设用地,另一部分沿着龙潭里泾河道,设计服务于工人和居民生活的小游园。

(1)总体设计:根据村庄现状条件和设计原则,打造两轴(白剑发展轴、重点发展轴)、三心(景观核心、红色文化核心、产业发展核心)、八区(红色文化展示区、生态休闲区、产业集聚区、林木活动区、高端养生区、综合服务区、苗木种植区、村民居住区)的结构布局(如图2)。其中重点打造龙潭里泾生态公园,重点整治过境道路白剑线。

图2 功能分区与景观结构图

(2)重点区域景观设计——龙潭里泾公园。1)定位:以水环境为底,创建生态公园,以工业风为形,彰显产业特色,将龙潭里泾规划为集生态修复、景观体验、产业文化于一体的生态湿地公园,结合工业风及乡土性景观元素,打造创意与艺术兼具的特色景观。2)设计主题:围绕“田园风+工业风”两大主题,塑造不同的主题空间。3)设计内容包括:乡村艺术草坪、健身及儿童乐园、田园鸟舍烧吧、1961峰江公社、龙潭里泾湿地、乡村LOFT、废器书吧。4)设计风格:以工业产业文化为背景,利用回收废弃钢管、锈板构造工业风,给人以浓郁的文化体验和视觉上的冲击感,打造与众不同的乡村产业景观。

4 结语

美丽乡村景观的建设模式就是依据各自的生态环境、文化资源、民风民俗、特色产业等条件,规划出一种适应自身需求且与众不同的景观风貌。本文通过理论探讨和案例经验总结,提出不同产业类型乡村景观设计原则和设计引导,并以实践案例探讨如何进行产业特色整合与景观风貌提升相融合。基于产业特色整合的乡村景观设计是以乡村景观建设促进乡村产业的发展,以产业带动乡村景观的提升为目的,要求设计者应深入了解村庄现状、村民需求,梳理村庄产业,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特色产业,确定乡村特有的主题定位及规划策略,尊重乡村既有肌理,对乡村进行整体统筹规划。

猜你喜欢
景观设计村庄景观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景观别墅
我的小村庄
火山塑造景观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村庄,你好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