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酶原与西咪替丁联合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

2019-06-21 06:03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16期
关键词:西咪替丁凝血酶原胃酸

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急危重症,该病的诱因较多,会严重影响到患儿的身体健康。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死亡率在50.7%左右[1],及时诊治该病可防止病情持续恶化[2],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存在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易出现应激性溃疡情况,从而引起上消化道出血。快速止血是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关键,另外若是出血量较大,还应为患儿采取输血治疗。本文旨在选择有效的止血药物提高治疗止血效果,因此对凝血酶原与西咪替丁联合治疗该病的效果进行探讨,择取2017年3月—2019年2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正文阐述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资料

于我院接收的上消化道出血患儿中选取76例开展本次研究,病例选取时间:2017年3月—2019年2月,分组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共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38例患儿中包括男性20例和女性18例;早产儿10例,足月儿22例,过期产儿6例。年龄范围<3 d:21例,3~6 d:14例,>6 d:3例。体重<2500 kg:26例,≥2500 kg:12例。原发疾病:新生儿窒息1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15例,颅内出血2例,新生儿肺炎9例,新生儿败血症2例。

观察组:38例患儿中包括男性19例和女性19例;早产儿11例,足月儿23例,过期产儿4例。年龄范围:<3 d:19例,3~6 d:15例,>6 d:4例。体重<2500 kg :24例,≥2500 kg:14例。原发疾病:新生儿窒息11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14例,颅内出血3例,新生儿肺炎7例,新生儿败血症3例。

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所有新生儿经临床确诊为存在上消化道出血,大便隐血试验呈阳性;所有患儿的凝血功能正常且无新生儿咽下综合征。

排除标准:存在假性消化道出血的患儿;存在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全身血液系统疾病的患儿;对本次研究中有关药物过敏的患儿。

组间基线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两组患儿均实施常规治疗,禁食禁饮,在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的基础上积极对症止血,予以吸氧、抗感染、纠正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等治疗,同时静脉滴注维生素 K1、酚磺乙胺进行止血治疗。针对出现急性大量出血的患儿,予以红细胞悬液输注,根据凝血功能情况决定是否输注血浆。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每日静脉滴注奥美拉唑 0.5~0.8 mg/kg,每隔12 h静滴一次,在上消化道未出血24 h后停止静脉滴注。

观察组实施凝血酶原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具体方法为:采用0.9%氯化钠进行洗胃处理,在洗出液变为清亮后,在0.9%氯化钠注射液5~10 mL中加入凝血酶原复合物(生产单位:上海莱士血液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10950033,1000IU/瓶)500 U,于胃管中注入,注意输注速度,保留胃管,帮助患儿翻身,促使药液接触胃黏膜,根据患儿的病情变化判断是否需要重复给药。在10%葡萄糖注射液20 mL中加入西咪替丁(生产单位:陕西渭南华仁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4965,0.2g)15~20 mg/kg,静脉滴注,1~2次/d,共治疗3 d。

1.3 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

(1)记录两组上消化道出血患儿的止血时间。

(2)每天对两组上消化道出血患儿的胃内咖啡样或血性液体情况、大便情况进行观察,进行胃液检测和大便隐血试验,根据结果对临床疗效进行判断。判断标准[3]:①显效:在用药48 h内停止出血,胃管内未抽出咖啡样或血性液体,大便为黄褐色;②有效:在用药72h内停止出血;③无效:在用药72 h后仍存在出血症状,通过胃管仍可观察到咖啡样液体存在,并存在持续性黑便。临床总有效率=(38例-无效例数)/38例×100%。

(3)对两组上消化道出血患儿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处理

在本次研究结束后,将两组患儿各项观察指标情况的研究数据在确认无误后,录入到SPSS 20.0软件中进行统计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表示使用(±s)表示,采用t检验。当P<0.05时,表示两组上消化道出血患儿之间,对比各项观察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止血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上消化道出血患儿的止血时间为(1.38±0.74)d,短于对照组患儿的止血时间(3.20±1.68)d,数据对比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临床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上消化道出血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7.37%,明显比对照组数据更高(P<0.05)。如表1所示。

表1 对比两组上消化道出血患儿的临床效果[例(%)]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上消化道出血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对照组进行比较相差不大(P>0.05)。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比较两组上消化道出血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例(%)]

3 讨论

新生儿的胃肠道黏膜娇嫩,加上黏膜屏障功能发育不完善,极易被损伤。新生儿消化道出血可由消化道本身病变引起,以应激性溃疡为主[4],其诱因还包括缺氧、出凝血功能障碍、血液疾病等全身系统性病变和感染、喂养不当等。新生儿的机体在应激因素作用下会提高交感神经兴奋性,使儿茶酚胺类物质大量释放,收缩胃肠道血管平滑肌,减少黏膜血流量,导致黏膜代谢障碍,由于损伤胃黏膜屏障,会导致大量氧自由基产生[5],再次损伤胃黏膜,还会增加胃酸的分泌。早产儿在出生24 h后便可分泌胃酸,在应激状态下,胃酸和胃蛋白酶会损伤胃黏膜,出现溃疡、糜烂、出血等现象[6]。在为上消化道出血新生儿治疗时,应注意判断出血量和出血部位,并根据出血伴随症状和原发疾病对病因进行判断,选择有效的止血方法。奥美拉唑作为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可保护胃黏膜,维持出血区域的pH水平,降低胃内酸度,有助于血凝块的形成,从而发挥止血作用。

凝血酶原复合物在接触出血病灶后,可形成一条索状凝固膜,促进平滑肌收缩功能增强,对出血创面进行收敛,促使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和局部炎症反应减少,有助于局部水肿的减轻,止血效果显著。凝血酶原复合物还有助于血小板聚集,将溶胶状态的纤维蛋白原向纤维蛋白转变[7],从而对上消化道出血点进行堵塞作用,另外在此之前进行洗胃处理,可使患儿胃内氢离子得到中和。

西咪替丁是一种H2受体拮抗剂,可对胃泌素分泌进行直接的抑制,还可对胃蛋白酶的分泌进行抑制,促使胃酸分泌量减少,促使H+反向弥漫、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破坏得到减轻,对胃黏膜起到保护作用[8]。西咪替丁具有的组胺和免疫增强作用可修复创面及促进胃黏膜再生。西咪替丁能够对基础和夜间胃酸分泌、刺激因素所致的胃酸分泌进行抑制,降低胃内pH酸度,可有效改善应激性胃溃疡情况,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9-11]。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上消化道出血患儿的止血时间更短,临床总有效率更高,充分说明了凝血酶原与西咪替丁联合治疗在止血方面的有效性,究其原因在于两种药物合用发挥了协同增效作用,提高了止血效果,可对受损的消化道黏膜进行修复,促使止血时间缩短[12-15]。另外联合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少,这表明联合治疗的安全性更高。

总而言之,凝血酶原联合西咪替丁治疗新生儿消化道出血具有止血迅速、止血效果佳、安全性高等诸多优势,适合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西咪替丁凝血酶原胃酸
西咪替丁联合依巴斯汀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疗效分析
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检验的临床价值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8个月的胃酸反流经历 苦难终于熬出头了!
常觉得胃酸烧心,五种食物可以调理
胃溃疡不宜少食多餐
西咪替丁联用禁忌
奥美拉唑与西咪替丁在应激性胃溃疡治疗中的临床探讨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与凝血酶原时间的临床检验价值
血清生化指标及凝血酶原时间在妊娠肝病患者检测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