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妮娜 何建云
集中消毒供应室是对所有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消毒、灭菌的感染控制科室,同时也具有器械保管和供应职责,接受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及监督,是医院控制感染源头的重要职责部门[1]。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诊疗器械及手术器械数量及种类也相应增加。由于器械数量日渐增多、种类繁杂,许多医院消毒供应室为追求速度,保证器械的交付率,增设多个消毒供应中心,甚至转交于第三方消毒管理中心,导致诊疗器械无法实现统一管理,一旦出现感染风险,难以追溯源头[2-3]。近年来不时有医院感染的消息报告,增加了医院负面影响,患者的基本健康也得不到保证。为统一管理院内所有诊疗器械,我院开展集中消毒管理,完善消毒供应中心组织构架,设置人员岗位职责,建立规范统一的消毒流程及管理要求,实施定期检查的消毒质量小组,全面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保证诊疗器械无菌出库率,现报告如下。
选择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消毒供应室实施常规分散管理;2016年5月—2017年4月消毒供应室工作采取集中管理,其中工作人员共27名,护理人员20名,灭菌员3名,组长5名,年龄35~47岁,平均年龄(31.6±4.3)岁,工龄2~16年,平均工龄(5.4±3.2)年,研究期间工作室人员无变动,排除工龄低于2年的人员,未签署消毒供应室管理操作同意书人员。
分散式消毒管理方法为:诊断器械工具由科室工作人员使用后自行放置在含氯消毒剂中清洗[4-5],由护士打包送至消毒室杀菌,消毒室杀菌后交给科室护士送回各科室中。
集中消毒供应管理方法为:(1)操作流程:医院所有使用过的医疗器械由各科室使用后初步处理,消毒供应室负责统一集中回收,应进行封闭式回收,不应在诊疗现场清点回收。按器械分类—初洗—清洗—消毒—检查—包装—灭菌—贮存—发放操作流程操作。对消毒供应室进行详细区域划分,包括工作区(去污区、检查包装区、灭菌区)、生活区(休息区、更衣室、洗手间、办公室)等,区域之间实际屏障,标识清晰[6]。将回收的器械统一放置去污区,由工作人员进行分检,再运输到不同的清洗区域。清洗区根据器械清洁要求设置清洗设备,清洁用水分为冷热自来水、纯净水、软化水及蒸馏水。清洗消毒时工作人员应穿戴防护服,佩戴口罩,护目镜或面罩等,常规器械清洗原则遵循先清洗后消毒,疑是或者被朊毒体[7-8]、气性坏疽污染器械应首选一次性器械,集中焚烧处理,非一次性医疗器械应先消毒后再清洗消毒灭菌原则。无菌物品存放按照消毒供应中心规范执行。(2)规范管理: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包括组织架构图,各岗位职责、工作流程、消毒隔离制度及专科检查标准,清洗资料留存6个月,灭菌监测记录留存3年,便于质量追溯管理。建立质量检查小组,每周不定时抽查一次,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潜在风险纠正预防。建立安全防护、职业暴露等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所有操作区域应具备独立性,不交叉、不逆流。科室按照消毒供应中心规范要求配备基础设备应包括:密闭回收车,清洗槽、压力水枪、压力汽枪、超声清洗机、干燥柜、封边机、带光源放大镜、低温灭菌器、高压蒸汽灭菌器等,所有设备专人负责,定期维护和保养。科室制定护士及工人分层级培训计划,每月培训并考核。制定绩效考核方案,与工作量和工作质量挂钩。
观察消毒供应室分散管理和集中管理后医护人员满意率,评价整改前后器械清洁度及污染率发生情况,随机对200件已消毒的器械抽取检验,用含酒精白纱布擦拭,评价清洁度,用显微镜观察细菌残留及污染结果判定。另外抽取100名医护人员对集中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满意度评价,本院共20个科室,每个科室应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5名医护人员参与问卷调查。
采用SPSS 20.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整改前满意率为84%,整改后为94%,整改后医护人员对消毒供应室工作满意率明显高于整改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整改前后医护人员对消毒供应室工作满意率比较[例(%)]
整改前清洁度为95%,污染率为5%,整改后清洁度为99%,污染率为1%,整改前清洁度及污染率均优于整改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清洁度及污染发生率比较[例(%)]
随着医疗水平及患者需求提高,诊断及手术器械不断增加,这对医院消毒供应室提出了高水平要求。医院消毒供应室是承担院内所有器械回收、清洗、消毒、灭菌、贮存、发放的统管部门,消毒供应室质量直接关系院内感染发生,因此应做好消毒室管理工作。传统的分散式消毒管理,操作流程衔接不连续[9],质量管理不规范,一会儿由科室消毒,一会儿由供应室灭菌,无法达成统一的消毒共识,消毒不彻底,增加了消毒成本和器械运输浪费率,另外器械感染发生率也不断上升。集中消毒管理是由消毒供应室统一对所有医院器械进行管理,由供应室对器械进行回收、发放,控制感染源头[10]。按照无间隙操作流程,规定器械回收时间和发放时间,避免未消毒的器械停留时间过长给感染提供机会。统一打包、发放,减少途中滞留时间,降低器械污染机率。规范消毒灭菌流程,对消毒人员加强培训,提高消毒意识。所有操作工序制订操作指导书,严格按照指导书规范作业。所有操作区域张贴标示,如回收区、待清洗区、清洗区、去污区、灭菌区等进行颜色标示区分[11],由管理人员不定时抽查,严禁器械混放、混装。制订消毒器械分类及包装标准,回收器械进行区分、分类,如需用软化剂时应给予软化,对尖锐器械应给予软包保护,防止被器械损伤。清点、清洗及消毒用品,定时维护,对已消毒灭菌器械统一存放,给予标识区分和对应的包装处理,保持存放区干燥通风。未及时发放出去的已灭菌器械,进行妥善保存,磨损老化的器械应统一回收[12],通知采购部门及时替换补给。对清洗灭菌设备进行保养维护并登记,保证设备正常运行,有异常立即通知维修部门检修。所有已灭菌消毒的器械由供应室发放到各科室,由负责人签字。通过对消毒供应室工作进行规范管理,加强操作人员意识,给予技术指导,管理器械回收、清洁、发放流程,从源头控制感染源,明显提高了消毒质量和医护人员满意率,减少了感染发生率。
综上所述,对医院消毒供应室采取集中管理,规范了供应室工作流程及质量管理,能提高消毒灭菌质量,减少感染不良事件发生,同时也提高了各科室医护人员满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