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戏曲声乐论著丛编》中 关于声乐作品度句的研究

2019-06-20 07:52石丹琼
牡丹 2019年17期
关键词:文理歌唱者乐句

《古典戏曲声乐论著丛编》是我国著名的俗文学研究专家、藏书家傅惜华编写的一部讲习歌唱理论和方法的戏曲声乐理论著作,其中收录有《唱论》《词林须

知》《曲律》《方诸馆曲律》《度曲须知》《闲情偶寄》《南曲入声客问》《乐府传声》和《顾误录》等跨越元、明、清三个朝代的九部著作。笔者将其中涉及声乐作品“度句”的内容归纳并进行阐述、研究,以期对声乐研习者有所

启发。

《唱论》曰:“歌之格调:抑扬顿挫,顶叠垛换,萦纡牵结,敦拖呜咽,推题丸转,捶欠遏透。”抑扬顿挫指句法之间的关系,要求声乐歌唱者处理作品的手法与作曲家对作品起承转合的安排相对应;萦纡牵结指歌曲旋律的情绪变化、整体线条的起伏恰到好处,这一点要求古代歌唱者在演唱歌曲时要保持声音饱满、腔体圆润,同时注意做到声音高低起伏及情绪抑扬顿挫的对比和变化。《方诸馆曲律》云:“善歌者,谓之‘内里声;不善歌者,声无抑扬,谓之‘念曲;声无含韫,谓之‘叫曲。”同样指出,没有高低起伏、抑扬顿挫的唱歌只能称为念曲、

叫曲。

那么,歌唱者该如何把握这些句法的关系,怎样处理才能达到句法结构与歌词文理相当呢?今人称之为度句。在度句的过程中,古代戏曲声乐理论涉及以下内容。

一、破句、节奏、气息

在进行作品二度创作的演唱过程中,歌唱者应先遵循词、曲作者一度创作时的初衷,对歌词文法、旋律走向及节奏型进行分析。

(一)破句

破句是指在符合歌词文理的地方断句。《乐府传声》中说:“要知曲文断落之处,文理必当如此者。”《顾误录》中也提到:“句法乃文理所关,切忌误连误断,割裂词旨,稍不经意,识者笑之。”二者都指明断句需考究文理、词旨,不能随意连、断。细究一首声乐作品的词曲,人们可以发现,旋律的起伏、节奏的轻重缓急,跟歌词的文学含义非常贴近。所以,歌唱者在二度创作的过程中,必须细细品读,分析歌词文理,做最恰当的断句、换气,使歌词意义与旋律相匹配,流畅地表达出作品含义。

(二)节奏

仔细观察声乐作品,人们能发现,作曲家在作品节奏的安排上会仔细考虑歌词的句法、语法,使其谱乐符合作词者的写作意图及其作品要表达的意境。例如,附点音符和切分的重拍通常会安排在歌词的强调字上,在歌词语意和语气需要休息的地方会插入休止,而在完整的句子或者完整的词中一般不会使用休止符打断词義和句意。《唱论》中有关于节奏的论述,“歌之节奏:停声,待拍,偷吹,拽棒,字真,句笃,依腔,贴调”,总结了歌唱者需注意的各种节奏变化。

(三)气息

在断句时,歌唱者要适当地补充气息,以保证有余力完成作品的演唱。《唱论》特别强调了气息对歌唱的重要性,并将有关歌唱气息的理论进行归纳,把吸气的方式分为六种:偷气、取气、换气、歇气、就气和爱者有一口气。偷气指换气时不着痕迹,在观众不觉察时偷换;取气指吸气;换气指在乐句恰当的时候或适宜的地方,歌唱者可以补充气息;歇气是歌唱者在歌曲谱面上标注休止或乐句过门的地方,暂时休息;就气指歌曲中字与字之间或者句子中腔与腔之间顺势过渡的气息衔接;爱者有一口气指优秀的歌唱者常常能将气息控制得自如且得当,并始终保持气息的饱满、连贯、畅通。不同的气息有不同的演唱方法,会表现不同的声音形象、塑造不同的音乐色彩,这就要求歌唱者在乐曲中选择合适的气息来演唱音乐作品。

二、断腔、顿挫、徐急

古代理论家认为,歌唱者在度曲的过程中为了让曲子更加传神,常采用很多方法,有断腔、顿挫、徐急。

(一)断腔

《乐府传声》中,古代人评价北曲唱得好不好,往往看其断腔的使用是否得当,并认为断腔的运用是一个歌者取胜的法宝。因为北曲不仅在句子文理或一个字的首腹尾中间断,甚至在一个唱腔里也可以不停地断开。正因为频繁运用断开的方法,北曲巧妙地表达了歌曲的情绪落差,区分出歌曲的内容层次,进而更好地抒发情感,营造歌曲意境。并且,北曲中提到“断”的方法种类丰富,有“另起之断”,即上下句之间的间断;有“连上之断”,指在一个乐句里,为了表现作品中间断一下;有在强、弱音转换处的断开;有真、假音或粗、细声转换处的断开;有一口气唱下来突然停顿,在强音上出现休止;有在一句完整的乐句中,连续几次停顿断开;也有在乐句断开以后,唱者补充呼吸、换一口气,再继续接着唱;还有在停顿以后,歌曲就完全休止。

(二)顿挫

顿挫,笔者理解为歌唱者在演唱时处理分句中的节奏和休止。《乐府传声》认为,“顿挫”如果处理得当,歌词中的意境和情绪就能很自如地表现出来。例如,唱到喜悦的句子时,恰当地顿挫,欢快喜悦的情绪就表现出来;唱到悲伤的句子时,顿挫烘托出伤感的氛围;遇到男女恋爱的情节,适当顿挫,显现出缠绵的情感;歌颂英雄伟人时,适当顿挫,烘托出他们的伟岸英勇。“顿挫”在表现歌曲的思想感情、歌曲内容的刻画上,是非常巧妙的一种技法。

(三)徐急

徐急是指曲子的快慢,在处理时有一定的规律。演唱声乐作品时,适时采用“徐急”,可为作品增美添色。古人将曲子快慢的处理,分了几种情景,一是依据歌曲讲述的故事情节来分析。闲暇从容的片段,节奏舒缓,紧张急迫的片段,速度相对快一些。二是依据歌词内容来设定,对于抒发感情或是游山玩景的内容,适当唱得慢一些,描写世间是非或奔走赶路的内容,节奏速度相对快一些。对于内容丰富的声乐作品,歌唱者应依据作品内容,分析其中的逻辑关系,在二度创作时有徐急之分、张弛之度。实际上,这刚好对应了作品歌词文意的层次之分和旋律的抑扬顿挫。

三、结语

《古典戏曲声乐论著丛编》是一部比较系统的古代声乐理论著作,因写作年代久远,文字过于简略,加上掺杂一些方言俚语和术语,现代人读起来有一定难度。但其中关于古代声乐“度句”的理论经验,依然对我国当代民族声乐的发展具有借鉴与学习的价值。这些关于古代声乐演唱理论的精华,后世声乐研究者应深度挖掘和探究,并积极吸收、采纳,更好地运用于当代声乐作品的演唱中。

(汉口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计划指导性项目“《古典戏曲声乐论著丛编》对高校声乐学科的指导”(项目编号:B201829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石丹琼(1989-),女,湖北阳新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声乐表演与教学。

猜你喜欢
文理歌唱者乐句
论歌唱者的文学修养与声乐修养
一生为客恨情多
重读《昆虫记》4 竹笼中的“歌唱者”——蝈蝈儿
文理生的battle
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Literary Anthropology in China
钢琴演奏中划分乐句的方法及表现乐句的策略
试论声乐演唱中良好心理的培养
声乐演唱中不良心态的克服策略探析
板式变奏原型结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