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化风格的测量及其对城市发展的驱动作用

2019-06-20 08:33吴军
城市管理与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文化

《场景: 空间品质如何塑造社会生活》

【加】丹尼尔·亚伦·西尔

【美】特里· 尼科尔斯·克拉克

祁述裕 吴军 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世界各地的城市和社区正在迅速变化,这些变化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向消费的巨大转变。以前不怎么显眼的地方,现在已被各种各样的“舒适物”(Amenities)设施与活动所占据,如餐馆、酒吧、咖啡馆、画廊、公园、学校、博物馆、俱乐部、沙龙……这些“舒适物”并不是孤立地原子化存在。它们以组合的形式,共同创造着独特城市场景(Urban Scenes),这些场景能够赋予城市生活的意义、体验和情感共鸣。

当一个地方或社区变成一个场景时,它可以成为培养各类精神的地方,比如自我表达、合作意识、睦邻友好、时尚魅力、传统主义等。这些或其中的任一种精神,单独或混合的都取决于居住地的“舒适物”组合场景中。场景(Scenes),正在重新“定义”着城市的经济增长、居住生活、政治参与和公共政策等。它从消费与美学两大视角出发,构建出关于地方的文化风格与美学,而这种文化风格所带来的地方体验,反映和形塑着现代人类的空间行为动机与社会生活秩序。这种系统性阐释对当前与未来的城市研究、文化研究均具有深远的意义。

场景理论研究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以特里·克拉克和丹尼尔·西尔为首的新芝加哥学派,对美国1200多个城市和38个国际性大都市成千上万种的“舒适物”设施与活动进行分类统计、整理与比较研究,形成了一系列重大学术成果。

《场景:空间品质如何塑造社会生活》一书主要致力于诠释场景是什么、它在哪里及其为什么重要。通过大量的数据与案例分析,整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构建出国际上首个分析城市的文化风格和美学特征对城市发展作用的理论工具。

一、作者简介

特里·克拉克,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新芝加哥学派城市研究领军人物。他曾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索邦大学、佛罗伦萨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出版专著40余部。他还服务于布鲁金斯学会、城市研究所、住房和城市发展部以及美国市长会议等智库机构,负责协调“财政紧缩和城市创新项目”。

丹尼尔·西尔,多伦多大学社会学系执行主任,加拿大多伦多地区统计研究数据中心学术总监,研究领域为社会理论、城市文化和文化政策。曾获得美国社会学协会颁发的“理论奖(2013)”“青年理论家奖(2015)”“消费者和消费部门的杰出学术出版奖(2017)”等荣誉。

二、什么是场景

场景理论中的“场景”一词来源于“Scenes”的翻译。根据“场景”在电影中的应用来看,它包括对白、场地、道具、音乐、服装和演员等影片希望传递给观众的信息和感觉。在场景中,各个元素的关系是相互有机关联,同质元素布局之间有必然的出现关系,异质元素布局之间将表达颠覆性的思想。克拉克和丹尼尔将该现象引入到城市与文化研究中来,进而形成了“场景理论”。在城市中,场景的构成是“舒适物”设施与活动的组合。这些组合不仅蕴含了功能,也传递着文化价值观。文化价值观借助于“舒适物”和场景催生的独特地方体验,传递给不同人群,影响人们的心理认知与行为,塑造着现代社会生活秩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场景”概念已经超越了“舒适物组合”的物化概念,它是社会学家涂尔干笔下所描绘的一种社会事实。

正如“社区”(Community)这个概念的运用一样,它揭示着个体围绕生老病死所展开的一系列实践活动组成的符号意义。同理,“场景”这个概念揭示了各种消费实践活动的符号意义。在每一个城市场景里,个体进行着消费实践,收获了由实践而带来的地方体验、情感共鸣、价值认同等,如愉悦或憎恶、漂亮或丑恶、正确或错误、真实或虚假等。

为了讲清楚这个问题,克拉克和丹尼尔从三个维度去捕捉场景消费实践的关键元素:真实性(Authenticity)、戏剧性(Theatricality)和合法性(Legitimacy)。场景的每个维度都有设定的特有目标,这种目标是基于消费者对消费品位与价值特征的渴望。

真实性是关于哪个是真正的你,戏剧性是关于你怎样去表现,合法性是关于对与错的道德判断。类似于中国文化中“真善美”的含义,“真”对应真实性(真实与虚假),“善”对应合法性(道德判断),“美”对应戏剧性(展现形式)。这三个类别在古典的社会思想中曾得到过阐释:从马克思·韦伯对合法性的关注,到戈夫曼对戏剧性的研究,再到乔治·齐美尔对真实性的探索……这些都已是社会学研究的经典主题。

场景能够去辨别不同地方的内部和外部呈现出来的具有美学意义的范围与结构,从而去发现文化生活的聚集。这是一种强有力的概念工具,可以清晰解释“究竟是什么样的方式、在何时何地以及是什么原因使一种特殊的人群聚集在特殊的文化品位和活动中;同时,这些方式又是怎样随时间和地点而改变的”。

三、该书的学术价值

《场景》从地方美学与文化风格入手,采用大量数据与比较分析,来诠释这种文化驱动力对发展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用场景来分析地方文化风格,并找到了这种地方文化特点与发展、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因果关联,这在城市研究与文化研究领域均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场景”作为一个强有力的概念工具,可以去辨识不同地方内部和外部呈现的具有美学意义的范围和结构,从而去发掘文化生活的聚集。

以生产为基础的传统社会理论,往往把个体行动目标定位于经济诉求上,或者说劳动、工资、就业和区域经济表现是个体区位选择的决定性因素,个体为了获得更高的收入和经济待遇,往往会向企业或工厂密集的地方聚集,从而形成了“工业园区”,而社会纽带是通过协调基于生产方式结成的不同群体的利益而形成。相反,场景理论以消费为基础,把个体行动目标锁定在文化价值观诉求方面。

四、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启示

第一,有助于培育城市发展内生动力。在知识经济时代下,创新是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而创新是靠创新创意人才推动。场景理论强调,不同“舒适物”设施与活动集合形成场景中蕴含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对诸如创新创意等优秀人力资本有很强的吸引和聚集作用。借助于“场景”这个中介变量,建立了创新创意阶层与城市发展的因果关联,勾勒出了知识经济时代下的城市发展内生动力来源。

第二,有助于理解拉动城市文化消费机理。消费是一种人类行为,场景对于消费行为有着独特的刺激和引导作用。充满文化意义的消费空间本身就是一个场景,提供的不仅是作为工作與生活的空间,而且还包括个体自我与相互之间充满愉悦的体验空间。

第三,有助于打造创意城市的环境氛围。创意场景是一个场所在“硬件”和“软件”构建的综合,是能够催生构思与发明的先决条件。纽约的苏荷社区、加利福尼亚硅谷、芝加哥柳条公园、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上海的田子坊等。场景为分析与塑造这些创意环境提供了一种框架。

第四,有助于引导城市公众行为。公众行为本身就是场景的一个重要构成元素,反过来,场景对公众行为也起着导引作用。

(责任编辑:张进雅)

猜你喜欢
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传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