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雅兰 曹晓静
摘 要:目前全国各大高校都在不同程度地开展新工科建设,本文针对财经院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以新工科建设为契机,以培养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为目标,探索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关键词:新工科;财经院校;人才培养
一、新工科时代
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一带一路等一系列国家战略,2017年2月以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先后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并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关于推进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全力探索形成领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中国经验,助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2018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公布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来自全国高校的共612个项目入选为首批 “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这意味着高校新工科建设开始进入实施阶段。
面对新工科时代的新形势、新理念、新特征和新挑战,唯有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改革,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教育部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中明确表示:工科优势高校、综合性高校和地方高校要以各自的特点开展新工科研究。财经类特色的地方院校人文社科专业较多,适合探索工科与人文社科交叉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就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很多是人才培养中的共性问题,探索改革思路。
二、目前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1.人才培养定位不清晰,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主要体现在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目标过泛,在遵循教育部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规范》提出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的基础上,没有去探索属于自己的特色,或是培养过程、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不相符等。
2.人才培养方案没有结合当地产业市场需求。固守传统工科教育,没有因地制宜地将课程体系与所属地产业、所属地市场需求融合在一起。
3.没有结合所在院校的办学特色与办学优势。软件工程专业在学校作为独立的专业,与学校的优势专业之间极少沟通、交流和探讨,如有的财经类专业自己开设python和Java等开发类课程,并不与软件工程专业进行协作和资源共享。
4.与企业的合作停留在表面。软件工程专业侧重于培养从事软件开发相关工作的软件工程师,强调动手能力,是很多企业所需要的人才,非常适合与企业合作。学校为了培养更加接地气的人才主动向企业靠拢,而大部分企业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实现其短期的商业价值,希望能寻到马上可用的优秀人才,从而获取经济利益。因学校和企业各自的目标不同,所以很多实践基地和联合实验室得不到好的反馈。
5.课程安排和设置以教师为中心,因人设课。很多中老年教师受传统思维模式和固有教学理念的影响,顺应时代更新知识的速度较慢,高校人员流动性小,课程负责人的更新速度较慢,一些课程的教学内容还比较陈旧,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和探索
1.人才培养目标从学科为导向转向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作为地方财经高校除了关注国家战略外,特别要关注地方发展战略,将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契合。
2.促进工财交叉结合,结合学校特色专业发展方向。新工科人才培养不仅要融入理科元素,也要融入人文社会科学元素,财经院校人文社会科学专业为主,软件工程专业要重点关注经济、管理中的计算机类问题,如开设信息系统审计、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工文结合的方向,培养具有多学科背景和交叉学科思维的人才,从专业分割转向跨界交叉融合,鼓励学生学习相关专业在线开放课程,鼓励学生有游学的机会,去国内外同类优秀高校游学,如广东有优秀高校比较集中的大学城,可实时给学生在网络平台上推送各大高校组织的讲座、研讨会和学术会议信息,对参加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学分奖励 。
3.以赛促学,引入企业实际项目实践。实现每位本科生在四年培养期内至少参与一项创新创业赛事活动,50%以上的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寒暑假引进企业的免费培训,请企业带来应用场景、应用需求和数据让学生动手实践。
4.推进教师角色转变。搭配好不同年龄段的教师队伍,老中青教师各有优势,老中教师理论基础知识比较扎实,课堂节奏控制能力较好,而青年教师接受新知识和新技能比较快,可结合相互的优势,如一门课程两三位老师同时负责讲授,理论基础知识由有经验的老中教师讲授,实验实践操作课程由青年教师指导。结合教师自身的科研定位、特长和兴趣,设置合理的激励制度促进“以讲授为中心”的教师主动转变为“以学生学习为主”的引导角色,明白教师教学的意义是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情感产生持久地、真实地和积极地影响,而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
四、总结
软件工程专业近些年来的就业情况一直不错,招生情况也较好,是一个比较热门的专业,但处于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高校需要更为快速地感知社会的变化。新工科时代下的人才不仅需要在某一学科专业上学业精深,而且还应具有学科交叉融合的特征,我们要感受到这种变化,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改革,来自觉服务和引领这种变化,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财经院校的软件工程专业与经济、管理学科结合属于新工科时代的建设方向。
参考文献:
[1]新工科[EB/OL].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新工科/20597803?fr=aladdin, 2019.
[2]吴海鹏.融合、开放、自适应的地方院校新工科体系建设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33:145-146,2018.
[3]黄河燕.软件人才培养:新工科时代下的新模式新探索[J].中国电子报第5版, 1-3,2018.
[4]教育部高教司.“新工科”建設复旦共识[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10-11, 2017.
[5]罗养霞,李答民.财经院校软件工程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保障体系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46:148-149,2018.
[6]肯·贝恩著,明廷雄,彭汉良译.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