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卫宏
(江苏省东台市中医院,江苏 东台 224200)
乙型肝炎是临床常见疾病,本病属于进展性疾病,随着病情的进展和迁延,大部分患者出现了肝炎肝纤维化等情况。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出现了肝纤维化后,不仅给临床治疗增加了难度,给患者心理和生理带来双重负担。为此对患者实施有效治疗是十分重要的,我院为了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在本次调查中采用了加减膈下逐瘀汤治疗方式,具体实施情况见如下。
以随机的方式选取2016年3月~2018年9月在本院进行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治疗的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7例。对照组男28例,女27例,年龄29~72岁,平均年龄(50.5±1.1)岁;实验组男29例,女28例,年龄29~70岁,平均年龄(49.5±1.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治疗,即为对症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加减膈下逐瘀汤治疗治疗,药方由元胡5 g、赤芍5 g、川芎5 g、川穹10 g、红花10 g、桃仁10 g、党参10 g、甘草10 g、香附10 g、乌药15 g、丹皮15 g、当归15 g组成,将中药用水煎服,1剂/d,分早晚两次服用。
观察对照组、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结果分为显著、有效以及无效,其中显著为患者纤维化分期下降程度为2期或2期以上,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有效为患者纤维化分期下降程度为1期,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为上述情况均为达到。治疗有效率=显著率+有效率。
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低于实验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慢性乙型肝炎是临床常见疾病,本病为进展性疾病,随着疾病的进展,部分患者出现了肝纤维化等临床表现,不仅给临床治疗带来了难度。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在临床治疗中以对症治疗为主,虽然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并不理想。我院为了改善临床症状,提升治疗质量,在本次调查中运用了中医治疗方式。慢性乙型肝炎从中医角度来讲,属于“积证”的范畴,根据病种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型,以瘀热阻络型较为常见。在瘀热阻络型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应遵循改善血瘀和气滞的治疗原则,故而采用加减膈下逐瘀汤进行治疗。方中的川穹与当归具有通利血脉的作用;红花和桃仁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乌药具有散结的功效;党参和香附具有行气止痛的功效,上述中药联合使用可采起到治疗的作用。为了调查加减膈下逐瘀汤实施效果,与常规治疗进行对比,发现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低于实验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中药加减膈下逐瘀汤可提升治疗效果。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n(%)]
综上所述,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可采取加减膈下逐瘀汤治疗方式,此方式安全有效,治疗效果显著,此治疗方式值得临床应用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