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护理干预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9-06-20 02:56姜永华宋国训宋永香
关键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

姜永华,宋国训,宋永香

(1.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第二人民医院,山东 青岛 266214;2.青岛市城阳区城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东 青岛 266109)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心绞痛类型,该病的临床特点是痛感剧烈、持续时间长,导致大部分患者极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除了会造成患者心理上的痛苦,还会进一步加重病情,影响患者的预后。本研究中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施以系统性护理干预,取得不错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男26例,女23例,年龄51~78岁,平均(62.26±4.36)岁;对照组男27例,女22例,年龄51~78岁,平均(62.37±4.2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硝酸甘油、小剂量肝素、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常规治疗。护理方面,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主要包括保持病房的清洁、安静,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连续心电监护,了解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变化情况。

观察组患者予以系统性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健康宣教。定期邀请专家开展不稳定型心绞痛相关知识健康讲座,现场发放健康知识手册,同时配合视频的形式,为患者讲解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原因、诱发因素、治疗手段、预后等,提高患者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教会患者学会正确使用硝酸甘油,若患者病情允许,可指导患者自测脉率及脉搏,及早识别心律失常征兆,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具体病情、生活习惯等制定针对性的运动方案,以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2)心理护理干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是诱发心绞痛发作的常见诱因,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期间应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因人施护。在安排病房时,尽量将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病友安排在一起,以减少患者的孤独感,并使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在患者治疗期间,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及时发现患者的不良情绪,并及时予以疏导。(3)饮食护理干预。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为患者制定相应的膳食计划,饮食原则以多纤维、多维生素为主,多摄入以下新鲜的水果、蔬菜、粗粮,尽量减少高胆固醇、高脂肪、辛辣刺激食物,避免摄入咖啡、浓茶等。(4)音乐疗法。根据患者的喜好,为患者播放一些轻柔、舒缓的音乐,以减轻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进而减少心绞痛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护理满意度及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护士服务态度、病区环境、护士巡夜输液、护士护理技术等10项指标,每项指标满分为10分,问卷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越高。心理状态采用SAS评分、SDS评分进行评价,SAS评分、SDS评分满分均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护理干预前,观察组及对照组的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s)

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心绞痛发作次数(次) 护理满意度评分(分) SAS评分(分) SDS评分(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2.16±0.48* 95.57±3.35* 57.74±5.68 35.59±3.37* 55.19±5.47 33.57±3.26*对照组 6.61±2.86 85.98±4.42 57.78±5.44 45.79±4.09 55.12±5.51 41.19±3.99

3 讨 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主要表现为心绞痛持续时间延长、疾病程度加重、发生频率增加等,胸痛可放射至新的部位,部分患者出现夜间型或静息型心绞痛,心绞痛发作时往往伴有出汗、恶心、呕吐、心悸甚至呼吸困难等表现。冠状动脉炎症、血液黏滞度高、低血压、血流缓慢、管腔狭窄是诱发心绞痛的几种常见因素[1]。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特点是痛觉剧烈、持续时间长、合并症多、预后差等,该病的药物治疗疗程长,并且在短期内无明显的临床效果,患者极易出现抵触情绪,部分患者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无法坚持治疗,极大的影响了预后,因此及时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尤为重要。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系统化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系统化护理干预从健康宣教、心理护理、饮食护理、音乐疗法等方面进行干预,通过健康宣教,有效提高了患者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通过心理护理,针对患者出现不良情绪的原因予以针对性的心理疏导;通过饮食护理,不但能有效保证患者的营养,还能减少不当饮食诱发病情的加重;通过音乐疗法,可使患者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进一步缓解了患者的不良情绪[2]。

综上所述,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施以系统性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提高护理满意度,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稳定型心绞痛发作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32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慢性稳定型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半胱氨或能逆转心脏病发作和中风过程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阻肺急性发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参松养心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慢性失眠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心绞痛
老年冠心病患者警惕卧位性心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