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燕霞
【摘要】我国在实现现代化发展目标时必须统筹城乡与区域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创新和改革农村体制机制,并且应用现代技术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积极建设现代乡村文明,实现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这是实现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路径,并且实现振兴制度建设。
【关键词】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六横镇
1、新时代乡村振兴发展的现实意义
1.1符合现代文明发展需要
我国属于农业大国,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农业文明属于鼎盛发展时期,并且在国民经济中占据决定性作用。农耕文明所表现出的民族多元化和地域多样性特点均满足中华文化发展需求,并且由此所衍生的农业与手工业法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生产中心。所以农耕文明所包含的文化品格和精华思想已经成为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基础。
1.2实现城乡均衡发展的必要条件
我国在实行城市化发展期间过度牺牲农村剩余资金和人力资源,全面实现国家城市化,工业化发展需求。并且实行的公费医疗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也不包含农村地区。此种关注城市发展忽视农村发展的现象会在极大影响农村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因此不管是区域不平衡发展还是城乡不平衡发展都不满足城市化发展内在需求。导致此种不平衡发展的内在因素主要表现在农村与农民发展落后。所以实行乡村振兴发展,并且坚持农村优先发展战略,才能够全面保证城乡一体化发展,最终实现全面发展。
2、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分析
2.1注重居住环境专项治理
对于居住环境整治来说,必须全力清理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现象,清除渔农村违法建筑;改善乡村厕所卫生条件;建立渔农村垃圾日常清扫保洁制度,清理渔农村房屋周边以及公共场所所堆放的生活垃圾,并且对河沟池塘实行清淤清理。以实现渔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投放管理,探索区域共建共享合作模式,促进渔农村垃圾就地減量和分类处理。
六横镇在环境整治和水源治理工程中重点关注污水处理、垃圾分类处理、公厕革命等工程,共清理垃圾1202处、乱堆物1174处、污水沟157处、小广告580处、乱搭棚78处。建立垃圾中转站和污水处理站,运行垃圾户定点存放、村集中收集、镇统一运输的处理机制,实现日清日结。建立渔农村垃圾日常清扫保洁制度,全面清理渔农村房前屋后、村道路边、山体岸边、公共场所等生活垃圾和河沟池塘清淤清理,基本全域实现渔农村生活垃圾“三化”处理全覆盖100%。
2.2提升村庄建设水平,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六横镇在新农村建设方面不断强化力度,累计投入资金7755万元,实施村庄环境整治、村道硬化亮化等工程,成功创建精品社区4个、特色社区6个,村容村貌大为改观。六横村庄建设工作得到了市省级相关部门的肯定,并荣获浙江省2018年度美丽乡村示范乡镇。同时,结合普陀区“五进苗木”绿化活动完成五星村、苍洞等9个森林村庄以及高峰、王家等23个绿化示范村的建设。先后实施开展“美丽乡村”坦岙、大岙项及“特色村"大脉坑项目建设,同时六横积极创建森林村庄及绿化示范村,实施苍洞中心社区村森林村庄、岑夏社区、悬山社区绿化示范村等9个绿化项目,结合“五进苗木”活动,提升社区村社绿化效果,改善优化了渔农村居民人居环境。
2.3提升绿色产品品质,打造农产品品牌
六横镇按照万村景区化工作部署和要求,充分挖掘六横海岛生态环境、乡土文化、特色产业等自然资源与人文底蕴,培育创建了四个A级景区村庄(青联社区村青港岙、悬山社区村马跳头、和润社区村里岙、杜庄社区村杜庄)。组织开展了“中国旅游日”“旅游恵民季”等活动,制定出台相关的优惠措施,依托六横砚瓦岛、海岛民宿等开展旅游营销活动,先后启动海岛世界一期工程、砚瓦岛旅游度假项目三期工程、六横海钩休闲渔业等项目。同时,台]沿海公园和龙山浦西公园旅游厕所建设任务已完成,并投入使用。
2.4传承传统文化,提升乡风文明
注重村落传统知识、传统技艺、村规民约、民俗节庆、民间艺术以及古建筑、传统工具等非物质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全面复兴传统渔农业文化。协调古村落保护、村民生产生活和开发建设的关系,避免无序建设和过度开发。坚决不能为了实现现代化发展而破坏古村落和历史文化特色建筑。乡村振兴发展期间必须全面发挥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注重宣扬家风文化和文明乡风,发挥道德教化作用,通过“最美邻里”“道德模范”等系列评选活动展示好家庭、传授好家训、宣传好家风。
3、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策略
在我国十九大会议报告中强调了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并且要求做好规划设计工作。对于乡村发展来说,需要综合考虑实际情况,脚踏实地地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目标。
3.1创新实施理念
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目标在于让群众百姓能够过上现代化生活,实现农村产业化发展,环境优美,家家户户都能够富裕起来。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乡村振兴发展的总体要求在于产业兴旺,治理有效,生态宜居等理念,并且与党和政府的发展理念相一致,全面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所以在实行期间必须创新发展理念,不能通过传统发展模式实行表面化改革发展。需要从全局发展角度进行分析考虑,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振兴发展。
3.2准确定位,精准试策
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在于谋划和精准试策,注重实干性。注重地区精准扶贫,实施旧村改造和环境整治,做好文化传承和传播工作。在振兴发展初始阶段必须做好扶贫脱贫工作,带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在处理好地区贫困问题之后才能够谈及振兴发展。在脱贫问题解决之后应当确保农村就业率,优化产业结构,有效如何第一、二、三产业,在发展特色农业的同时需要积极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乡村振兴的关键点在于文化内涵和品味。所以在带动地区发展的同时还应当注重文化传承和环境整治。比如六横镇开展的台门双屿商渣小镇项目和国家绿色渔业实验基地建设项目等,通过以上项目不仅能够做好地区环境治理工作,还能够实现精准扶贫,提升六横镇农民就业率,通过农家乐等旅游项目开发全面利用乡村现有资源,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3.3注重乡村振兴制度建设
由于乡村振兴发展直接关联中国梦的实现,因此需要做好制度与法律规范,确保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比如六横镇所推行荷花“党建+产业”,邵家“党建+信息化”,党建引领示范村等项目,有效体现出乡村振兴发展成效,为制度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结语: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战略是基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实际需求所确定,满足我国现代化发展目标。因此只有全面促进乡村地区的发展,才能够为小康社会的实现提供基础保障。通过重构乡土文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整治生态环境等措施全面促进地区平衡发展,有助于实现中国梦。
参考文献:
[1]常瑞,金开会,李勇.深度贫困地区农业产业资本形成推动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究——基于凉山州脱贫乡村产业发展视角[J/OL].西南金融,2019(01):1-10.
[2]陈晓宏.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党建模式创新——以福建省三明市“跨村联建”为例[J/OL].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8(12):1-8.
[3]邓明磊,陈桐鑫,杨苗.浅谈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土地价值——以“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9(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