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纪秀
【摘 要】当前,在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在注重传授学生语文理论知识的同时,对课堂表演性朗读给予了相应的重视,将其应用到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性,制定了合理的教学计划,其目的是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还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因此,本文对小学语文课堂表演性朗读的运用策略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表演性朗读;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12-0181-01
一、运用丰富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表演性朗读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只能被动的接受语文知识,并且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的教学方式枯燥乏味,不仅无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还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表演性朗读进行教学时,要运用丰富的教学方式,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性,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和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朗读水平。教师在进行表演性朗读教学时,可以将学生评论分为几个小组,让其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朗读,朗读时还要明确人物关系和角色,必要的时候可以加入一些肢体动作来增强朗读效果。
如学生在学习《泉水》这篇课文时,教师首先就要明确教学目标,不仅要让学生会读和掌握文章中的重点字词,还要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师在进行表演性朗读时,可以让同桌之间互相朗读,或者是根据文章所提到的事物进行划分,让每一位学生代表一种事物进行朗读表演,在朗读的过程中还要抓住事物本身的特点,进行准确的朗读,从而体会到泉水多、清、甜的特点。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使学生对文章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以此实现教学目标。
二、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表演性朗读
虽然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是国家教育部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进行制定的,其中具有丰富的语文知识,但是教师在运用表演性朗读教学时,要清楚的认识到,不是所有的文章都适用这种教学方式,切不可盲目的跟风,而是要对教材中的文章进行选择和优化,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和阅读水平,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最终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学生在学习《比尾巴》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进行表演性朗读教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性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熟读文章内容之后,上台进行朗读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根据所扮演动物的特征加入一些肢体动作,增加表演的趣味性,从而使学生能够清楚的了解动物尾巴所具有的特征。
教师在进行表演性朗读教学的过程中,选择合理的文章,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能够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三、将信息化模式应用其中,引导学生进行表演性朗读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具有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在语文表演性朗读课堂教学中无法有效的集中注意力,并且学生的智力和思维能力还在发育阶段,对于表演性朗读还没有正确的认识,不知道如何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信息化模式应用其中,利用其所具有的视频和音频等特点进行教学,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如学生在學习《七律·长征》这篇文章时,本篇文章的教学重点除了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还要求富有感情和慷慨激昂的进行朗读。如果仅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朗读,可能不会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所具有的音频功能,让学生细心的聆听音频中朗读的节奏、所抒发的情感等,并让学生进行模仿,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朗读比赛。通过运用信息化的手段进行表演性朗读,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水平。
综上所述,将表演性朗读运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善和优化,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因此,在今后的表演性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和优势,并且根据学生的主体地位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