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陪餐”只是学校食品安全链条中的一环等

2019-06-19 01:00
广西教育·D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陪餐旷课单亲家庭

“校长陪餐”只是学校食品

安全链条中的一环

近日,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健委发布《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明确提出:学校食品安全实行校长(园长)负责制,中小学、幼儿园应当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每餐均应有学校相关负责人与学生共同用餐,做好陪餐记录,及时发现和解决集中用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条件的中小学、幼儿园应当建立家长陪餐制度,学校要对陪餐家长提出的意见建议及时进行研究改进。(3月20日 《北京青年报》)

【点评】在学校学生食堂安全问题频发的当下,国家管理部门以制度的形式让校领导到学生食堂与学生共同用餐,对于保障校园食品安全具有积极作用。但是,让“校长陪餐”只是学校食品安全链条中的一环,学生食堂所用的食材在进校前的各环节,并非校长可以监管和把控,需要相关管理部门共同发力。只有形成监管上的“闭合链条”,才能稳固锁定学生“舌尖上的安全”。

“抽烟、进网吧不得认定为

贫困生”不是好标准

3月11日,山东省教育厅在其官方网站发布关于对《山东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该征求意见稿规定,生活奢侈浪费的,如购买与学习无关的高档消费品、经常自费外出旅游且消费较高、擅自在外租住民房、经常出入营业性网吧,以及有抽烟、酗酒等不良嗜好的学生不能被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记者从山东省教育厅获悉,目前在网上公示的拟定稿在制定之初已向各个高校征求意见,近日又接到了许多各界人士提出的意见,正式发布前还会商讨修改表述。(3月13日 《新京报》)

【点评】当地教育部门拟出台这样的规定,其初衷应是引导家庭贫困学生珍惜所获得的资助,远离奢侈浪费的作风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但是,新闻中提到的一些“认定条款”,缺乏可行参照标准,实施起来容易引发争议,不宜作为统一规定执行。对于家庭贫困生的认定,可以从学生家庭经济收入、个人消费状况、身边同学评价等角度制定相应标准。

“爸爸接送周”活动应慎行

连日来,湖北武汉市光谷第十一小学开展了“爸爸接送周”活动,倡议孩子的父亲尽可能接送孩子上学,引发舆论关注。尽管大多数网友赞成学校的做法,但也有网友担心过于强调爸爸参与,对单亲家庭的孩子来说会造成伤害。记者从负责该项活动的老师处获悉,“爸爸接送周”是倡议而非强制。“尽管孩子父亲在外地、离异或单亲家庭的情况只是极个别,但也充分考虑到这种情况,所以没有具体统计孩子是否由父亲接送”。(3月27日 《北京青年报》)

【点评】倡导父亲接送孩子,对于强化父亲责任、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家校关系有一定积极意义。但正如网友指出的那样,学校以活动的形式推行这一倡议,可能会对一些单亲家庭造成伤害。教育无小事,教育活动哪怕只伤害到一个学生,都应该慎行。

靠高科技点名仅是

一种教学辅助手段

近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推出一套AI系统,上课时可帮助老师点名并催旷课学生到堂。辅导员智能语音助手“小AI”在电话中将提醒学生已经旷课,询问没有到堂的原因,并介绍包括留校察看、取消考试资格等相应的学校处罚规定。更严重的是,学生旷课信息将被同步至辅导员处并被记录在案。(3月15日 《北京青年报》)

【点评】仅从提升学生上课率的角度来看,这一科技手段确实值得推广。但从整体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角度来看,这一系统仍只是一种教学管理辅助手段,解决不了当前高校课堂教学质量下滑的现状。要想真正留住学生的“心”,让学生打心底喜欢上课,还得从培养更多高校名师、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等方面下功夫。

防治网络沉迷的

“青少年模式”值得推广

3月28日,国家网信办发布消息称,他们正在指导组织“抖音”“快手”“火山小视频”等短视频平台试点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该系统内置于短视频应用中,用户每日首次启动应用时,系统将进行弹窗提示,引导家长及青少年选择“青少年模式”。进入“青少年模式”后,用户使用时段受限、服务功能受限、在线时长受限,且只能访问青少年专属内容。(3月28日 澎湃新闻网)

【点评】应该承认,网络信息时代经过前期的迅猛发展后,现在的管理逐渐趋于规范化。在如何防治青少年沉迷网络这一问题上,不应把责任推给家长和学校,网絡产品提供商、政府管理部门、社会都应该行动起来,共同引导青少年健康上网,科学安排上网时间。新闻中提到的“青少年模式”,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值得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陪餐旷课单亲家庭
被记旷课
对社会失望,新西兰学生频频旷课
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职业学校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研究
幼儿园“陪餐”,怎么做才更有意义
幼儿园“陪餐”,怎么做才更有意义
校长“择优陪餐”不宜提倡
谷城县庙滩镇南川中心小学:打造“领导陪餐”新常态
大学生旷课行为及原因的调查分析
大学生旷课现象多因素分析
——以重庆理工大学为例
单亲家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