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艳秋
【摘 要】新课改倡导在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要使每一学生获得有效的发展。数学是一门具有抽象性的学科,一些数学学习能力有限和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在长期无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成为了学困生。在以人为本该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对每一学生负责,采取多样化的方式转变学困生,使其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之中。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16-0097-02
在义务教育改革普及的过程中,小升初考试被取消了,如此不仅降低了学生对学习的重视程度,还降低了进入初中学习的初中生的学习质量。然而,数学是一门极具抽象性的学科,同时,初中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其在有限的数学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驱使下,难以有效掌握所学知识,久而久之,沦为了学困生。学困生的出现不仅影响了学校的教育质量,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有效发展。对此,在以人为本该教育理念的引导下,教师要对学困生给予充分的重视,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帮助其树立自信心,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以此在成功转化的过程中,提升数学教学质量。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在初中三年级转化学困生进行具体说明。
1 摆脱畏难情绪,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为了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一些数学学困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表现出了想要学好数学的欲望。但是,受自身和教学种种因素的限制,其面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往往是无从下手。甚至一些学生在长期的考试失利中,对自己产生了质疑,觉得自己笨,学不好数学,更甚者,对数学学习产生了畏惧心理,不敢参与数学教学活动。针对这种情况,要想使学困生在数学学习活动参与中获得有效的发展,教师需要从自信心的树立入手,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笔者在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会对所执教班级的学困生进行观察,在课后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积极交流,就其数学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解决,以此在师生互动中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从而使学生在亲其师信其道的驱使下,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当学生有所进步的时候,则发挥赏识教育的作用,对学生予以表扬,使其在教师在赞赏下重塑自信心。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立足数学教学特点和学困生的数学学习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以此使学生在其现有的数学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的驱使下,自主理解数学知识。在一点一滴的知识掌握过程中,学生自然会树立起数学学习自
信心。
2 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常常采取照本宣科的方式,将教材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直接堆积在学生面前[1]。如此教学方式的应用,其所产生的教学活动自然是静态的、单调的,是无法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的。学困生面对大量复杂的数学知识,自然无法对其有深刻的理解,只能在被动接受的过程中,得过且过。对此,立足学困生的数学学习特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需要尝试采取多样的方式降低数学学习难度,满足学困生的数学学习需求。
2.1 丰富教学活动情境
所谓的情境教学是指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立足教学所需,利用多样的方式,如实物展示、多媒体播放、生活体验等为学生创设直观的场景,以此使学生在情境体验的过程中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感知、理解其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的教学方法。倘若教师能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创设直观的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困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其在情境体验过程中掌握数学学习方法,一举两得。以“函数图像”复习为例,可在教学活动中,鼓励学困生按照问题内容,自主地演绎其场景,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对问题内容产生感性的认知。以这样的问题为例:“A、B两车从甲乙两地相向行事,达到各自的出发点停止,其中A车的行驶速度大于B车,请问两车的距离和时间之间的函数图像是怎样的呢?”针对该问题,邀请学困生立足其已有的函数知识储备,对问题场景进行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发现随着时间的变化,两车距离存在四种不同的情况,以此根据各种情况画出图像。在这样的情境体验过程中,学困生不仅可以享受到数学学习乐趣,还可以在知识应用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并加深对所学的理解,有利于其数学学习水平的提升。
2.2 丰富课堂提问形式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尽管教师会注重课堂提问的作用,立足教学所需,向学生提出极具探究性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往往是针对学优生提出的,学困生毫无回答问题的机会[2]。在这样长期缺乏问题思考和探究机会的情况下,学困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可想而知。基于此,可在初三数学总复习教学活动开展中,尝试运用分层教学法,按照不同层级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向其提出不同的问题。针对学困生,由于其数学基础较为薄弱,所以,在课堂提问活动中,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极具基础性的问题,如某一数学概念是什么、某一数学定理是什么等,以此使学困生调动其已有的知识储备,在所学知识回忆、应用的过程中,打牢数学学习基础。除此之外,还可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在同组异质下,先引导学生在小组中提出问题,中等生回答,学优生补充、说明,以此在学生的互帮互助中解决问题,同时,使学困生在问题解决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3 丰富课堂练习形式
课堂练习是初中数学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在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往往会在新知講解之后,为学生呈现书面练习题,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应用所学,以此检验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果。在这样的机械演练下,数学基础较为薄弱的学困生无法有效地参与其中,导致练习低效或无效。基于此,可在初三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尝试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在新知教学之后,引导学困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在理论知识之后自主地选择一道与之有关的问题进行解决。在这样的练习活动中,学困生不仅可以建立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还可以在理论知识与数学问题对应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总之,在初三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在以人为本该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对学困生给予充分的重视,借助多样的教学方式帮助学困生树立数学学习自信心,引导其在情境体验、问题解决等过程中理解所学,打牢数学基础,以此为其更好地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裴文平.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初探——以樟树市洲上中学为例[J].传播力研究,2017(10).
[2]黄梅珍.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改进对策的研究[J].低碳世界,20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