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的“外国文学”教学

2019-06-18 08:27宋朝
文教资料 2019年10期
关键词:外国文学对分课堂

宋朝

摘    要: 新媒体时代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变得容易和便捷,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破解高校教学困局的有效方法。灵活运用对分课堂,先让学生分组学习,再在课堂上集体分享;使用对分课堂中的“学术聊天”技巧,让学生参与评论,既做到“精彩留白”,又开启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保证学生的学习主导地位;通过微作业、微视频和小对分等方式促使学生消化吸收,最后通过在试卷中设计审美能力题型和综合能力运用题型,保证教学质量。对分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对师范类学生综合能力和教师素质的培养有较好的运用效果。

关键词: 对分课堂    外国文学    文学审美

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大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渠道变得多样和便捷,高校文科教师要想凭借一本教案就把课上好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新时代高校文学课堂普遍存在学生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和教师讲授能力不足的矛盾,尤其在地方高校,部分教师存在知识老化,思维陈旧,对文学之美的敏感度不够,不能及时把学科前沿的研究成果传达给学生。“高校课堂的困局在于其普遍采用的讲授式的教学模式,由教师主导,完成既定内容的程示,各种方法的使用都是要引导学生愉快地配合,按教师的思路去思考,课堂上基本没有真正的交流和互动,学生时时、事事要配合教师,处于被动地位。因此,在被动参与的情况下,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是很自然的。复旦大学的张学新教授提出了对分课堂的新型教学模式,核心理念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1]。有鉴于此,本文以三年来在“外国文学”教学上使用对分课堂的实践,对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得失做总结和梳理。

一、教学模式安排

“外国文学”课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一般在本科阶段三年级开课,分别在第六和第七学期完成,单周2课时,双周4课时,每学期16周。学习内容主要包括:第六学期主要讲授古希腊文学、中世纪文学、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文学、十八世纪启蒙文学、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第七学期主要讲授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美国文学、德国现实主义文学和二十世纪欧美文学。“外国文学”课程内容多、课时少,既要理清文学史脉络,又要站在中国立场批判吸收外国经典文学作品的精华,难度可想而知。

新媒体时代的学生对教师传授的知识感到司空见惯,通过智能手机即可获得老师精心准备的讲课内容。老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学生却因为丧失了对知识的陌生感,學习兴趣不浓厚,出现“前面的学生在发呆,中间的学生在睡觉,后面的学生在玩游戏”的尴尬状况。学生想好好学却没有兴趣,只能在课堂上浪费时间,毕竟老师认真备课认真讲课了,学生们也不好责怪老师;老师绞尽脑汁想好好上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毕竟身为一个负责任的老师,课上没有学生认真听讲,对自己也是一种否定,师道尊严不存。为此,笔者近几年来尝试在“外国文学”课堂采用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二周使用传统教学法,主要由任课教师讲授。第一周第一课时主要介绍“外国文学”的学习方法、学习内容、考核方式、作业要求等。考核方式为“考试”,学生的期末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根据学校规定,各自的比重为50%;平时成绩由四次作业加考勤组成,各自比重为20%,第一次作业为学生讲课PPT,第二次作业为学生课堂分享讨论,第三次作业为学习总结,第四次作业为学业小论文,四次作业都由老师评定成绩,作业由学习委员收集整理,期末分享到班级QQ群;期末成绩使用闭卷考试方式,主要题型有单选题(10分)、多选题(10分)、填空题(10分)、名称解释题(10分)、文学常识题(10分)、审美题(20分)、综合能力运用题(30分)。题型设计弱化死记硬背,强化综合能力培养,尤其是强调培养学生对世界文学名著的赏析能力。考试题目全部来自十二个小组提供的课件PPT,综合能力运用题主要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第一周第二课时主要介绍对分课堂的理念、模式和具体的运用,要求把全班六十个同学分成十二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五人。此项工作先让学生自行分组,然后由学习委员整体协调,照顾到男女性别、兴趣爱好、宿舍情况等因素。公布任课教师QQ号码,全班同学和老师成为QQ好友,以利于老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和课后交流;由学习委员把任课教师拉进班级QQ群,以利于师生之间教学互动。要求学习委员在第二周提供分组名单,每个小组有组长一名,组长负责和老师课前沟通。指定学习委员担任第一组组长,带领该组作为全班的示范小组。第二周的两个课时,还是采用传统课堂讲授法,让老师讲授古希腊文学,为学生提供模仿学习的范本。第三周开始使用对分课堂教学。第十五周结束对分课堂教学,由老师全面总结。第十六周为总复习课,任课老师对一个学期以来的重点难点进行全面梳理,细致分析,深度讲解。整个学期,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上课共计十二周,传统模式讲授式上课四周,完成第一层面的对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笔者并没有严格按照张学新教授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各占教学时间50%对分,而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了一比三的“对分”,学生自主研讨式学习占比较重,但依然强调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内化吸收环节的提前和课堂讲授的翻转

内化吸收是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精髓,“学生利用周末等空余时间阅读教材、查阅资料,认真总结分析,书写读书笔记,并上传电子版供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2]。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学习,然后根据学习心得及学生各自的特点确定课堂分享内容,集体制作分享PPT,在周末利用QQ传送给任课教师审阅,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精准指导,提出修改意见,然后学生根据教师意见对分享PPT进行完善。

在实际运用中,此环节出现的问题有三个:一是制作PPT不达标准,经常是五花八门,教师提出PPT制作指导意见,比如:PPT背景不能太花哨,只能使用一到两种颜色,文字不能太多,字体字号建议只能使用一种,多用图片展示,可以适当使用影音手段。二是重点把握不准。因为收集到的资料太多,内容太丰富,学生经常面对海量的知识不知所措。教师提出建议,以教材内容为重点和线索,合理剪裁材料,根据“外国文学”课程特点,可以考虑重点讨论作家生平介绍、时代背景分析、作家主要作品、代表作品分析。比如:讲到莎士比亚的章节,学生A负责讲授莎士比亚的生平和莎士比亚作品之谜,学生B负责讲授文艺复兴的时代背景,学生C负责讲授莎士比亚作品,重点讲授《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李尔王》《麦克白》《奥赛罗》,学生D负责讲授《哈姆雷特》的内容和分析哈姆雷特人物形象分析,以快乐王子、忧郁王子、复仇王子为线索重点分析延宕复仇的原因,学生E根据前面五个同学的讲授,总结出莎士比亚喜剧和悲剧的艺术特点。三是驾驭课堂讲授时间困难。一堂课四十五分钟,平均每人九分钟,需要准备的讲稿大约1800字,但在实践中有的学生因为现场发挥导致严重超时,导致后面的学生没有足够时间分享自己的内容,造成学生的积极性受挫。老师建议学生们利用周末,反复排练,由组长控制时间,并设置时间提示牌提醒,确保每个人都有充足的时间分享心得。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一般采用教师先教,并拒绝预习,然后后隔堂对分,再在下一课时让学生讨论。笔者结合高校课堂一般都是两节连两堂的特点,变通隔堂对分为当堂对分,并在教师点评环节适度采用小对分,甚至有时会在课堂布置“微作业”。每周的第一课时,五位学生分别讲授自己精心准备的内容,彼此独立,但内容上相互关联,教师利用智能手机拍摄功能,记录下学生讲授的精彩片段视频,课后单独发给学生,如果效果好的微视频,教师就可以鼓励该学生发到班级QQ群与同班同学分享,甚至鼓励学生发到本人QQ“说说”,和更多的人分享,其收获的点赞数和阅读量可以成为教师评定该生作业的重要参考依据;第二课时,教师对学生的讲授进行点评,在避免教师“完美情结”的前提下,主要指出学生的亮点并重点强调,尤其是其中富有创见的观点,要给予大力赞扬,这个环节虽然由教师主导,但结合实际,可以适当使用对分课堂中的“学术聊天”技巧,让学生参与评论,既做到“精彩留白”,不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过于强势,主导学生的思考,重蹈“填鸭式”教学的覆辙,又开启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保证学生的学习主导地位。

三、对分课堂“亮考帮”的灵活运用

“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个人作业以‘亮考帮的形式完成”。笔者在教学中发现,确定个人作业的数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作业太多或者太少都不利于学生学习。笔者在研究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后发现,将“亮闪闪”“考考你”“帮帮我”的数量都确定为1个—3个是比较合理的[3]。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外国文学”的上部分因为属于考试科目,必须按照学校教务处要求实行闭卷考试,考试结果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学生平时成绩较好。因为使用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高,学习态度很好,用他们的话来说,“是骡子是马,总要出来遛遛”,有了强烈的责任心,他们的作业都很认真,尤其是考勤,全部基本上都是全勤,这在以往教學中比较难见。二是闭卷考试成绩不太理想。期末考试下来,优秀率为0,优良率为30%,中等率为67%,不及格率为3%,也就是说,优秀率太低,学习效果扁平化的现象较为突出,虽然在以本科为本、教育均等的大背景和对分课堂坚持的弱化终结性考试教育理念下,这种现象并无不妥,但还是引起教师的警醒,试图在今后教学中找到症结所在并加以完善。三是基础知识的学习不够扎实。体现在考试试卷上,表现为多选题和名词解释题失分现象严重,在知识综合运用上学生体现出较好的态势,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大幅度提高,“充分认识到外国文学的思想价值、伦理价值和美学价值,通过外国文学的学习,走进外国文学作品,提高文学审美水平,感受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4],这个班的学生在四年级的本科毕业论文题目选择上,三分之一的学生选择“外国文学”方向。

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中,“亮闪闪”应该体现为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并反复排练过之后,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分享学习心得;“考考你”则表现在期末考试综合能力运用上,尤其是教师利用考试的形式保证了课堂教学质量;“帮帮我”表现为学生在小组内的讨论式学习和研究式学习,表现为学生们全班交流课件PPT,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表现为教师在课前对学生的一对一的指导,课堂上的精准点评,课后提供学生们讲授小视频,供学生们进行反思和修正。

四、结语

通过近三年的对分课堂教学实践,可以认为: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新媒体时代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是破解高校教学困局的方法之一,是对传统讲授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研究式教学、慕课教学等方式的科学综合;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研究性思维,有助于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助于促进教学相长”[5],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对师范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教师素质的培养有较好的运用效果;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师职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会科学使用即时通讯工具和更新专业知识的能力,要求教师摒弃精英教育理念,用平等观念对待学生,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尚存在各种问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尤其是急需完善学生评价体系,突出肯定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是教育之首要;急需教师转换观念,把教师的“传授知识”作用向“启迪智慧”作用转变,点燃学生探索知识、感受文学之美和独立面对世界的火种。

参考文献:

[1]张学新.对分课堂:中国教育的新智慧[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2-4.

[2]陈蓉.“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8(49):290-292.

[3]邵培莉.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外教育史教学中的应用[J].新乡学院学报,2018(11):74-76.

[4]《外国文学史》编写组.外国文学史·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7-8.

[5]刘明秋.对分课堂之大学生物[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80-183.

基金项目:本文系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数字化微电影对贵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8gh21)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外国文学对分课堂
阿来对外国文学的择取与接受
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热点问题与发展趋势:首届中国外国文学研究高峰论坛暨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会议报道
The Land They Lived on: Reading The Bluest Eye
外国文学研究“认知转向”评述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英语课外作业设置
浅析外国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的模糊处理
新媒体语境下外国文学经典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