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婷婷
摘要:习近平讲话通俗易懂、形象生动、饱含真情实感,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习式风格”,展现出独特的语言魅力。他语言魅力的形成源自于他长期扎根基层的实践经验和持之以恒的读书学习、源于对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继承、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深入学习和感悟习近平的语言魅力,对于当下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构建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语言魅力;文学角度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595(2019)02-0037-0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无论是在国内外的演讲、报刊上的发文,还是在会议上的发言、实地走访调研时的谈话,都展现出独特的语言魅力。他的语言既高屋建瓴又朴实直白,既求真务实又与时俱进,既形象生动又蕴含力量,既昂扬向上又沉稳大气,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但以往学术界的研究大都侧重于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体内容的研究,很少有人从其讲话的文本出发,分析其独特的语言风格。本文旨在从修辞、情感等角度探究习近平讲话中蕴含的语言魅力。
一、习近平的语言魅力
(一)贴近群众的生活魅力
马克思曾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1]习近平是将理论与群众密切结合的绝佳典范。他在各类讲话和文稿中非常善于运用群众语言,经常以家常式、聊天式的口吻和语气与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对话和交流。例如,2013年,习近平前往河北省正定县看望当地的乡亲们时说:“这里我很熟悉,当年下乡就骑自行车来。今天就是来听大家的,看看乡亲们,接接地气,充充电。”[2]在基层长期生活和工作的经历,使习近平与广大基层群众之间形成了天然而又紧密的联系,他以谦逊的姿态、亲切而又随和的语气向乡亲们表示了最真挚的问候和最暖心的关怀,很好地增进了彼此的感情。他还经常借用人民群众的日常用语来深入浅出地阐释复杂深奥的道理。比如,习近平谈到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现状时说:“块头大不等于强,体重大不等于壮,虚胖不行。”[3]这句话中“块头”“壮”“虚胖”等都是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详的词语,习近平将这些词语灵活运用于解释复杂枯燥的经济学知识,以此来阐释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来予以推动的道理。这样充满生活气息而又生动形象的语言,既使中国老百姓清晰了解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又进一步提升了他们的知识涵养和理论素养。习近平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语言还有很多,比如,“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4]172“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鞋的人自己才知道”[4]443“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4]375等等,这些淳朴的话语,既贴近生活,又充满智慧,彰显了习近平语言贴近群众的生活魅力。
(二)形象生动的修辞魅力
“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文章上就用那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的,名叫譬喻。”[5]譬喻包含借喻、明喻和隐喻三类。习近平经常使用譬喻的修辞手法来使一些晦涩难懂的政治论述变得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例如,习近平在布鲁日欧洲学院演讲时说:“中国是东方文明的重要代表,欧洲则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 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4]283他采用借喻的修辞,将“茶”比作东方文明,将“酒”比作西方文明,以二者可以共同品味的事实来告诉人们东西方两种不同文明可以共荣共生的道理。此外,2013年,他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的演讲中谈到:“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4]331他采用明喻的修辞手法,将和平这一抽象的事物比作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经常接触和感受到的空气和阳光,形象生动地强调了和平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性。习近平还运用隐喻的修辞手法强调了理想信念对于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性。他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4]15众所周知,“钙”是人体成长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对于人体骨骼的发育和成长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习近平将“理想信念”比作“钙”,通俗而又形象地为人们指明了理想信念的突出作用。除此之外,习近平还分别在不同场合和语境中使用了譬喻的修辞手法,这些譬喻都运用得生动鲜明,恰到好处,为语言增添了明亮的色彩。
排比可以增强文章的气势、节奏感和韵律感,习近平语言中较多地运用了这一修辞手法。例如,2014年,习近平在会见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时提出:“只要是有利于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事,只要是有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事,只要是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事,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办好。”[4]240这句话中,他连用三个“只要”,由台湾同胞说到两岸发展再说到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这种层层递进的关系和排比句势的运用,有力地彰显了习近平对于台湾同胞的关心,对于两岸关系以及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珍视。再比如,2013年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6]这句话中连用三个排比,将中国发展中必须要重视的“三农问题”放到突出层面加以强调,表现出习近平大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决心和勇气以及浓郁的民生情懷。习近平语言中运用排比这一修辞的句式还有很多,比如“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4]59“亚洲的事情归根结底要靠亚洲人民来办,亚洲的问题归根结底要靠亚洲人民来处理,亚洲的安全归根结底要靠亚洲人民来维护”[4]356等等,这些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为习近平的语言增添了节奏美和韵律美。
适时适地地引用国内古典文化元素和国际文化元素是习近平语言另一个突出的特征。他经常在一些场合引用传统诗词名句和俗文俚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例如,习近平引用“物必先腐,而后虫生”[4]16来揭示腐败问题是国家动荡和毁灭的重要源头,以此警示广大党员干部务必清正廉洁、不谋私利;引用“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4]346来表明中国在推进改革时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坚定不移的决心;引用“十个指头弹钢琴”[4]102说明治理国家必须全面协调、统筹兼顾等等。此外,他还多次引用国外文化符号和国外学者的论述来表明中国的立场和态度。例如,2013年习近平在会见德国总理默克尔的时候,考虑到默克尔是一位物理学的博士,他便適时地引用“牛顿力学”这一国际通用的文化符号来说明如何运用“牛顿力学三定律”来更好地推动中德关系的发展。2014年,习近平在联合国演讲时引用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名言“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4]262,来告诉人们要用比天空还要宽阔的胸怀来对待世界上的不同文明。习近平语言中引用中外元素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他用“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7]来形容中美两国完全可以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用“兄弟同心,其利断金”[4]427来表达两岸同胞携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美好愿景等等。这些古典诗词、俗文俚语以及国外文化符号的引用,使习近平的语言既充满哲理又独具韵味,表现出浓浓的“书卷气息”。
除譬喻、排比和引用的修辞之外,习近平的语言中还出现了设问、顶针、排偶等修辞手法。例如“那么我们中国共产党人靠什么来得民心呢?靠的就是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8]“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4]367“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4]394等,这些修辞手法虽然运用得不多,但和前三种修辞手法相互作用,为习近平语言增添了形象生动的修辞魅力。
(三)高度凝练的概括魅力
习近平曾说:“语言的背后是感情、是思想、是知识、是素质。”[9]146正是在其宽广的视野、深厚的文化积淀的基础上,习近平的语言才呈现出简洁凝练、气势恢宏的鲜明特征。例如,2012年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分别用“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4]35来表示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与明天,这三句诗具有无比恢宏的气势,准确而又生动地概括和总结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整体脉络。又比如,他在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发展过程时如此说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4]39-40,他在此处连用4个“走出来”和4个不同的数字,由小到大、由近及远地将整个中国大历史进行了简要的概括和生动的呈现。此外,他还经常运用一些高度凝练的缩略词和简洁精炼的短句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比如“两个一百年”[4]49“五位一体”[4]10“四风”[4]48“空谈误国,实干兴邦”[4]36“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4]114“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4]381等等,这些词语和短句的运用,节奏明快,表意鲜明,便于记忆,为习近平的语言增添了高度凝练的概括魅力。
(四)严肃刚健的力量魅力
伴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方向推进,我国的发展开始显现出越来越多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习近平从不回避,从不遮掩,他的讲话总是能从问题出发,直击要害,具有千钧万发之力。例如,2012年习近平在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的大会上指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4]138他用“任何”“不得有”“必须”这样一些带有绝对语气的词汇来凸显法律的神圣不可侵犯,具有极强的震慑力和穿透力。2013年,习近平在谈到我们国家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时说:“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4]249他以无比坚定的语气向其他国家发出了振聋发聩般的警示,告诫他们中国在发展的过程中绝不会牺牲自己的正当权益和核心利益,告诫他们维护国家核心利益是我们牢不可破的政治底线,任何国家和个人都不能触碰。态度坚定,语气坚决,丝毫不容质疑。2014年,习近平在谈到我们国家当前反腐败的严峻形势时说道:“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4]394这句话中的“猛药去疴”“重典治乱”“刮骨疗毒”和“壮士断腕”四个词语,充分表现出了习近平在反腐倡廉上坚定的决心和勇气,对腐败分子形成了强烈的震慑和威吓。总之,对于社会上的一切丑陋现象,习近平从不姑息,从不纵容,他敢于“亮剑”,勇于“斗争”,最终表现在其语言上就形成了严肃刚健、充满力量的独特魅力。
(五)爱憎分明的情感魅力
习近平的语言中蕴含着爱憎分明的情感立场。面对老百姓,他从不打官腔、摆架子,而是始终站在他们的立场为他们考虑。比如,2012年,刚当选为国家主席的习近平在同中外记者见面时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4]4这段朴实亲切的话语,不仅传递出了亿万百姓的心声,而且温暖了亿万百姓的心灵,
成为了当下最暖心和最真挚的政治宣言。在2015年的新年贺词中,习近平这样说:“这一年,我们也经历了一些令人悲伤的时刻。马航MH370航班失踪,150多名同胞下落不明,我们没有忘记他们,我们一定要持续努力、想方设法找到他们。这一年,我国发生了一些重大自然灾害和安全事故,不少同胞不幸离开了我们,云南鲁甸地震就造成了600多人遇难,我们怀念他们,祝愿他们的亲人们都安好。”[10]这段话的字里行间都蕴含着习近平对每一位中国老百姓生命安危的牵挂之情,也从侧面折射出了他心中浓郁的家国情怀。但是,对于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和丑陋现象,习近平总是义正辞严,直接予以揭露和批判。比如,2013年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他运用排比句式揭露部分党员干部经常“在高档会馆里乐不思蜀,在高级运动场所流连忘返,在名山秀水间朝歌夜弦,在异国风情中醉生梦死,有的甚至到境外赌博场所挥金如土啊!”[4]370,最后以一个感叹句收尾,足以看出习近平对党内腐败分子的痛恨与厌恶!这也与他对广大老百姓真挚深厚的感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老百姓的热爱与对不正之风的厌弃为习近平的语言增添了爱憎分明的情感魅力。
(六)以古喻今的历史魅力
习近平非常喜欢讲历史故事,他总是能从历史故事中总结出我们国家兴衰治乱的密码,也总能透过历史经验为现今指明道路,正因如此,他的语言带有很强的“历史感”。例如,2013年,习近平通过讲述秦王朝二世而亡和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故事,告诫全党同志务必以史为鉴,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切不可腐化堕落、贪图享乐。2014年,在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习近平又为党内同志讲述了兰考历史上著名清官张伯行的故事。他引用张伯行的《却赠檄文》来告诫广大党员干部要防微杜渐,坚守好政治底线,绝不能贪图一丝一毫的私利,因为“大多数腐敗分子是从不注意小事小节逐步走到腐化堕落境地的”[9]38。除了讲述古代的历史故事,习近平还经常讲述近代史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事。2011年,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习近平通过讲述毛泽东1930年在寻乌县展开调查的历史故事,告诫广大领导干部要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广泛扎实地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摸清群众生活状况,了解群众真实需要,从而更好地为群众服务。习近平讲话中提到的历史故事不胜枚举,这些历史故事的生动呈现为他的语言增添了以古喻今的历史魅力。
(七)与时俱进的时尚魅力
与时俱进的思维方式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使习近平具有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一方面,他能从百姓生活中提取出最新最热的网络流行词汇加以运用,并赋予一些行业词汇以新的“灵魂”和意义;另一方面他也能创造出一系列具有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词汇和话语,充实并完善中国现代汉语的宝库。例如,2014年习近平在APEC欢迎宴会上的致辞中说:“也有人说,现在北京的蓝天是APEC蓝,美好而短暂,过了这一阵就没了,我希望并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APEC蓝能够保持下去。”[11]328习近平主动提及“APEC蓝”这个语带几分调侃的热词,表现出他直面百姓期待、不回避不遮掩问题的态度,也向世人展示了中国治理雾霾的坚定决心。同年习近平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的时候再一次以流行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这一热词现身说法,为大家清晰地讲述了他自己的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故事,借此勉励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持之以恒地学习,不断为自己充电。他也经常借用一些其他行业的术语,比如医学术语和汽车术语来阐述一些政治、经济中抽象的概念。比如“标本兼治”[4]385“引擎”[4]125“换挡降速”[12]241等,让人感觉耳目一新。除此之外,他还结合新的时代特征,创造出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和话语,如“中国梦”[4]36“新常态”[12]19“零容忍”[4]196“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4]381“打铁还需自身硬”[4]4等等,这些词汇具有独特的中国风格和中国味道,展现出新时代的气息,为其语言增添了与时俱进的时尚魅力。
二、习近平语言魅力的来源
(一)源于长期扎根基层的实践经验和持之以恒的理论学习
习近平的语言既“接地气”,又蕴含着浓浓的“书卷气”,这两大语言特征的形成离不开他长期扎根基层的实践和持之以恒的读书学习。习近平有着非常丰富的基层执政经验,他先后在陕西省、河北省、福建省、浙江省和上海市等地的党政机关任职,在这期间他积累了丰富的执政经验。特别是在梁家河插队的7年知青生涯中,习近平和当地老百姓一起住窑洞、睡土炕、吃粗粮、干农活,经受艰苦生活的磨练。在这七年中,他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有了真实的感受,对他们的所思、所想以及日常交流所用的语言都有了直观的认识和深入的了解,这成为他日后频繁使用接地气的群众语言的重要基础。多年之后他在回忆这一段经历的时候说,正是这七年上山下乡的插队生活,“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受益终生的东西。”[11]51-52此外,习近平非常喜欢看书,他把读书看作自己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即便在陕北七年艰苦的生活环境中,他也始终没有放弃给自己充电。平日里他总是抽时间看书,看书的范围极为广泛,从古典诗词到中外文学名著,无所不包。2014年他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说:“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4]102可以看出,习近平对读书有着极高的热情,正是因为具备了这样的热情和长期的理论积淀,他的语言才散发出浓郁的书香之气。
(二)源于对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继承
“语言的背后是感情、是思想、是知识、是素质”[9]146,习近平充满生活魅力语言的形成是以其丰富的民本思想作为支撑的。而其民本思想又是在汲取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古代“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发端于商周,经儒家、道家和墨家等思想派别的阐发,不断赋予其新的内容和活力。例如,孔子提出“仁者,人也”(《中庸·二十章》);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墨子提出“爱民谨忠,利民谨厚”(《墨子·节用中》),这些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民本思想的精华所在,习近平从中汲取了大量养分之后,又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以及中国共产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民本思想,最后结合新的时代特征形成了自己的民本思想。他多次提出要为广大老百姓谋福祉,要使人民群众拥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如此浓郁的民本情怀直接反映到他的文字当中,为其增添了朴实真切、通俗易懂的生活魅力。
(三)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
从习近平的语言中,我们总是能找到一些当下最热的词汇和最时兴的话语,比如“蛮拼的”[10]15“时间都去哪儿了”[4]102“二人转”[9]23等等,这与他对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精准把握是分不开的。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开始不断地显现出来。在这些挑战面前,习近平不回避不遮掩,总是以严肃认真的态度积极应对。例如,在面对党内滥用职权的现象时,他指出“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4]38;在历史虚无主义盛行的当下,他提出要坚持“文化自信”,大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环境污染态势较为严重的形势下,他提出要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2]209的意识等等。这些语言紧贴时事,有的形象生动,有的幽默风趣,有的严肃刚健,无不源自于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清醒认识和深刻把握。
三、习近平的语言魅力对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启示
习近平在一些重要场合的讲话和大量的著述文章中,展现出了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语言风格,为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提供了理论层面的示范和现实层面的指导。
(一)全面把握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科学内涵,明确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方向和目标
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首先必须明确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
的方向和目标。习近平在讲话中多次强调,我们的工作要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构建也应当如此,必须把体现中国特色、风格和气派作为首要目标和任务。首先,构建中国话语体系要立足中国实际,结合现实国情,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鲜明的主题展开,使之彰显中国特色。其次,构建中国话语体系要善于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获取财富,使之带有浓郁的“中国味道”和中国风格。最后,构建中国话语体系要立足中国,胸怀世界,把民族性和世界性融为一体,善于学习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同时又保持自己的定力,不盲从,不照搬,使之具有中国气派。习近平的讲话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出宏伟的中国气派,为我们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提供了根本的方向。
(二)坚定文化自信,筑牢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思想基础
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坚定文化自信是极为首要和关键的一项任务。习近平曾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12]349所以,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夯实文化自信的根基,坚定地继承和大力地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我们要学会从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要学会运用中国人自己的历史眼光、思维方式和语言特征来构建话语体系,成功提炼和概括出具有中国特色标识的、易于被世界所理解和接受的新观点、新概念、新表述。习近平在讲话中经常引用中国的古典诗词、俗文俚语、名言警句等,这些中国元素的出现既向世界传递了中国声音,展现了中国智慧,又彰显了中国的自信和魅力,为我们在新时代背景下坚定文化自信、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提供了良好的示范。
(三)重视党风学风和文风建设,营造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良好社会环境
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必须从改造当前的官方话语体系入手。
“当前,在一些党政机关文件、一些领导干部讲话、一些理论文章中,文风上存在的问题仍然很突出,主要表现为长、空、假。”[13]4面对这样的形势,习近平指出:“党风决定着文风,文风体现出党风。”[13]3因此,他认为要形成良好的文风,必须从纠正党内的不正之风以及端正领导干部的学风入手。然而,目前我们党内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风气还较为严重,奢靡之风与享乐之风屡禁不止,脱离群众的现象屡见不鲜,能力不足的现象也时有出现,在这样的形势之下,我们要把改进党风、端正学风和改进文风这三者结合起来,通过党风建设推动学风和文风建设,通过学风建设为文风建设奠定基础和提供保障,以文风建设带动党风和学风建设。只有这三者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才能彻底改造我们国家的官方话语体系,进而推动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建设。
要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仅仅改造官方话语传播体系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总结和提炼民间表达,以群众语言来丰富、提升和创新我们国家对外宣传思想工作的话语体系,使官方话语与民间表达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共同为建设中国特色话语体系贡献力量。习近平语言一个非常突出的特色就是他善于运用一些老百姓耳熟能详的话语来解释复杂深奥的道理,这为他的语言增添了平实生动的魅力。因此,在改造官方话语体系的同时,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不断从群众语言中汲取灵感,将一些新概念、新表达融入到官方话语体系之中,使官方话语与民间表达有机融合、相互促进,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建设。
总之,习近平的语言朴实真切、引经据典、饱含真情、蕴含智慧,为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做出了良好的示范,提供了生动的模板。[14]深入分析习近平语言中蕴含的魅力,对于当前我们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
[2] 习近平赴河北听取最基层意见[EB/OL]. (2013-07-11)[2018-08-15].http://news.cntv.cn/2013/07/11/ARTI1373556018260388.shtml.
[3]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26.
[4]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5]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59.
[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36.
[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134.
[8] 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20.
[9] 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10] 习近平.习近平主席新年贺词(2014—2018)[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5-16.
[11] 人民日报评论部.习近平讲故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2]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3] 习近平.努力克服不良文风 积极倡导优良文风[J].求是,2010(10).
[14] 李秋梅,罗顺元.习近平语言风格对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的启示[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4(5):27.
责任编辑:陈可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