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新
【摘要】本文以钱冬梅老师执教的统编教材一年级语文《大还是小》(第一课时)的教学为例,论述观摩活动课的学习体会:教学设计游戏化,活跃课堂范围;教学语言家常化,拉近学生距离;教学氛围情趣化,传递生命精彩。
【关键词】《大还是小》 教学感悟 游戏化 家常化 情趣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4A-0104-02
在本学期的一次新教材培训教研活动中,我们一起观看了2017年11月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主办的江苏省第十四届名校名师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课的录像。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钱冬梅老师执教统编版语文一年级《大还是小》(第一课时),以识字、写字为主,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扎扎实实教语文,真正诠释了“学习,是一件挺快乐的事儿”。
对于公开课来说,追求的是一种精彩、活力。而对于第一课时来说,这恰恰是最缺少的。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于按照约定俗成的模式,第一课时一般是整体感知课文,解决生字词。虽然这样的目标定位和教学流程对于教学第一课时来说也属正常,因为第一课时重在解决语文基础任务,是为第二课时的精读、细读做好铺垫,但从学生角度考虑,尤其是对第一阶段学生来说,却有点不合时宜。一来孩子喜欢新奇的事物,且兴趣容易转移,如果第一课时的教学枯燥,必然会产生一种厌倦,继而影响他们对后续课文学习的态度;二来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必然会让整个课堂教学陷入一种程序化状态,看似有效,实际上是满足于形式,忽略了儿童本位。
也正因为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的简单、环节的刻板,导致教师很少花费精力进行打磨,他们往往按照一般流程将第一课时教学草草了事,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第二课时,尤其是文本重点解读部分。这是本末倒置的。对于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每一节课都有它自身的定位,都有它自身的侧重点,教师应从不同角度引领学生感悟文本之妙,以便实现每一节课的精彩。
一、教学设计游戏化,活跃课堂气氛
游戏也是一种学习。学前阶段的学习大多是通过游戏进行的,因此,面对一年级学生,也适合采用游戏教学,它不仅让学生有一种熟悉感,还能活跃课堂氛围。在钱老师的公开课中,其教学设计也是采取游戏化,即便一个枯燥的朗读,也在钱老师的手中“玩”出了花样,“玩”出了精彩。
朗读对于语文学习来说,属于一项基本功。在语文课堂上,一定要书声朗朗。而在钱老师的公开课中,可谓是“三处一小读,五处一大读”,从教师范读,到学生自读,从读词语,到读句子,朗读随处可见。这样大容量的朗读,对于第一学段第一课时教学来说,是很有必要的。但是这样的朗读,如果局限于单一形式,学生必然会感到枯燥,甚至厌烦。而在钱老师的课堂上,这种无趣的现象却始终没有出现。
比如,课文中的第二小节与第四小节,都是需要重点朗读的内容。在学生初读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读错别字、读错句子、添字、漏字的现象,这也是正常的。而钱老师深谙其道,在课前就已预设,每当出现难度时,她便将关键字词从句子中拎出来,这样将朗读段落转变为朗读词语,不仅降低了难度,还给学生带来了学习上的自信。对于才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读词语肯定比读句子显得简单,由于学习难度降低了,因而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自然课堂的气氛也活跃起来。
即便是读词语,钱老师也是注重坡度,在学生读过几遍之后,钱老师便将词语还原到句子之中,再让学生试读,接着让他们读段落。这样步步推进,学生的朗读水平自然大幅度提升。最后,钱老师再次将朗读向前推进一步,引导学生边读句子边做动作。此时朗读已经变成了背诵,学生在无形之中积累了文本语言。从整个朗读过程来看,钱老师将朗读巧妙设计成游戏闯关,从读词语到读句子,从读句子到读段落,最后伴随动作朗读,通过层层推进,使学生由读得生涩到正确,再到流利,最后是熟读成诵,不仅学得扎实,而且学得欢快。也正因为游戏教学,课堂教学氛围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
二、教学语言家常化,拉近学生距离
阅读教学的过程也是师生对话的过程。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好的教学语言,能够起到点拨、推进作用;不好的教学语言,则容易让学生陷入恐惧状态。这一点钱老师也注意到了。对钱老师的课堂用语进行梳理后,笔者发现她的语言很平实,没有华丽的词语,没有铺排的句子,更没有矫情做作,完全是在与学生拉家常,是那样的亲切、自然。但是如果我们认真品读,仔细品析,就会发现钱老师的每一句话都不是率性而为,而是有着她的目的性。
体现在引导上。比如,在学生边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做动作时,钱老师没有直接评价,而是顺势说了一句:“啊,我终于明白‘觉得自己很大的原因了,原来是因为……”学生恍然大悟,纷纷用自己的语言转述文本的内容。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准确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还有效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
体现在激励上。比如,当时课堂上有一名学生站起来说:“有时候,我觉得自己的胆子很小。”该生的样子很腼腆,钱老师却没有嘲笑,而是对他轻轻微笑,然后鼓励他说:“我知道,但当你站起来的那一刻,胆子已经大起来了。”这个激励效果很明显,在之后的教学中,该生回答问题的声音越来越大,显得越来越自信。
体现在唤醒上。比如,针对“有时候,我觉得自己 ”的句式訓练,有的学生感到困惑,但钱老师没有及时分析讲解,而是用语言进行点拨唤醒。钱老师这样亲切温和地提醒:“‘有时候表示并不是所有的时候。在课堂上,我们有时候干什么呀?”这样一来,学生恍然大悟,个个畅所欲言,大谈自己在课堂上所做的事情。
……
这种家常话,在钱老师课堂中俯拾皆是。面对不同的学生,面对不同的学情,钱老师都尽可能采用通俗易懂的家常话进行应答,或唤醒,或激励,或引导,促使学生绐终专注于课堂。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迅速理解文本内容,而且还能让课堂充满亲切感。
三、教学氛围情趣化,传递生命精彩
课堂是有情感的,是有生命的。真正的课堂,其教学氛围应该洋溢着生命的精彩。这也是名师的魅力所在。课堂教学更多的是一种师生互动,是学生内在情感与教师情感表达之间的流淌,而不仅仅只是教学技艺之间的差异。真正优秀的教师都非常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注重情感交融,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第一学段的学生的情感是丰富的,思维是直接的,富有情趣的课堂更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内在学习动力。而从钱老师的课堂来看,每一个学生都能全神贯注地听讲,都能积极参加课堂朗读活动,都能配合教师积极回答问题……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在课堂上表达得非常自然,也非常流畅,已经达到一种自然表达的效果。而这种教学效果,恰恰是钱老师注重教学氛围营造、注重情感交融,让整个课堂变得富有情趣的结果。
针对“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与“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这两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钱老师不仅注重朗读技巧的指导,还注重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在学生朗读时,钱老师都出示同一张课文插图。不同的是,读第一个句子时,钱老师将图片逐步放大;而读第二个句子时,钱老师却将图片逐步缩小。这样一对比,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自然被调动起来。比如,在读到“很大”的时候,他们的声音就会高亢起来,自豪之情自然流露;读到“很小”的时候,声音自然也会变得细微,显得有点羞涩。
一张图片,结合学生的朗读内容,呈现出不同的特效。这里一个小小的变化,却体现了钱老师的用心设计,使学生学得很开心,整个课堂也变得活泼起来。
虽然,上面仅仅是一个教学环节,但从中可见钱老师的用心。这种富有情趣的教学氛围的营造,目的就是给学生一个相对宽松的学习氛围,以便充分调动他们的内在情感,继而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不仅朗读如此,就是写字、点评,也是如此。这样的课堂,学生学得认真、快乐。
在《大还是小》(第一课时)的教学中,钱老师的课堂是生动活泼的,体现了“学习是快乐的”。而要做到这一点,最根本的还是需要教师能够真正面向学生实际,在尊重他们的学习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结合一年级的语文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展开,做到自然而生动、扎实而有效。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
(责编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