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要让学生做到“手心合一”

2019-06-18 01:29卢立群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作文教学想象生活

【摘要】本文基于习作指导还是停留在提纲上,学生写的作文只有大概内容,没有感人的细节,生活与教学严重脱离,学生不懂得如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生活,课堂上的读、写教学没有做到完美地融合等问题,提出作文教学只有做到关注学生生活,进行写法指导,才能让学生用自己的笔描绘出美好生活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作文教学 生活 想象 下水文 手心合一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4A-0060-03

借鉴崇左市江州区教研室组织的“促进学生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活动的经验,我校于2016年向崇左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申报了同样的课题。在课题实验前期,课题组采用不记名的方法,对100名学生、100名家长、30位语文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喜欢作文课”的学生仅占20%,“发自内心想写作文”的学生占3%,77%的孩子是因为“教师布置了作文任务”被动完成;有37%的学生“喜欢写读书笔记,但盲目摘录,不能灵活运用”,40%的学生“写作时有内容想写,但不懂怎么表达”,60%的学生写作文时“不知道写什么,无从下手”(注:该调查题为多选题);在素材积累方面,35%的学生的作文材料来源于自己的生活,45%的学生仿别人的作品,18%的学生写作文时瞎编,2%的学生交空白作文。家长方面,80%的家长认为写好作文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但是平时不知道如何辅导孩子写作。教师方面,90%的教师不喜欢上作文课,42%的教师在“如何教学生写好作文”方面(注:该调查题为多选题),一片茫然。如何把写作与生活融为一体,让学生爱上写作,“促进学生个性化作文的教学研究”实验课题为我校的作文教学提供了一个研究平台,给教师们提供了作文教学的妙招。

作文是语文教学领域中重要的教学内容,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在培养学生思维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是最适合发展学生个性的活动领域。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学生爱上写作,这就需要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教给学生有效的写作方法。

一、想象,迈开作文的第一步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这句话诠释了想象力在人类科学进程中的重要性。其实,科学研究需要想象力,写作创新同样需要想象力。习作中如果没有想象力,只把我们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写下来,作文就会很枯燥。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呢?在崇左市江州区教研室开展的“促进学生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研究”课题研讨活动中,课题组成员陈丽丽老师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她教学的对象是二年级学生,在她认为,和七八岁的孩子谈“想象”,无异于和他们谈天书,因此在“写畫教学”中,为了降低学生的写作难度,她抓住低年级孩子“爱画画、会说难写、会说不会写”的特点,先让孩子们把自己看到的景、物、人……在画纸上画下来,然后让每个孩子结合自己的猜想和理解讲解画的内容,最后再把自己的讲解写成文字,从而大大减低了写话的难度。她还设计了一本“小小作家”的作文练习本,里面的每一页纸的左边可以供孩子画画,右边可以供孩子写话,促进孩子自然而然地通过画画和写话发展想象能力。这样的设计让孩子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的写作兴趣,为孩子们今后的篇章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下水文”,需要重回课堂

众所周知,要学游泳,必须下水;要教运动员游泳,教练必先下水示范。由此我们引申出了“下水文”。顾名思义,“下水文”就是根据学生作文的命题或要求,教师亲自动笔写成并用于指导学生的文章,也就是教师写的范文。为什么要写“下水文”?这是因为教师通过“下水文”能够体验、感悟写作的规律和运笔行文的微妙所在,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就更具有准确性和针对性。同时,在一次次的写作中,教师的写作水平逐渐提高,在写作指导时,就更能高屋建瓴、游刃有余。记得笔者读小学时,因为缺乏作文参考书,每一次作文课,语文教师都是拿着自己写的作文来教我们写作文。在他们的作品里,“一粒糖、一辆28寸的单车”成了我们向往的对象。因此,我们都特别喜欢上作文课,想知道语文教师又给我们带来什么不同的故事。课堂上,我们也不再怕自己的糗事被嘲笑,敢于交流,敢于模仿,敢于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

如今,各式各样的作文书,满足了学生阅读量的需求。教师为了省事,就会选择一篇例文,让学生读一两遍,然后交代学生按照例文的方式,自己写作文。这样做虽然能让学生有“文”可仿,但是没有具体方法的指导,学生不懂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描写自己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实感。如果习作的要求稍微更改,学生便无法写出契合要求的文章。久而久之,学生还是感到写作难于上青天。因此,笔者认为要想指导学生写好作文,教师有必要先弄清楚作文的要求,写好“下水文”,这样的指导才会令学生信服,才是有效的、高效的。

三、“感官细画”,顺利写作的法宝

从学生上交的作文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基本上能够根据题目要求,认真审题,确定写作素材,顺利写作,甚至不缺乏优秀的作品。但是,也有很多不成功的作文,如有的学生不懂得谋篇布局,不懂得内容上的取舍详略,于是乎,作文写成了流水账;有的学生是为了完成作文字数东拼西凑,写出的作文内容空洞、语言单薄,缺乏感染力,不能吸引读者。要想改变这种“无头苍蝇”的写作方式,笔者认为作文教学应该注重“细节描写”。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抓住“感官细画”的描写方式达成训练目的。

何谓“感官细画”的描写?《礼记》曰:“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这就是七种感受外界刺激的感官。我们人体还有第八种本体感受空间方位的感官和第九种饥饿、干渴等有关的内脏器官所引起的感受内部刺激的感官。在作文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各种感官,认真描摹,敢于揣摩内心世界,这样学生的习作就会熠熠生辉。例如,在一次习作中,笔者让学生先观察一幅图,然后把画中的小孩当成自己,写一篇作文。

课堂上,笔者先出示图片,让学生说明图意。这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不难。学生不经思索,马上就能表述:“一个下雨天,爸爸来接我回家。因为雨很大,雨伞被吹翻了。爸爸被淋湿了,但是爸爸觉得没关系。”一两句话阐明了图意,但是,如何把这幅图写成一篇文章,让学生从说图过渡到习作?这就是这节作文课的重难点。于是,在课堂上笔者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想象:1.我撑着雨伞的动作是怎样的?2.我左手撑雨伞,右手抱着爸爸,我心里怎么想?3.爸爸冒着雨驮我,爸爸踩单车的动作是怎样的?他的神态又是如何?4.坐在爸爸的单车后面,我联想到了什么事情?明白了什么道理?

俗话說:“给学生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丽的舞蹈。”在教师一步步的引导下,学生对于相关细节能够运用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进行感受,再加上想象,就能写出很多优秀的习作。以下就是我班学生其中一篇优秀习作:

在小区专门摆放电单车的地方,停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车的三脚架上已经有一些铁锈,看上去就像衣服上的补丁,但是不碍事,它现在照样还是爸爸的“坐骑”。

五年来,爸爸就是用这辆自行车天天接送我上学放学,我仍然清楚地记得那个下雨的傍晚……

那天下午放学铃声响起,随着班级的队伍,我向我们班的接送点走去。我远远就看见了爸爸的单车。在一辆辆豪华的小轿车当中,那辆陈旧的单车是那样醒目。斜靠在单车旁边的爸爸,更是与众不同。我真希望这条路再长一些,同学们走得快一些,这样就没人知道那辆单车是来接我的。但是,老天爷并不能体谅我的心情,天空开始下起了雨,我只好加快步伐,一声不吭地坐上了单车的后座。等我坐稳了,爸爸从车篮子里递给我一把雨伞,什么话也没说,跨上单车一步一步向家踩去。风越刮越大,把雨伞的骨架都吹翻了。单车也被吹得摇摇摆摆,我坐在后面担心掉下来,右手死命地抱着爸爸,左手紧紧攥着雨伞。再看爸爸,他稳稳地坐在车座上,皱着眉头,两眼紧盯着前方,双手紧握车把,双脚交替用力地蹬着踏板,嘴里呼出的气越来越大,有点上气不接下气,一脸的雨水和汗水交织着,爸爸身上的衣服湿透了,紧紧贴在了身上。“爸爸,你被淋湿了。”我大声说道。爸爸艰难地转过头:“你说什么?我听不见。”“你的衣服被淋湿了!怎么办啊?”我用尽力气问爸爸。爸爸却给了我一个淡淡的微笑,坚定地说:“没事,快到家了。”那辆自行车又“咯吱咯吱”地向前跑去。雨中爸爸的那个微笑让我明白了,多年来他对我的沉默的爱。

回到家,我从自行车上下来,看着爸爸那辆自行车,发现原来它是那么耀眼。

实践再次证明,学生如果能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多方面的感官进行细节描写,那么习作就会收到“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的艺术功效。

四、课文与生活,作文永远的蓝本

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语文教材这个例子和数理化的例子不同,数理化的例子,更多的是讲明一种计算的方法,而语文教材的例子是一篇篇文质兼美、具有语言文字教育功能的文章,它不仅要体现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更要突出工具性的特性。入选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编者一层层筛选、一次次斟酌的,能发挥“举一反三”的作用。因此,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中华知识宝库中的精华,但是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却把作文与课文完全隔离。其实,在课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经过品词析句,一次次研读,对于课文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很熟悉,对于一些很有特点的文段,还能熟读成诵,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模仿课文进行写作,将会大大降低写作难度。

如去年9月底,笔者借六(3)班进行了一次《赞祖国》的语文综合实践课程教学。当学生知道是副校长给他们上课,而且上的还是现今开展得比较少的语文综合实践课型时,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忐忑。对于学生的这种不安,笔者及时了解并借此让他们在下课后模仿《穷人》一课,写出自己当时的心理感受。有一名学生这样写道:

今天去报告厅上课,听黄老师说是卢副校长给我们上课,我的心就开始怦怦直跳。

开始上课了,卢老师先让我们分享故事。我紧张极了,内心忐忑不安:“如果我说错了,老师会说什么呢?我虽然准备了讲故事的内容,但是讲得还是不够熟练,说得卡卡的,怎么办呢……点我名字啦?不,还没点到……等下我把故事说错了怎么办……老师可能会骂我的……嗯,要骂就骂吧!”

点到我们旁边一组了。我一惊,直冒冷汗。

“应该准备下课了吧?老师会不会要求每组都汇报呢?”我沉思着,大气不敢喘。

啊,终于下课了,随着卢老师喊:“下课……”我深深地吐了一口气,终于逃过了一“劫”。

学生为什么能把自己的心理描写得如此逼真,除了他们能结合自己真实的想法,更多的是会模仿课文中的例子,让看似简单的心理片段描写,写得与众不同,写得有趣形象。

总之,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非一朝一夕之功,也不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更不能蹩脚郎中治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写而写、为练而练。古语有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有耐心,深入研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大事小事、一花一草,敢于用笔描绘自己的生活。只有这样,学生的作文才能流光溢彩,语文素养和写作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注:本文系2011年度崇左市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立项课题“促进学生个性化作文的教学研究”(课题编号:czkt201135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卢立群(1979— ),女,广西崇左人,高级教师,大学本科,现任崇左市江州区江南第一小学副校长,崇左市学科带头人,崇左市先进教育工作者,曾荣获“广西小学语文说课和微型讲座比赛”特等奖、“广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比赛”二等奖、“全国第五届‘七彩语文杯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广西赛区选拔赛”评比指导一等奖,曾主持省级课题“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广西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市级课题“加强字理教学 提高语文素养的研究”,研究方向:小学写作教学。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作文教学想象生活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生活感悟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无厘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