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大叙事背景下家电设计研究的新视域
——《中国家电设计三十年历史、特征及思考(1949-1979) 》书评

2019-06-18 01:49:34李超德苏州大学艺术学院
创意与设计 2019年6期
关键词:中国家电家电产品工业

文/李超德(苏州大学 艺术学院)

习近平同志曾在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说:“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在奋斗中收获了更多自信和勇气,更加坚定、更加昂扬地走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广阔道路上。”近几年,习总书记讲述最多的莫过于“大国自信”和“中国梦”,激励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文化自信,激励年轻一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回望新中国七十年的奋斗史,实则是一部展示广大人民群众不断进取、攻坚克难的伟大创业史,展现的是一部气势恢弘、波澜壮阔的宏大叙事史。就设计史研究而言,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设计理论界缺乏应有的学术关注,工业生产、设计实践、设计潮流、设计方法和设计内在动因常常被语义模糊、概念抽象的描述所概括,甚至在相关研究文本中存在着大量的曲解和歧义。如何回归新中国家电设计历史的真相,用学术研究理性的广阔视角多维度、多层次、多方位地深入解读这段设计史提出了挑战。阅读周敏宁博士的《中国家电设计三十年历史、特征及思考(1949-1979) 》,为我们勾勒出新中国建立以后三十年电器工业和产品设计发展的辛路历程,从中引发了中国当代工业设计发展之路的深思。考察新中国建立后家电产品设计的演进轨迹和发展特征,社会主义制度下设计职能的实现依赖于计划经济模式下的管理体制,家电产业设计的核心是国营企业设计机构的建立。建国初确立的这种管理模式为新中前三十年家电设计发展路径奠定了行业标准和基础。

该著作以新中国前三十年为宏观时代背景,立足于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生产条件、工厂沿革、材料工业发展和相关产业支持,从社会、时政、文化、艺术等多个维度着眼,理性分析新中国工业产品设计中家用电器产品设计史的流变。进而认识到家电产品设计不仅可以反映出当时的工业建造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水平,还反映出彼时的社会生活习俗及婚嫁风俗,构划出新中国广大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创建美好生活的历史画卷。

周敏宁博士师从过伟敏教授,长期从事设计文化遗产研究,名师出高徒,在过教授悉心指导下培养了她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她历经数载,为考据一件件新中国早期电器产品,将图纸、照片和实物进行反复比对,甚至不辞劳苦寻访许多早年的设计师与工程师,在已耄耋之年的前辈家中,获得了许多珍贵资料,认真仔细地做了大量“田野调查”工作,拍摄下许多当年的设计手稿。周敏宁博士前后花费5年时间,绘制了大量产品设计配图、表格,以25万字之巨阐述了电器产品如何伴随外国殖民者的生活方式进入中国,并以上海为中心,在近代中国各地建立电厂,铺设电力网,将家用电器产品逐渐移植到中国本土居民生活中去的艰难历程。同时,通过对家用电器设计本土化发展历史的研究、对家电产业结构沿革脉络的探索,总结出家电设计大环境制约和产业支撑的影响模式,比较完整地描述了家电产品系统性设计的关键节点,给予现代工业产品设计工作者以有益的启发。

该著作由浅至深阐述了研究的缘起和目的。长久以来,设计理论界因为近代工业的“植入”始终伴随着封建、半封建和殖民主义影响,一直为中国未经历西方式的工业革命和近代化进程的缺失而困扰。设计学界多年来热衷于研究西方工业设计史,除近几年沈榆的《中国现代设计观念史》,以及曹小鸥研究中国设计40年发展变迁的重要理论著作《中国现代设计思想》外,真正研究整理本土工业设计、真正有学术水准的著作少之又少。应该说沈榆和曹小鸥的著作是近几年设计理论界关注现当代设计理论比较有深度的理论成果。正因为学术界普遍存在着“厚古薄今”现象,普遍忽视现当代设计史论研究,这两部著作就显得更为重要,因此也容易引起设计学界的关注和热议。我相信《中国家电设计三十年历史、特征及思考(1949-1979)》一书的出版,将会以扎实有效的存在方式,为研究者提供独特的研究成果。

图1 书影周敏宁 著ISBN:9787112231195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出版日期:2019-06

西风东渐,晚清鸦片战争以来,洋务运动的掀起,江南制造局、汉阳兵工厂、马尾船政学堂等近代工业的建立,开启了中国近代化之路,开始了从农耕经济时代的传统手工艺向工业化大生产与工业设计转换的漫长征程。1949年是现代工业化进程的转折点,伴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风起云涌和新中国的建立,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和大规模工业化基础建设,中国真正走入了“现代性”国家的探索,中国工业设计在曲折发展进程中,呈现出政治与经济、传统与现代、实用与美观、内需和外销、产量与质量等多种矛盾的交织与冲突。正如工业设计协会前理事长朱焘在谈到新中国前三十年工业设计时所说:“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三十年知之甚少,对在此之前的三十年可能就无人问津了。”正鉴于此,周敏宁博士并不是以孤立的评判眼光以“古董设计物”来研究老家电,而是将研究视域扩展到国外同时期出现的家用电器设计,用一种全球视野审度产品设计,用一种较为系统的家族基因族谱式和多重理论框架探索新的研究路径。书中更将同时期世界电子工业、化学工业、物理研究、社会思潮、消费水平等众多因素进行研究比对,追溯工业设计方案的形成与发展,对早期中国工业设计肇始进行更理性与详实的研究。

图2 书籍内页

周敏宁博士通过梳理中国家电设计发展的基本脉络得出结论,中国本土电器工业设计并非来自自身的工业革命,而是通过外来生活方式的植入而发展的。在整个世界电气工业大发展的带动下,通过模仿生产国外家电产品建立起来的本土家电生产企业,通过不断重组和转型,最后形成了技术成熟的中国本土家电企业。因此,溯源本土家电企业的建厂历史、公私合营、各零部件生产商合并重组、主厂三线迁移对家电造型设计来源有着历史求证意义。该书在研究1949-1979年中国本土生产的家电产品中,将电娱类、电动类、电热类及其他杂项电器工业历史各自不同的发展线索分开阐述,通过翔实的资料引证,论述了各类家电发展的历史状况。从中国政治历史因素、世界电子科技发展因素、工业材料发展因素、本土审美因素等多个方面进行解读,并结合大量的中西国别间家电产品的比对分析,得出中国家电产品造型是基于国外家电产品的基本造型上,在中国特定的制造业背景下逐步演化成“型”的。该书还对本土家电产品外观式样的成因及特征部分展开了研究,从设计式样的来源、时代装饰元素的特点及制造商的经营思想等角度来解释中国家电产品设计造型的形成原因。进一步阐明了对国外产品造型的模仿、中式元素对国外家电产品装饰元素的“转译”、中式传统工艺瓷器、锦缎、彩绘、浮雕、铭牌、书法在家电产品中的运用。解析了中国家电产品在不同时期的式样演变则是由多方面因素及特定历史背景下形成的。该书对新中国建国初期的“革命性”装饰题材盛行、大跃进时期对国外家电产品的大规模仿制、国营家电生产企业的“以质优先”、军工企业的“功能为先”思想下家电产品造型的趋同化展开了论述,特别是对经济条件制约下民间自制组装的“民间智慧”也有描述。

通览全书,周敏宁博士的著作至少有三个特色与优势值得推崇:其一,区别于现有新中国早期工业设计研究书籍,该书并不仅仅以中国本土标志性、典型性案例分析角度切入,而是从建国后本土家电产业发展为线索展开研究,并与同时期世界家电工业做横向比对,更具有史实的系统性、直观性和科学性。其二,以“图说文论”的解析方式,以实例样本收集分析,与文献资料考辨结合,探索发现造型演变路线的新证据。从技术图谱流传、主厂与卫星厂布局建设、人民群众收入分析、时代背景研究,勾勒出完整的家电工业发展景象,並且论证了人文社会与科技背景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实事求是、客观辩证的态度分析了新中国建国后家电本土化生产与发展的特点,更真实体现了设计学研究的特点。其三,该书总结了家电产业的多种影响因素,对未来家电设计产业发展做出了预估和展望,指出未来家电造型将趋于“大象无形”、“黑箱化”、模块化,甚至无固定形态,进而依据科学的逻辑,描绘制造功能化和链接模块化的前景。同时,根据家电产品设计最初造型“科学仪器设备形态”证明家电其实是“科学仪器”的家用化,材料与工艺来自于上游科学创造与技术创新领域,进一步实证发展家电产业的动力源泉来自于上游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

综上所述,设计史的解读,离不开政治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和设计美学的解释路径,对特有体制下设计发展进程中一些本源性、结构性问题作出剖析,则是未来研究值得拓展的研究思路。如何将现当代设计史研究推向了深入,如何采取更为科学的多维度研究视角,综合分析社会意识形态、经济体制和生活方式作用下新中国设计主体特征的变化,将设计史研究真实还原到多重动因构建的综合性研究路径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中国家电设计三十年历史、特征及思考(1949-1979) 》一书深化了中国建国以后家电本土化沿革的研究,一定程度上拓展了中国家电工业设计史论研究及相关研究的视角与领域。

猜你喜欢
中国家电家电产品工业
睿变重升 共创新生态
现代家电(2021年1期)2021-04-24 01:53:14
脉动中国 创新领航,“第十五届(2019)中国家用电器创新成果发布盛典”在德国IFA成功召开
家用电器(2019年10期)2019-09-10 07:22:44
工业人
黄河之声(2018年5期)2018-05-17 11:30:01
面向家电产品个性定制的模块化设计研究
文字编排在家电产品外观上的设计探析
工业设计(2016年10期)2016-04-16 02:43:53
2016艾普兰奖结果揭晓 八款产品问鼎大奖
华人经济(2016年1期)2016-03-17 14:35:08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Coco薇(2015年10期)2015-10-19 12:51:50
中国家电改用高端逆袭日本
世界博览(2015年9期)2015-06-02 08:10:52
“工业4.0”之思考
2013年1月部分家电产品前10名型号价格变化
家电科技(2013年4期)2013-06-22 10: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