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腾,徐美林
(1天津医科大学,天津 300070;2天津市胸科医院)
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从组织学上可分为小细胞肺癌(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其中后者占全部肺癌患者数的80%以上。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不足20%,虽然手术、化疗、放疗和阻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通路改善了NSCLC患者的预后,但晚期患者的生存率仍然很低[1,2]。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新靶向药物的出现会大大提高NSCLC的存活率,因此研究NSCLC患者的潜在靶点对于提高生存时间和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寻找新的肺癌诊断标志物成为当今研究热点。lncRNA是一类转录本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nts)的RNA分子,不编码蛋白,参与多种生物的过程,包括染色质修饰、基因印迹、基因转录和选择性剪接,其参与调控各种生物过程,如细胞增殖、分化、生长、运动、凋亡等[3~7]。近年来,lncRNA在肿瘤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引起临床的关注。本研究观察NSCLC组织中lncRNA LCAL1表达变化,分析LCAL1表达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预后的关系,并探讨其意义。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天津市胸科医院收治的NSCLC患者55例,男33例,女22例;TNM分期1期29例,2~4期26例,肿瘤直径≤3 cm 31例,>3 cm 24例;组织病理类型为腺癌31例,鳞癌24例;23例有淋巴结转移。所选患者术前均未行局部或全身放疗或化疗,均有完整的临床和病理组织学资料,至少由2位病理学专家进行诊断。手术留取NSCLC组织及癌旁(距癌边缘>5 cm)正常肺组织各55例份,所有组织样本取下后立即液氮冷冻,随后转入-80 ℃冰箱保存。本次研究获得天津市胸科医院伦理委员会认可。
1.2 组织中LCAL1检测方法 取50 mg冻存组织,磨成粉末状,加TRIzol抽提RNA。按照说明书操作。组织中抽提RNA后,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其纯度及浓度,取吸光度(A260/280)为1.8~2.0的RNA样本,按逆转录试剂盒说明书将RNA样本逆转录为cDNA,反应条件:30 ℃、10 min,95 ℃、5 min。采用VIIA7 DX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分析,按照SYBR Green说明书配制反应总体系20 μL:2×SYRR Green 10 μL,ROX Reference Dye Ⅱ 0.4 μL,cDNA模板2 μL,上、下游引物(10 μmol/L)各0.8 μL,RNase free ddH2O 6 μL。反应条件如下:95 ℃预变性30 s;95 ℃变性5 s,60 ℃退火延伸34 s,共40个循环。PCR结束后,分析各孔的CT值(每个反应管内的荧光信号达到设定的阈值时所经历的循环数),用2-ΔCt和2-ΔΔCt分析LCAL1的相对表达量和表达倍数[8]。计算出标化后的2-ΔCt(其值越大,起始拷贝数越多),ΔCt=样本Ct均值-内参Ct均值,设对照组目的基因的量为1,则实验组目的基因的量为对照组目的基因的量的2-ΔΔCt倍,ΔΔCt=[(样本Ct目的基因一样本Ct内参基因)-(对照组Ct目的基因-对照组Ct内参基因)],以2-ΔΔCt代表目的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设定2-ΔΔCt≥1为阳性表达。
2.1 NSCLC及正常肺组织中LCAL1表达比较 NSCLC及正常肺组织LCAL1表达水平分别为0.15(0.08,0.22)、0.05(0.016,0.14),两者比较,P<0.05。
2.2 组织中LCAL1表达与NSCLC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LCAL1表达与NSCLC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见表1。
表1 LCAL1表达与NSCLC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注:由表1可知,LCAL1表达与NSCLC患者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P均<0.05)。
2.3 组织中LCAL1表达与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 按照LCAL1表达水平将NSCLC患者分为LCAL1高表达者(34例)和LCAL1低表达者(21例),两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0个月、48个月,两者比较P<0.05。
肺癌作为全球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与病死率呈上升趋势。女性肺癌发病率位于第4位,病死率位于第2位;男性其发病率占首位,同时也是导致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的重要原因[9,10]。肺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非小细胞肺癌,其预后相对于小细胞肺癌患者来说较好。有关调查研究显示,NSCLC患者早期如果能够得到确诊的话,可以通过手术,放疗和化疗等治疗方法获得较好的预后,但是即便如此,NSCLC的总体5年生存率仍然很低,不足20%[11~13]。由于肺癌起病隐匿,早期患者的临床表现并不典型,病症显现初期,肺癌患者的症状通常为非特异性,例如咳嗽、气短、咳血或肺炎。随着病情的进展,会出现阵发性刺激性呛咳为特征的突发咳嗽,或长期频繁的咳嗽,出现咳嗽性质的改变,但是一般不会咳出痰液或仅有少量白色泡沫样痰咳出。此外,症状较轻且定位模糊的胸背痛、胸闷等症状也可能出现[14]。我国肺癌的诊疗技术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从传统的单一手术切除治疗发展到现在的切除、放疗与化疗三者组合式联合治疗,再到通过对肺癌生物学机制的深入研究,发现新的生物学标记物和靶向治疗的有效运用。各种调控基因在肺癌发生中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复杂的、多步骤的转移过程是由特异的基因产物与基因突变决定的。故探讨肺癌发生发展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人类基因组包含约51 382个lncRNA基因,20 000~25 000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和约2 500个miRNA。许多lncRNAs表现出时空和组织特异性的表达模式,这表明lncRNAs的表达在组织发育和发病过程中都是程序化和高度调控的。在lncRNAs的核酸结构中,存在着与其他RNA(如mRNA和miRNA)结合的固有能力,这些RNA与lncRNAs或不完全或完全互补。lncRNA通过直接与mRNA相互作用,在mRNA剪接、编辑、亚细胞分布和稳定性调控中发挥关键作用[15]。虽然现在对于lncRNA的三维结构了解较少,但lncRNAs与蛋白质、DNA、RNA和金属离子等其他分子相互作用,形成合适的三级结构来发挥其功能,这一点越来越明显。lncRNA影响各种生物过程的潜在分子机制,包括染色质修饰、表观遗传调控、基因转录和翻译、RNA转换和基因组防御等,已被广泛综述[16]。lncRNA作为重要的调控因子,已成为肿瘤防治的研究热点。LCAL1定位于染色体6q14.1,产生有三个外显子转录本,在亚细胞定位中显示了LCAL1在细胞核中富集。ENCODE数据库显示去氧核糖核酸酶和转录因子在LCAL1上游结合,提示LCAL1启动子有调控活性。有研究[17]发现使用siRNA 1和siRNA 2敲除H322M和HCC95细胞系中的LCAL1,结果显示细胞生长减少;在控制细胞系BEAS-2B中,稳定的过表达LCAL1,使用两个不同的克隆,从第2天开始,到第6天实验结束,细胞增殖活性增强。从上述实验可得出LCAL1促进癌细胞的增殖。
本研究显示,NSCLC组织中LCAL1表达水平高于配对癌旁正常组织,提示LCAL1可能与癌细胞的增殖有关。进一步分析发现,肿瘤直径>3 cm的LCAL1阳性表达高于肿瘤直径≤3 cm,可能的原因是肿瘤直径可反映肿瘤负荷情况,LCAL1在肿瘤体积较大的患者中合成与释放的更多;T2~T4期的LCAL1阳性表达高于T1期,提示NSCLC的恶性程度可能与LCAL1表达水平有关,LCAL1水平越高,NSCLC的恶性程度越高,猜测LCAL1参与了NSCLC的恶性转化;组织LCAL1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有淋巴结转移者的LCAL1阳性表达相对较高,提示LCAL1可能参与了NSCLC的侵袭转移过程。此外,LCAL1高表达者生存率显著低于LCAL1低表达者,提示LCAL1阳性表达与NSCLC患者的预后不良相关,LCAL1可能调控肿瘤转移和侵袭,提示其在预测NSCLC患者预后上有一定价值。
总之,LCAL1在肺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及患者预后相关,可能在肺癌发生发展中有一定作用。但是,目前人们对于LCAL1肺癌的肿瘤细胞的生长、侵袭、增殖、分化、转移和凋亡等具体调控机制的了解仍非常有限,更深层次的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尽管具体分子机制尚不清楚,但上述研究结果仍提示lncRNA LCAL1与NSCLC的发生发展有关,并有可能成为评估NSCLC患者预后的新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