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力,范文芳,贺晓旭,邓祖亮,何松,彭钊,王文婷
(1湘南学院附属医院,湖南郴州 423000;2湘南学院附属医院)
原发性肝癌(HCC)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每年可明确诊断的病例约40万人,达到全球范围新确诊病例的50%左右,病死率在全球高达第2位,每年死亡人数超过30万[1]。研究[2,3]发现,上皮间质转化(EMT)被认为是肿瘤浸润转移的重要机制之一,并被证实逆转EMT可显著降低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课题组前期研究证实,人肝癌细胞系HepG2使用生长抑素干预后可逆转EMT发生,从而降低肝癌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4]。二甲双胍(Met)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能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肝癌等肿瘤发病的概率[5],具有多种抗肿瘤作用,包括抑制LKB1-AMPK-mTOR途径、诱导细胞周期停滞及降低循环中胰岛素、IGFs水平和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炎症反应、氧自由基的生成、肿瘤干细胞增殖等。EMT作为肿瘤浸润转移的重要机制,与Met之间的关系在国内外鲜有报道。本研究观察了Met对HepG2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
1.1 材料 人肝癌细胞系HepG2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所;盐酸二甲双胍购自贵州圣济堂制药有限公司;DMEM培养基、RPMI1640购自Hyclone公司;四甲基偶氮唑盐(MTT)购自Bioswamp公司;胎牛血清、F12 K购自Gibco公司;胰蛋白酶及PBS购自Bioswamp公司;Protein G Magnetic Beads购自Cell Signaling公司;Transwell系统购自美国Corning公司;蛋白质Marker购自Thermo公司;十二烷基硫酸钠(SDS)、TEMED、过硫酸胺购自Sigma公司;PVDF转移膜、化学发光试剂购自Millipore公司;Tween-20购自Amresco公司;RIPA(强)组织细胞快速裂解液、BCA 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增强型)、PBS磷酸盐缓冲液购自Bioswamp公司;兔抗人E-cadherin、Vimentin抗体购自Bioswamp公司。
1.2 HepG2细胞培养、分组及二甲双胍的应用 将冻存的HepG2细胞从液氮罐中取出,置于DMEM培养基中(内含10%FBS+100 U/mL青-链霉素),于37 ℃、5%CO2细胞培养箱内培养24 h,等待细胞生长,达到80%融合时进行传代。提取传6代的对数生长期细胞使用0.25%胰蛋白酶消化,配制成单细胞悬液,调整细胞密度至1×104/mL,以每孔100 μL接种于96孔板中培养24 h。将细胞分为A、B、C、D、E组,各组设6个平行孔,A、B、C、D组分别加入1、5、10、50 mmol/L的二甲双胍各200 μL,E组给予等体积培养基,继续培养24 h。
1.3 HepG2细胞增殖能力观察 采用MTT法。收集对数生长期细胞,调整细胞悬液浓度,分于96孔板,每孔180 μL,每种细胞每块板接种3个同样的孔作为复孔,1×103~5×103个细胞/孔,以200 μL培养液做空白对照,37 ℃培养过夜;各组药物处理后继续培养48 h;取出不同分组的细胞培养板,每孔加20 μL的MTT溶液(5 mg/mL),继续培养4 h;吸掉上清,每孔加入150 μL的DMSO溶解液,置摇床上低速振荡10 min,使结晶物充分溶解。在酶联免疫检测仪490 nm处测量各孔的吸光值(OD值),计算细胞存活率,细胞存活率=试验组OD值/对照组OD值×100%(A、B、C、D组为试验组,E组为对照组)。
1.4 HepG2细胞迁移能力观察 采用Transwell小室法。选取100 μL单细胞悬液,调整细胞密度为5×104/mL,予以接种于Transwell上室中,各组药物处理后在Transwell下室加入DMEM高糖培养基(含10%FBS)600 μL。继续培养24 h,然后倒置小室将滤膜下表面朝上,4%多聚甲醛固定(室温,15 min),0.1%结晶紫染色(15 min),进行封片。在200倍显微镜下,随机取5个不同视野进行计数,穿过滤膜的细胞数即为跨膜细胞数,每组平行设3个滤膜。
1.5 HepG2细胞E-cadherin、Vimentin检测 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各组药物处理48 h后,分别提取各组细胞总蛋白,各蛋白定量采用BCA法进行。取40 μg蛋白进行电泳,转膜,使用5%BSA溶液封闭2 h,一抗在4 ℃环境中孵育过夜:E-cadherin(1∶1 000)、Vimentin(1∶1 000)、β-actin(1∶500),TBST洗膜10 min,共4次;相应二抗室温孵育2 h,TBST洗膜10 min,同样为4次。加入ECL发光剂,化学发光成像系统自动提取结果,计算两种蛋白的相对表达量。
2.1 各组细胞存活率、跨膜细胞数比较 结果见表1。
表1 各组细胞存活率、跨膜细胞数比较
注:与E组比较,*P<0.05;与A组比较,#P<0.05;与B组比较,☆P<0.05;与C组比较,ΔP<0.05。
2.2 各组E-cadherin、Vimentin相对表达量比较 结果见表2。
表2 各组E-cadherin、Vimentin相对表达量比较
注:与E组比较,*P<0.05;与A组比较,#P<0.05;与B组比较,☆P<0.05;与C组比较,ΔP<0.05。
我国原发性肝癌发病率高,每年新发病例约占全球病例总数的50%[6],且有逐年升高趋势,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肝癌的防治是现今社会非常重要的任务。随着医学的发展及国民经济的增长,以外科手术为主的治疗模式已逐渐转变为结合放化疗、射频、微波消融、TACE、靶向、免疫等多种治疗手段的综合治疗模式[7]。使肝癌患者接受了更加规范化、综合性的治疗,预后也逐步改善,但仍有50%以上的患者在治疗5年内出现复发、转移,是肝癌患者治疗失败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何有效地预防及治疗复发转移,是改善肝癌患者远期疗效的关键,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大量临床流行病学研究[8,9]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显著增高。Met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常用药物,报道称其具有潜在抗肝癌作用。研究[10,11]显示,2型糖尿病合并肝癌患者长期口服Met后能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起到降低肝癌发生的风险。Met抗肝癌的机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抑制LKB1-AMPK-mTOR 途径[12,13];②诱导细胞周期停滞[14,15];③降低循环中胰岛素、IGFs的水平[16];④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和炎症反应[17,18];⑤抑制氧自由基的生成[19];⑥抑制肿瘤干细胞增殖[20]。EMT是指在某些因素作用下,上皮细胞转变为有间质细胞表型的过程[21]。改变肿瘤细胞的连接及极性,使得肿瘤细胞间黏附性减弱、运动性增强,从而诱导肿瘤细胞侵袭及转移,并被认为其重要机制之一[22]。在原发性肝癌的病理生理进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发生EMT可以促进肝纤维化及癌变发展,并且是促进转移的关键因素。由于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组织类型为肝母细胞瘤,适合用于肝细胞代谢方面的研究,故本实验选择该细胞。在MTT实验中,随着Met浓度增加,细胞存活率降低;而在Transwell小室法实验中可见,随着Met浓度增加,跨膜细胞数越少;通过这两部分实验可以表明Met能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且呈浓度依赖性。
为明确Met与肝癌细胞EMT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检测了药物干预后细胞内重要蛋白的表达,包括EMT代表性上皮细胞标志物E-cadherin及间质细胞标志物Vimentin。结果发现,各药物组E-cadherin表达量均高于E组,且随着Met浓度升高其表达量升高;而Vimentin表达量降低,同样与浓度呈依赖性。可以得知,Met具有逆转肝癌细胞EMT的作用,并且与Met的浓度有关。这也为Met能抑制肝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但肿瘤细胞侵袭转移过程为多因素、多过程及多环节,其具体的机制还有待研究。
总之,不同浓度Met均能抑制人肝癌细胞系HepG2的侵袭及转移,且呈浓度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为逆转EMT的发生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