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亮
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图书馆事业进入新时代。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我国三大图书馆体系之一的高校图书馆尝试助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生活权利。民族地区因其自然、历史等原因,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短板。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通过提高图书馆服务效能,促进新时代民族地区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13 条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公共文化服务。”[1]《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规定,高校图书馆主要任务之一是为社会服务,同时还指出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有资源和专业服务的优势[2]。《图书馆合作与信息资源共享武汉宣言》提到,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应在满足本校读者需求的前提下,努力向社会开放[3]。国家层面、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发布的上述相关政策法规均鼓励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依照公共产品理论,高校图书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公共产品属性,在一定的消费规模内具有排他性与非竞争性特征,显示高校图书馆具有公共服务属性[4]。
我国有5 个自治区、30 个自治州和117 个自治县,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5]。《“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提出“十三五”时期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升,主要领域指标达到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6],体现了党中央对民族地区公共服务的重视。根据国家统计局和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7],5 个民族自治区与部分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描述性统计数据对比见表1。
表1 2017年5 个民族自治区和部分东部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情况
表1 的数据表明,5 个民族自治区的人均藏书量虽然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但与广东省、浙江省等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仍存在差距。《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要求到“十三五”期末,全国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含分馆)藏量达1 册[8]。然而,2017年只有宁夏回族自治区达准。5 个民族自治区的博物馆数量、博物馆从业人员数和博物馆藏品数、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占家庭总户数的比重、艺术团体机构数量、艺术表演团体演出场次和图书新出版种数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均存在一定差距,民族自治区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有待加强。
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专业性较欠缺[9]。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学会秘书长张莉在2018年中国图书馆年会的主题报告中提到,“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的评估工作中发现宁夏地区公共图书馆人员素质整体较低,尤其是县级图书馆专业人员严重缺乏,制约了图书馆各项业务的发展”[10]。虽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点、公共电子阅览室以及农家书屋、寺庙书屋等能提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但服务不够专业[11]。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条件允许的高校图书馆可尝试利用馆藏和专业人才等优势来助力民族地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协调发展。
通过网络、文献和实地调研发现,目前对高校图书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研究重点为高校社会化服务。其中,国外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主要包括传统信息服务、网络化信息服务、个性化服务、校友特色服务和校外学习支持服务;国内的服务模式主要包括基础服务、数字信息资源服务、支持基层图书馆建设的“1+X”服务、流动图书馆服务、校地共建高校图书馆和图书馆联盟服务[12]。本文梳理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助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情况,发现服务对象主要有政府机关、中小学、公共图书馆、社会机构(非营利性公益组织、学术组织等)、民间组织等。不同对象有相应的服务内容,见表2。
表2 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助力基层公共文化的主要对象和内容
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与其他高校图书馆有共同之处,但面对当地读者日益个性化及多样化的文化信息需求,其服务模式与其他高校图书馆的发展重点并不完全一致,体现在文献资源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法制建设、特色馆藏建设、基层公共图书馆专业人才培训等多个方面。下面主要从三方面来进行分析。
(1)个人模式。个人模式是高校图书馆助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较为普遍的一种模式,指来自不同学科的图书馆员利用自身学科专业和技术优势助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科研方面,馆员利用科研项目调研社会问题以服务社会。例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大学图书馆员申请的兵团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兵团农家书屋的现状调查及可持续发展研究”,其成果有力推动了农家书屋的发展[13]。文化扶贫方面,馆员利用学校党建扶贫和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的机会,发挥专业和民族语言优势,助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比如,西藏民族大学图书馆员在陕西省咸阳市张咀村援建乡村图书室时开展嵌入式文化服务,对口建设乡村文化[14]。
(2)自主自建模式。自主自建模式对高校图书馆的馆藏、人力和技术等方面有一定的要求。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利用自身学科和资源优势宣传民族文化,如西昌学院图书馆向西昌市、越西县、甘洛县等地的农民免费发放自编的《尔苏藏族觉跺舞》DVD 光盘[15]。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利用基层文化设施开展服务,如喀什大学图书馆以农民夜校为载体,建设文化站拓展图书馆的服务网络;在支教的中小学校建设图书室,解决喀什地区乡村中小学课外读物和教辅材料缺乏的问题[16]。此外,高校图书馆还通过信息咨询的形式为文献编纂工作服务,如内蒙古大学图书馆为“蒙古族风俗百科全书”“游牧民族文化”的编纂提供支持[17]。部分高校图书馆成立了专门部门提供社会化服务,如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由事业发展部牵头负责对外服务,在2018年世界读书日活动期间,以“耕读传家·乡村阅读”为主题走进贵安新区平寨布依族村寨及平寨小学,向平寨小学捐赠馆藏布依族摩经古籍影印本,并为村民和学生举办贵州省藏国家珍贵少数民族古籍精选图片展和“史话平寨·重塑乡教”讲座。
(3)共建共享模式。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与政府、公共图书馆、古籍中心、民宗委和民宗局等合作,助力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实现优势互补、互相协助。现有的调研资料显示,采用该模式的高校图书馆较少,可作为今后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重点发展方向。以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为例,在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培训方面,与贵州省图书馆共建“贵州省图书情报人才培训中心”,与贵州省古籍保护中心联合申报“国家古籍保护人才培训基地”,自2017年开始与省民委古籍办合作,承办“贵州省民族古籍普查审查员、省级普查员综合培训班”;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法制建设方面,受贵州省文化厅委托,与贵州省图书馆一起承担《贵州省公共图书馆条例》立法调研与法律文本起草工作,与贵阳市花溪区政府一起制定“书香花溪—全民阅读发展十三五专项规划”;在民族文献保护与传承的合作共建方面,2018年为抢救、保护和传承馆藏水书古籍,从三都民间聘请水书先生对馆藏500 多册水书古籍进行提要撰写及口述录音。
这三种模式互相关联,个人模式促进自主自建模式,而个人模式和自主自建模式是共建共享模式的基础,共建共享模式又为个人模式和自主自建模式提供资源和平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可根据自身特色和实力,在不同程度上运用这三种模式助力公共文化服务。
贵州省集西部地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于一体,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近几年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助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取得一定成绩,因此以其为例进行研究。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大力发展个人模式与自主自建模式(如馆员赴镇远县抱京乡开展扶贫驻村工作,协助当地公共图书馆、农家书屋和文化站开展业务工作),同时其共建共享模式也取得较好成效。2014年,“贵州省图书情报人才培训中心”和“国家古籍保护人才培训基地”在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成立,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从业者提供培训平台。据该馆培训班的统计数据(见表3),截至2018年,已为地方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农村文化志愿者培训业务骨干超过1,000 人次。此外,2018年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与贵阳市花溪区图书馆首次联合推出“图书馆@暑期亲子阅读季”活动和“少儿图书借阅服务”,参与者达120 余人次,借阅图书265 册,极大丰富了当地少年儿童的假期生活。
表3 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举办和承办培训班情况统计表(2014-2018)
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助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SWOT分析[18]如表4 所示。SWOT分析包括内部优势(S)、内部劣势(W)、外部机遇(O)和外部挑战(T)等四要素。
(1)开放的办馆理念。该馆坚持“开放活馆”,强调社会责任。2017年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合作举办学术会议2 次,参会代表共计超过1,000 人次;2018年开展对外培训4 次,培训315 人次。(2)丰富的人力和馆藏资源。工作人员中研究生学历比率达49%,正高职称6 人;馆内收藏35,000 余册民族古籍、50,000 余册(件)贵州世居少数民族文献资料和未出版的地方文献。(3)专业学科支撑。2016年9月与文学院合办“图书馆学”本科专业,并积极申报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点。(4)扎实的业务基础。2015-2016年被评为“全民阅读先进单位”,2017年成为“全民阅读示范基地”。2017年举办130 余场讲座,听众超过15,000 人次;2018年举办讲座160 余场,听众约2 万人。
(1)缺乏专项资金。图书馆财政不独立,学校缺乏专门的资金支持图书馆助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影响服务的深入开展。(2)缺乏技术支撑。图书馆的信息化与数据中心、参考咨询部目前只提供文献传递等基本服务,缺少进一步的技术支撑。(3)缺乏馆员激励机制。馆员自身不具有公共服务意识,加上繁多的基础业务工作,若分精力参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需要相应激励机制。
(1)领导重视。分管的副校长支持图书馆助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打造图书馆服务亮点。(2)有利的政策环境。近年国家陆续出台相关法规政策、推出相应项目,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3)信息技术发展的刺激。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给高校图书馆带来新挑战,2017年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的数字资源下载量达900,000 万篇次。(4)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利用空间、资源和技术优势提供服务,满足民众对文化的需求,如2018年为基层公共图书馆征集优质少儿图书1,233 册(306 种),获得好评。
(1)公共文化服务主体不够多元化。传统思维认为,公共文化服务应由政府机构来承担,对于高校图书馆进行社会服务存在质疑。(2)缺乏考核机制。相对于公共图书馆的评估定级标准,高校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缺少评估机制。(3)区域发展不平衡。相较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民族地区传统公共文化服务受人力、文献资源、场所等制约,发展较落后。(4)民族文化开发和传承不足。目前民族地区注重民族文献的收集和整理,但在民族文化的宣传、开发和传承等方面的创新仍显不够。
笔者通过分析以上四个因素,构造SWOT矩阵,然后运用系统分析的研究方法匹配各主要要素,提出该馆助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策略[19],见表4。
表4 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助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策略
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加强与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古籍中心、民宗委、民宗局等机构及社会组织的合作,提供人力、物力和资源等帮扶。与政府合作方面,通过校地共建图书馆为高校师生及社会公众提供双重服务,或通过政府购买高校馆智力支持的模式帮扶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20]。与公共图书馆合作方面,高校图书馆提供技术指导,开展资源共建共享。比如,参与呼伦贝尔图书馆“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工程,参与西藏图书馆的寺庙分馆建设。与博物馆和古籍中心合作方面,联手整合民族馆藏资源,开展项目合作和举办文献文物免费展览。与民宗委和民宗局的合作上,高校图书馆可参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参与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人才的业务培训等。与社会组织的合作方面,高校图书馆可在适当的时机免费对外开放,举办免费民族讲座和展览。例如,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近几年与贵阳市云岩区明彻助学促进中心、体育学院合作,开展“带领大山里的孩子看外面的世界”公益活动,创造机会让贫困儿童参观图书馆及馆内的民族文化特藏。
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共建图书情报人才培训中心,培训当地公共文化从业人员。有条件的高校图书馆可与其他学院成立图书馆学和情报学专业学位点,为当地的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智力支持。一方面,学科专业的构建为民族地区的从业人员增加专业学习和培训机会。高校图书馆可利用其师资队伍、场地和技术资源培育当地图情人才,特别是基层公共图书馆、文化站和农家书屋的管理人员。例如,2017年吉首大学图书馆和文学院、旅游与管理工程学院合作,联合培养图书情报专业硕士,研究方向包括古籍保护与地方文献开发等,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培养本土图情人才,为自治州图书馆从业人员增加继续教育的机会。另一方面,学科专业教育的创设为本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相关活动的开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和研究支撑。专业学生通过定期实习,参与策划基层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
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应依托自身学科优势和馆藏资源,加快民族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进程,加强数据库建设,开发民族语言文字和文献的信息检索功能,参与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项目,接入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平台[21],为偏远民族地区或人口较少民族地区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新途径。一方面,高校图书馆与地方合作,将民族文献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建立民族文化特色数据库,在常规的中英文检索途径之外,增加民族语言文字检索功能。通过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平台让更多公众,特别是人口较少民族了解和学习民族文化。譬如,2009年被列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着重保护当地壮、瑶、毛南族等少数民族文字,收录自治区内各地各少数民族的民俗资料,建立广西民俗库[22]。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可创新服务方式,基于移动互联应用为主的服务平台开展线上经典民族文献的阅读推广活动,如开展读书会、朗诵和讲座等形式的网络直播[23],突破地域限制,增强推广效果,让书写在文献中的民族文化活起来。
目前,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的创建工作已连续开展了四批,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科学发展,引导和动员广大群众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24]。示范区(项目)承担课题研究任务,为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支持[25]。民族地区的高校图书馆利用其专业人才和馆藏资源,协助课题研究的开展。比如,2018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公布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资格名单,西藏自治区内日喀则市、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等民族地区获得示范区创建资格;湖南省张家界市的“打造地域特色多民族民俗文化新名片”、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的“边境县、乡(镇)、村公共文化建设”、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民族特色数字图书馆建设”等入选示范区创建项目[26]。当地的高校图书馆可发挥自身优势参与示范区(项目)的申报与验收,促进当地公共文化建设。此外,中央财政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给予补助和奖励,当地政府可用此鼓励和调动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的积极性,使高校图书馆持续助力民族地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