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及其价值

2019-06-18 07:10宋莹
时代人物 2019年36期
关键词:思政课心理素质教学方式

宋莹

(吉林体育学院 吉林长春 130022)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每个家庭在满足温饱等基本要求以后,最重要的投资就是对子女的教育。在过去由于国内的本科院校较少,很多学生高考落榜以后就选择了踏入社会工作,而如今,国内的高校越来越多,包括重本院校、普本院校以及各类民办的三本院校,高考录取率也逐年提高,据统计近几年的高校录取率达到80%以上,可以说如今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会经历高等教育。高等教育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各专业的人才。我们都知道培养人才,首先德育教育是最重要的,因此每个高校都会在大一新生在刚进入高校时,就布置了思想政治教育这门课程,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品质,为社会输送品学兼优的人才。但很多高校对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不以为然,甚至不少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反感情绪,这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这时我们就需要正确的引导学生,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等等,让思政课从枯燥无味变成生动活泼的课程,让学生喜爱这门课程,才能树立起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设置这门课程的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面临的问题

当代学生心理素质较差

从2018年起,迈入高等院校的学生就已经是2000年后出生的孩子,绝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加上父母等长辈的娇生惯养,学生在迈入大学之前没有受到过什么挫折,导致他们的心理素质较过去的学生相比较差。在进入高校之前,一直都在父母身边,自理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都没有得到过锻炼,而在进入大学以后,由于环境的改变,在遇到一些挫折和同学之间矛盾时,严重的甚至会引发心理问题。例如:近几年由于失恋或者因为考研失败而导致的自杀案例比比皆是,并且向着更加严重的趋势发展。因此,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应该重视学生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们乐观地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挫折。

理论脱离实践

中国古往今来应试教育模式根深蒂固,导致所有课程的考核方式仅仅是通过考试。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实践为主的学科,而大多数高校把思想政治这门课程当成一项死记硬背的课程,教师按照教材的内容讲述,然后为学生画重点,让学生背诵,最终考试以问答题的方式考察学生是否完全记忆。思想政治本身是一门心理辅导类的课程,旨在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而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可以说毫无作用。因此要想实现思政课的价值,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

提高高校思政教育育人模式效果的策略

以人为本

思想政治课程,与高校布置的其他科目比如高数、线性代数等科目不同,思政课需要与学生进行大量的互动,才能起到正确引导学生价值观养成的作用。针对目前学生普遍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较差的情况,教师应了解学生们心里所想,因材施教,对于“三观”不正的学生应该及时教育,让他们的思想回归正路,达到思政教育育人的目的。

丰富教学内容

上文中我们提到,思政教育课需要大量的实践,而目前大多数的高校思政课被当做一门死记硬背的科目。这种教学方式对于正确的价值观的养成毫无作用,因此,思政教师应在课堂上与学生多互动,多举身边发生过的案例,通过案例来教导学生如何培养自己良好的心态和道德品质。此外,教师还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从教师讲变成学生讲,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给学生们提出或者让学生们自己选择一个当下的热门话题,让学生展开讨论,每个学生表达出自己的心中所想,发挥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教师还能够了解他们的内心,并对想法有问题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日常组织参加社会上的各类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乐于助人的爱心,提升我国下一代的道德品质,这对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会起到重要作用。

随着高等教育普及率的提高,我国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比例越来越高。但当前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观念并没有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而提高,反而出现很多心理承受能力差、道德素养不良的问题学生,因此,在高校进行思想政治课教育显得更加重要。教师应以人为本,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激发学生对思政课学习的热情,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猜你喜欢
思政课心理素质教学方式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浅谈如何在美术课堂中完善心理素质,实施快乐教育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优化教学方式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灵活采用教学方式 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以“问题化教学”为导向 有效转变物理教学方式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