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八中的中国禅宗思想在日本

2019-12-19 01:07孙旸
时代人物 2019年36期
关键词:禅宗佛教文学

孙旸

(哈尔滨师范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中国禅宗思想对日本的影响

讨论中国禅宗思想对日本的影响,首先要说一下禅宗与日本的关系。

日本奈良时代禅宗在日本的初传。日本天台宗创始人最澄公元804年作为“入唐请益天台法华宗还学生”,率弟子义真入唐。在天台山从修禅寺道邃和佛陇寺行满受天台教义,并与弟子义真从道邃受菩萨大戒,从禅林寺的翛然习牛头禅要。其后天台宗圆仁,圆珍入唐求法,都带回禅宗的典籍,其中就有禅宗六祖慧能的传法集录《六祖坛经》。宋代禅宗思想流行,引起了日本佛教的注意。天台宗僧人觉阿上人于承安元年(南宋乾道七年)入宋从临济宗杨岐派的慧远求传禅法。可见,镰仓时代前,禅宗已在日本传播,但并未得到广泛流传。

镰仓前期荣西禅师将禅宗带回日本。荣西被后人视作日本禅宗的创始人,他主要传授的是临济派,被奉为临济派祖师。荣西在《兴禅护国论》提出自己的修禅主张。提倡禅宗重“心法”,重自修自悟。荣西根据宋代禅宗的特点,提倡禅戒结合,兴禅为了“镇护国家”,努力提升禅宗在日本的地位。

辨圆圆尔在京都传播临济宗。圆尔于嘉祯元年入宋学习禅法,先到天童山,后到临安(今杭州)灵隐寺,参禅六年。南宋淳元年归日时,其师无准曾对他说:“他日归本国,必于先涓滴处横起波澜,竖无胜幢,发挥吾道,须踵从上乃祖遗芳,永利未实际”,予以很大期待。圆尔回日后,不负师望,在京都以东福寺为中心培养弟子。辨圆圆尔强调禅宗是最高禅法,禅门为“诸法根本”。在论述禅法的《坐禅论》中,他总结禅宗是佛法之源,诸宗教理之本。

道元和日本曹洞宗是日本禅宗重要的宗派。荣西之后,日本禅宗逐渐得势,但多属临济宗派。道元入宋归国,开堂进法,是日本曹洞宗的始祖。道元的禅法思想在杨增文《日本佛教史》中被概括为:以传授“正法”自任;打坐修禅;提倡舍弃名利之心,居山修行;反对三教合一论四个方面。

但中国禅宗传入日本后,必定会被日本化。禅宗本是印度佛教思想与中国哲学思想相结合的产物,它将严密并且富有推理的佛教教义变化为靠个人直观把握的、人人皆可以领悟的凡人禅。禅宗讲求实践,除坐禅修习外,还讲求“作务”,包括砍柴、打水、扫地、种田等以劳动作为最佳的修习方式。禅宗思想本身具有的这些属性适应了日本文化的诸多特征,更受到了上至统治阶级下至普通百姓的各个阶级的共同信奉,被赋予了日本化的新内涵,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日本禅学体系,使禅宗日本化。但其本质的精髓仍旧是中国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禅宗思想崇尚自然,人作为自然的本体,在禅宗思想里得到了最大效果地发挥,人人皆可成佛给了日本人逃离现世苦海最好的方式。所以禅宗从高高的寺庙里走到了生活中,渗透在日本人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使其世俗化。也正是这种世俗化,在日本修禅的和尚可以娶妻生子、饮酒作乐。日本人追求素朴、宁寂。寺庙建筑多是古朴式的“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而禅宗思想正好符合日本人这种审美意识及风格。另外禅宗讲求“不立文字”,以顿悟为主,这点正好与镰仓时代的武士阶层的思想相符合。武士道精神的宗旨是效忠献身,注重直接地感受、单纯的思想,使禅宗思想对其起到了促进的作用。种种变化的禅宗日本化,最后也只能说是中国禅宗思想与日本文化相互融合,之所以能够融合,更要追溯到中国与日本同源异流的文化关系。所以说无论中国禅宗如何日本化,它能够被日本各个阶级所接受所信奉的主要原因,仍是禅宗思想的精髓符合日本人的要求,而这种思想在日本化的禅宗里,保持至今。

中国禅宗思想对日本的影响可谓方方面面,如剑术、建筑、茶道、绘画、书法、武士道、园林、雕刻等,相关研究广泛、具体。柳田圣山主编的“禅和日本文化”丛书,收录了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关于禅的著名论考,全面总结了中国禅宗思想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刘毅认为禅宗渗透在日本文化的每一个角落,具有层次性,认为日本文化是一种悟化的禅意。金丹在研究中比较了中日两国对禅的接受和传播。李猛志强调日本对于中国禅宗思想与本民族精神的融合与变异。佐藤錬太郎曾在『禅の思想と剣術』中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禅宗思想对日本剑术的影响。高崎直道、木村清孝編『東アジア社会と仏教文化』提到了日本从美术、文学开始,乃至于家庭、社会的发展变革与东亚佛教的传播及影响密切相关,诠释了相互影响后的变容的日本现状。

中国禅宗思想对日本文学的影响

中国禅宗思想对日本古典文学的影响研究较为成熟、丰厚。对日本的汉文学,尤其五山文学(日本汉诗文)、和歌、俳句的影响研究较为具体充实。王晓平关注佛教中的愿文对和歌的影响。林岚则认为佛教禅宗功德故事使日本和歌走向神圣化与普遍性相结合的双重性格。张宽信认为俳句受中国佛教禅宗影响而生机勃勃,同时又丰富了中国佛教禅宗思想。李占隐认为俳句对于禅宗思想的继承更为纯粹。郑宗荣认为俳句蕴含着自然空灵、清幽闲寂、凝练含蓄的禅宗思想。张鹏飞以松尾芭蕉为中心,阐述了中国禅宗思想对日本俳句的影响。

2001年佐藤錬太郎、木村清孝、末木文美士、滝田英二在『室町期における中国禅の受容に関する文献的思想的研究』[]中对室町时期日本的文艺等各个方面对于中国禅接受给予肯定,并整理综述。中国禅宗思想尤其是对《古事记》《日本书纪》《万叶集》《蜻蛉文学》《平家物语》《方丈记》《徒然草》《源氏物语》等日本古典名著的影响研究也受到日本学者的重视。研究最多的是从日本古代文学到近现代文学的作家作品受无常观、隐逸思想的影响。

对于此方面,学者从佛教的角度探讨对日本文学的影响论文较多。如张坦《佛教对<源氏物语>的影响》和杨增和《论佛教对日本语言思维图式的影响》等。上田閑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禅语的分析,并从夏目漱石作品里的禅语、火头上、放哉等视点论述中国禅宗思想对作家作品的影响。孟昭毅,李立新认为松尾芭蕉、井原西鹤、近松门左卫门、森鸥外、幸田露伴、泉镜花、芥川龙之介、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等主要作家把无常、无我的观念渗透在作品里。丁国旗从《徒然草》作品中的无常观的分析中阐述了中国禅宗思想对日本古典文学的影响。臧运发也强调日本的“物哀”文学思潮其实也是受中国佛教禅宗隐逸思想、无常观的影响。

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以“30年来中国的日本研究”为中心组织研讨,谭晶华做了《新时代的中国日文文学研究》的报告,指出30年来,中国对日本文学的研究,在对日本文学的翻译、评介,日本作家、作品、日本文学史等方面的研究方兴未艾,渐入佳境。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举办了“中国题材的日本文学研究”的学术会议,讨论了“唐宋时期佛教与文学对日本汉文学——日本短篇故事文学的影响”“日本近世与近代的文学艺术创作与中国人形象”,掀起了国内外研究日本文学中的中国形象、中国思想的热潮。

综上所述:

禅宗思想对中国文学的影响,虽然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情,却没有系统地、整体地研究可以借鉴,现阶段都是零散的、针对某人的部分作品的一个阐述。禅宗思想对于中国文学的研究,大部分都是中国古典诗歌,对于近现代乃至当代中国文学的影响研究少之甚少。

日本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禅宗思想方面。

中国禅宗思想对日本文学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古典文学中,尤其是对俳句和五山文学的影响。对于小说而言,多是分析文学作品中所渗透的禅宗思想,如“无常观”“隐逸”等。关于中国禅宗思想对日本作家作品的影响论著较为丰厚,但对于日本近现代文学的作家,除川端康成、夏目漱石与禅的研究较多外,对其他作家的研究处于零散状态。从史学角度理清脉络地总结性研究还有待填补。同时,集中探讨了中国禅宗思想对日本社会的影响,从对作家的创作手法、人生思考等影响方面分析研究仍有不足。

中国禅宗对日本禅、剑术、茶道、建筑、绘画等的影响研究远远超过对文学的影响研究。

中国禅宗思想对日本作家影响的个案研究不占少数,但未有成体系地整体研究,比较零散,流于表面,不够深入,对日本作家影响的共性问题少有总结和概述。

通过中国禅宗思想对日本文学影响的研究,能够揭示其中更深层的内涵研究较少。能延伸到中日关系的深层思考也不多见。以及从文学的角度分析在中国禅宗思想的影响下,日本人的性格形成、思维观念影响等问题还非常不足。

中日学者的研究肯定中国文化对日本各方面的影响性之大。但日本学者更倾向于、侧重于研究文化受容后的变容的分析和考察。而对于日本文学接受中国禅宗思想的不变性分析得不够深刻。

研究仅局限于有限的几个作家、几部作品上,研究的视野比较狭窄。研究较为分散,未有统一的脉络体系性专著。研究内容局限在翻译和评介到中国的日本作家作品中。

猜你喜欢
禅宗佛教文学
《世说新语》与两晋佛教
佛教艺术
我们需要文学
禅宗软件
佛教艺术
灵 山
论旧禅宗与王维的诗歌创作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落叶禅
论佛教与朴占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