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
摘要:手机媒体严重干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削弱了教师教学积极性,削弱了学生学习动力,破坏了课堂纪律的严肃性,降低了教育效能的有效性。现行的应对手机干扰的策略主要有“无为而治”、“阻挡与禁止”、“解决与引导”等。这些策略都有他们自身的缺陷,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要在客观分析手机媒体影响课堂的原因的基础上,通过多方合作,各方共同努力,从而有效解决问题。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堂;手机媒体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0-0013-02
一、引言
随着智能设备的不断发展,手机已经由单纯的视听终端变成了融合通信、支付、文化、娱乐、媒体等功能的一个综合性设备,手机媒体成为继“纸媒,广播媒体,电视媒体,网络媒体”之后的“第五媒体”。与其他媒体相比,手机功能更加强大而且便于携带,因此很快就有大量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社会地位的用户。其中,手机用户的主力军是大学生群体。
二、手机媒体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干扰
1.降低教师讲课的积极性。一个好的课堂应该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互动的场所。当参加课堂的学生表现出专注和理解时,教师会觉得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应有的效果,实际上大学课堂就是一个愉快的意识形态对话和相互启发的场所。但由于大学的思政教学受到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认为其并不重要,手机媒体的出现加剧了大学生在思想上逃离课堂。所以在思政课堂上容易出现一个热心的老师面对一个教室的“低头族”,当看到一个没有任何人参与的课堂时,老师的激情和热情自然而然地大大降低。
2.破坏课堂纪律。无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课堂纪律是确保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智能手机作为一种相对流行的沟通和社交工具,学生随身携带是可以理解的。但手机影响课堂秩序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手机在教室未开静音时常发生。在上课途中,也有不少学生通过手机阅读小说,玩游戏。这些与思想政治教育倡导的纪律和诚信原则显然是相违背的,但高校的思政课堂却屡禁不止。
3.降低教学效果。手机媒体对于课堂的作用是弊大于利的,手机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最终都会转变为对课堂教学的效果的影响。思政课程不同于其他的学科,教学过程以纯理论为主,这让学生难以对教学产生兴趣。而且思政课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培养优秀的价值观,但手机媒体上有着太多杂乱无章的信息,大学生自身的思想水平不够和社会经历的缺乏,导致容易被这些信息所误导,长此以往,容易形成扭曲的价值观。思政教育将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有得于心”、“外化于形”也成了一句空话。而且在外来思想的腐蚀下,不少学生已经受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资本主义的误导,对于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来说都是具有极大的危害的。
三、目前高校对手机的管理策略评析
1.无为而治。不少老師在实际教育中使用“无为而治”的方法应对课堂上学生使用手机媒体的现象。所以老师开始思考思政课堂的教学新模式,从而日后可以与手机“争抢”学生的注意力。但这种老师只是一少部分,更多的教师则是没有办法处理手机对于课堂的影响,认为学生上课使用手机已经是“大势所趋”了,这种思想不仅在思政课上存在,其他的课堂也是一样存在的,而且教师若上课时花了太多心思去管理学生玩手机的现象,很可能因小失大,耽误了正常的教学进度。
2.严厉禁止。近年来,与“无为而治”相比,大学对于消除手机媒体对大学课堂包括思想政治主题的危害,强制性禁止在教室中使用手机,以确保课堂教学方法的进步和有效性。例如,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将通过技术干预实施“限时断线”。换句话说,网络信号在课堂上被屏蔽,学生必须离开网络并专心于讲授课程内容。人们最希望的是创建一个“0手机课堂”。“0手机课堂”就是字面上的意思,主要是不允许学生携带手机进入教室,这样可以避免影响到日常的教学,通常的做法是在教室门口设置一个“手机存储袋”,并要求学生在上课前交出手机达到“人机分离”的目的,课后取回,现如今很多大学采取这种方法。
3.“以疏代禁”。与“堵”和“禁”的严厉措施相比,有些人认为手机媒体不应该采取这种严厉的措施。因为采取强制措施,学生很容易起逆反心理,使这些措施难以长期实施,同时也增加了管理成本,所以有人建议他们应该善于运用灵活的控制措施来引导学生,使学生自己使用手机更加理性。用舒缓的方法来引导他们,很显然,“疏理”的措施更符合高校“以人为本”的教学环境。然而,现有的梳理措施在应对手机对大学课堂的干扰方面依然薄弱。学生的自制力不够,仍需要教师定期提醒他们,但是不少学生对这种提醒置若罔闻。高校的思政课堂教育又以大班为主,导致口号和倡议很多仅仅停留在形式上。
四、高校思政课堂手机媒体管理策略新思路
上述三种应对策略存在很大差异。第一和之后两种的区别在于控制与否。换句话说,对于是否在教室中管理手机存在分歧,第二和第三个方面的区别在于“关于如何更有效地管理移动媒体存在分歧”。意识形态面对政治教授课堂中手机媒体的严重干扰,所有负责任的教师都不会置之不理,不会“无为而治”。在管理手机媒体方面,“禁”和“封”、“疏”和“导”共同的目的是保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学的目标难以实现,这和使用管理手段没有实质性关系。事实上,思政课堂中的手机的管理问题并不简单,涉及面很多。只有明确原因,规定正确的方案并以多种方式进行合作,我们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首先是思想政治教师。教师要积极提高职业素质。思想政治教师要善于在教学过程中把社会现实问题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贯彻执行理论解释和思想政治教育,避免“假、大、空”的说辞。另外,要改革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评估模式。思想政治教师要敢于打破原有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和尝试各种教学方法,如学科教学、情景教学、舞台教学等,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其次是学生方面。大学生必须改变功利主义学习的观念,必须充分认识思想政治素质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大学生意志薄弱,自我控制能力差,与忽视思想政治素质有直接联系。我们必须建立对移动媒体使用的科学观点,手机媒体对大学生的成长有着“双刃剑”的作用,如果使用得当,将有利于学院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否则,会导致大学生沉迷其中,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大学生需要定期积极开展自我反省、自我教育,培养良好的使用手机的习惯。
最后是学校管理方面。我们必须用移动媒体来调节大学生的行为。学校在研究出更有效的培养策略之前,清晰的约束性纪律仍然是正常秩序的最强保障。在大多数高校中,大学生将手机带入教室不违反学生手册和教学管理规定。高校相关部门需要加强管理,修订有关规章制度,如增加“课堂手机管理”规定,明确规定惩罚措施以规范学生使用手机媒体的行为。要强调的是相关的管理规定的有效实施。否则,这项规定也只是一个口号而已,没有实质性的作用。
五、结语
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度越来越高,传统的思政课堂已经不适合当今的大学生,各方都有义务改造传统的教学模式,然而这些模式的改革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要树立正确的态度,积极地进行尝试和探索,这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雨婷,贾文淼,郑钰,单雨轩,徐玮,李春立.大学生“手机控”产生机理分析与对应策略探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09):16-17.
[2]陈梦然.大学生学习品质调查与提升路径研究——以地方新建本科高校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8,32(02):17-27+123.
[3]骆绍烨,陈建辉,庄美连.大学课堂手机依赖原因与引导策略——以教师为实施主体的实证研究[J].莆田学院学报,2017,24(03):9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