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创业教育:理性反思与推进方略

2019-06-17 01:22李文辉
卷宗 2019年13期
关键词:推进策略创新

摘 要:当前,公益创业教育在目标定位、对象选择、评估量化特别是路径建构等方面陷入困惑与迷茫,公益创业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支持体系也不容乐观。对此,文章提出以下建议:以培育创新型公益文化氛围为出发点,以形成良好的公益创业及教育生态系统为关键点,构建新闻媒体、高校、政府、社会于一体的社会支撑体系,优化创业社会环境。

关键词:公益创业;创新;理性反思;推进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众创引领下医药院校公益创业教育体系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6SKGH235)系列研究成果。项目主持人:李文辉。

1 公益创业及公益创业教育发展概况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的实施和推进,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创新创业的新浪潮,创新创业也成为经济新常态下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和重要战略。

公益创业(Social Entrepreneurship),也译为“公益创新”“社会创业”或“社会创新”,是一种应用商业运营的方法解决社会公共问题,强调创业过程中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具有创新性、公益性、社会性特征。它代表了一种新的解决社会问题的机制,是推动创业创新与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双引擎”。

但作为一个新兴概念,目前学术界没有对其准确定义,各高校也普遍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及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及工具支持,缺乏成熟的教育体系。如何在高校实现公益创业教育的普遍化、常态化、规范化、系统化,形成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2 公益创业教育实践之困惑

當前我国的公益创业教育严重落后和滞后于教育实践,迫切需要一套科学有效的公益创业教育理论体系指导教育实践。教育实践中,在理念认知、实践推进与操作模式、教育体系建构、评估量化等方面显得模糊和含混不清,甚至陷入困惑与迷茫之中。诸如目标定位方面,是掌握创业知识技能还是培育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的企业家精神?对象选择方面,是面向少数特殊群体还是全体对象?路径建构方面,是另起炉灶还是与创业教育深度融合?评估量化方面,是 “物化”成果还是创新内驱力?

特别是在路径建构方面,各高校普遍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及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及缺乏成熟的教育体系和评估考核体系。“双创”背景下,如何在各大高校实现公益创业教育的普遍化、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形成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3 公益创业教育推进之方略

3.1 大力培育创新型公益文化氛围,形成良好的公益创业及教育生态系统

公益创业需要孕育和发展的土壤、环境和氛围。公益创业是知识教育、能力教育,更是素质教育,它不仅致力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培养感恩、社会责任感、担当、付出等企业家精神。可以说,社会使命感与责任感、公益精神与创新精神的企业家精神才是公益创业之本质和灵魂所在。在当前对公益创业产生质疑疑问和舆论环境不容乐观的背景下,高校公益创业教育要想真正激发发展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创造力,培育公益类创新人才,就必须从培育公益创新的文化氛围入手。公益创新文化氛围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润物细无声的由量变到质量的长期积累酝酿过程,高校可从长远发展,统筹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将培养公益创新型人才纳入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质量体系之中,从观念、制度、行为、举措四大层面构建完备的公益创新文化氛围,提高育人质量和效果。

3.2 构建新闻媒体、高校、政府、社会于一体的社会支撑体系,优化创业社会环境

当前,公益创业呼声高,但实际支持率低,创业主体普遍存在践行力和动力不足。社会对公益创业的支持力度弱,公益创业的舆论环境和生态环境不容乐观,公益创业的生态系统有待改善。不少创业者甚至陷入“孤独无援”和“四面楚歌”的境地。不少地方的政府将公益创业“扶上马”,却“未能好好送一程”,有的地方政府对公益创业是“雷声大、雨点小”,最后,不少公益创业组织“自生自灭”,创业者心生心灰意冷。

以社会责任和社会使命为联结纽带,通过内外环境和创业系统内部诸要素的良性互动,共同发力,形成由新闻媒体、政府、高校、民间公益组织和社会企业参与为系统为一体的社会支撑体系,优化创业生态环境。

1)新闻媒体:公益创业的先行者。自媒体时代,新闻媒体应利用“互联网+”时代舆论“发声”“亮剑”“喉舌”的功能,走在时代前列,大力介绍、宣传公益创业的优秀人物和先进典型,加强公益创业的舆论宣传和引导,以主流引导潮流,引导舆论导向,为全社会树立营造公益创业的学习榜样和氛围,为公益创业教育奠定理论和舆论基础;

2)高校:大学生公益创业的推进主导者。公益创业在培养学生公益意识与能力的同时,也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公益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的统一、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统一,具有长远的意义。因此,高校应积极支持和营造支持创新的校园文化理念,营造自主创新、鼓励公益创业的文化氛围;积极推动公益孵化项目、计划、公益筹集和公益众投,培育公益创业实操和服务社会的锻炼机会,进一步推进创业教育的成果孵化转化。在行为层面上,注重公益创业型人才培养,通过公益创业类课程、社团、校园文化、公益类活动等载体促进公益创业培育。

3)政府:大学生公益创业的有力推动者。政府应树立公共服务至上的原则,处理划清好“有为”和“无为”的关系和界限,充当好公益创业信息提供者、监督者、服务者和协调者的职能功能,做到“守土有责”,统筹协调、宏观调控、稳步推进。颁布制定专门的地方法规,实施公益创业支持制度、培育计划。通过扎实有效的项目遴选和评估机制,确定资助和培育对象,可将预期可持续性创造社会价值的公益创业项目先扶上马,再送一程,规范和支持公益创业活动,加大对公益创业的支持扶植力度和有力的政策支持,成为公益创业及公益创业教育的有力推动者。

4)社会:大学生公益创业的宽容接纳者和参与者。公益创业主要集中于教育、环保、医疗卫生、养老、社区服务、抗震救灾等社会问题领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和社会性。由此,在未来社会有效治理和公共服务方面,公益创业势在必行且大有作为。但是,与传统的商业创业相比较,公益领域几乎都是经济效益低下的领域,面临资本投入周期较长、回报率低的困境和难题。所以如果仅从市场效果或“物化”角度来考量效应,大学生公益创业成效和成功率是相当低的。但从社会发展进步的长远角度看,公益创业有利于社会文明进步。所以,社会长远应以接纳和宽容的心态接纳公益创业者,社会要有宽容公益创业和公益创业者失败的社会心理准备。

4 结束语

公益创业既是社会企业的重大创新,又是公益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未来,需要公益创业者,也需要公益创业教育。我们期待也希望公益创业和公益创业教育一路前行,越走越好!

参考文献

[1]唐亚阳.公益创业学概论[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21-58.

[2]胡鑫.什么是“Social entrepreneurship”(公益创业)[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双月刊),2006(2):23-27.

[3]曾德明,汪忠,孙耀吾.高校公益创业与创新人才培育探索[J].金融经济,2009(6):17-18.

作者简介

李文辉,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师,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研究。

猜你喜欢
推进策略创新
浅析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推进策略
新常态下实现外资高水平引进来的影响因素及推进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