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绩效管理是一个高层次、高难度的工程,通过对国内外绩效管理研究现状的对比发现,国外绩效管理虽然各具特色和优势,但同样也不尽完善,存在着相对的不足,鉴于中国国情、省情、市情与国外的不同,以及我国医疗机构自身的特殊性,我们并没有国外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中国医疗机构绩效管理制度的创新需要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医院绩效管理体系。
关键词:绩效管理;现状;公立医院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委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5SKG026)。
1 绩效管理国外研究概况
20世纪70年代后期提出现代的“绩效管理”概念。80年代后半期和90年代早期随着人们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研究的重视,绩效管理逐步成为一个被广泛认可的管理理论 。
戴维(David)[1]20世纪90年代,为了适应世界发展的趋势和需求,大批的企业急需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系统。认为评估系统需要包括经济和非经济因素的考量。这个时期尤其注重非经济因素的考量,有研究者尝试通过建立绩效评估框架运用的典型案例讨论,发现绩效评估体系的框架存在的潜在优势和缺陷。
谢里丹(Sheridan)[2]指出,在全球化竞争趋势的影响下,企业的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重要的举措,其中之一就是在绩效管理中引入非经济性的评估措施。这种方式,成为20世纪90年代企业发展的一种主流趋势。它克服了传统的只采取经济性评估措施的局限。非经济性绩效评估有以下优点,及时性、可测量、准确、有意义、灵活性,缺陷在于企业可采用的非经济性的考核指标有很多,如何从其中选择需要的指标来运用。
马斯克尔(Maskell)[3]等指出,绩效评估一直被用来反映组织的经营状况,最先引入到实践的是企业。两种最有效的组织绩效评估工具是平衡积分卡和马尔科姆波多里奇卓越绩效准则。平衡积分卡可以帮助识别与组织的愿景和战略目标相符的措施,帮助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协调一致,有研究者卡普兰和诺顿通过实证研究证明这种方法是切实有效的。
马丁(Martin)[4]等报道提出,绩效考核系统趋向于评价出一年中表现的“优秀”级别,但事实上,这样做不便于管理措施的比较,并指出有必要定期对绩效评估体系进行控制和调整。
伊万斯(Evans)[5]指出绩效评估系统是很有效的,依赖于适当的评估策略和方法的选择。但很多组织没有有效运用。研究者通过调查显示,拥有成熟的绩效评估系统的组织自报告在顾客满意度、市场占有率、经济效益指标方面的效果更好。
罗伯茨(Roberts)[6]指出绩效评估的参与系统强调评价者和评价对象之间的互动和讨论,为二者之间建立了一种更人性化、更道德化的关系提供了可能。因此,沟通是提高计划制定质量的首要因素。
2 绩效管理国内研究概况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都纷纷开始探讨企业应如何实行绩效管理。1999年6月,我国财政部、国家经贸委、人事部、国家计委联合颁布了企业效绩评价体系,提出了企业开展效绩评价的战略部署,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以绩效评价为核心的绩效管理工作的初步探索性阶段。
马进[7]利用现代绩效管理工具平衡记分卡的理论和原理,创建了医院平衡记分卡,进行医院战略管理和绩效评估。从理论上讨论了用平衡记分卡对医院进行管理,有利于实现医院战略显示化管理,有利于医院的管理聚焦战略实施。
马月耳[8]分析了医院管理的现状,经历了从形式上的绩效管理到管理逐步科学化、规范化的变化。作者结合该省某三甲医院绩效管理体系改进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倡对医院进行全面质量管理,运用全面绩效记分卡作为对医院进行绩效管理的理念。
郭爱群[9]着重探讨了绩效管理在对培养医院核心竞争力方面的重要作用。作者指出如果能通过从长远战略出发、强化职工责任意识、注重员工激励、综合运用绩效管理才能促进核心竞争力的增长,有利于医院的长远发展。
李申生等[10]从理论层面探讨了可将绩效管理运用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内部管理。强调对绩效管理中人的作用、沟通的连续性、绩效表现的记录、绩效的考核等环节的把握。提出绩效管理有利于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整体业绩。
许多研究者对绩效管理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针对绩效管理理论自身存在的局陷尝试对其进一步的完善,并在此基础上对绩效管理的工具-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扩展和创新;有的研究者提倡绩效管理理论引入了不同领域,商业、教育业、医学界、公共卫生等;也有的研究者对创建的指标体系进行了实际运用,但研究指标体系具体运用的案例相对较少,且指标体系实施后效果的描述相对不足。
参考文献
[1]A framework for auditing and enhancing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systems. David Medori and Derek Steeple Coventry University, Coventry, UK
[2]Sheridan, J.H. (1990), World clas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Week, Vol. 239 No. 13, pp. 36-46
[3]Maskell, B.H., 1991.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for world class manufacturing. Productivity Press, Portland, OR, USA
[4]Martin, D. C. & Bartol, K. M., (1998). Performance appraisal: Maintaining system effectiveness. Public Personel Management, 27(2), 233.
[5]An exploratory study of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systems and relationships with performance results James R. Evans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22 (2004) 219–232
[6]Roberts, G. E. (2003). Employee performance appraisal system participation: A technique that works. Public Personnel Management, 32(1), 89.
[7]馬进,孔巍.应用平衡记分卡实施医院战略管理[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11):732-735
[8]马月耳.医院绩效管理的探讨[J].中国卫生经济,2007,26(7):49-52.
[9]郭爱群,李志明.绩效管理与医院核心竞争力[J].中国卫生经济,2005,24(2):78-79.
[10]李申生,王书军.建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绩效管理系统[J].中国公共卫生,2004,20(9):1138.
作者简介
刘丹(1981-),女,讲师,研究方向:医院管理与卫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