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倩 刘芳 张玉
摘 要:公共图书馆作为保护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开发文献资源、传递知识信息的重要机构,承担着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和义务。本文主要分析和研究了公共图书馆与分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措施。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
1 公共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
1.1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公共图书馆的职责所在
我国201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第四章第三十五条规定: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研究机构、保护机构以及利用财政性资金举办的文艺表演团体、演出场所经营单位等,应当根据各自业务范围,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研究、学术交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宣传、展示。之前国务院的《关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也多次提出各级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要积极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展示。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单位,担负着保护人类遗产和社会教育的职能,应该积极投身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去,这是法律要求、文化担当,更是公共图书馆的职责所在。
1.2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拓宽了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人为核心,通过人的活动来展现,这一活态性要求公共图书馆对其的保护一方面要从资料的保存入手,另一方面要从活动的开展入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众多,在保护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复合资料,有文献、音频、视频、图片等,这必将大大丰富公共图书馆的馆藏。同时,图书馆要利用好自己这一公共文化活动空间,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展社会教育、文化娱乐等功能结合起来,举办展览、沙龙、讲座、培训班等主题活动来宣传、推广和传承非遗,这也将大大拓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空间,丰富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形式,提升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
2 公共图书馆在服务非遗保护和传承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服务理念传统
服务意识决定了服务方向,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对于参与非遗保护服务理念传统。服务非遗保护与传承目的性不强,不重视专业人才培养。没有专业人员收集地方文献资料,缺少专业和方向性,导致收集非遗档案资料不太完善,档案资料库没有系统整理,可利用性不强。开展的有关非遗传承的讲座、展览活动,目的性与主动性不强,效果差强人意。
2.2 服务范围狭窄
目前,公共图书馆参与非遗的保护工作较少,主要是在资料收集和宣传展示方面。各级政府的非遗保护与传承专项资金一般下发到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保护单位或传承人而不是图书馆。公共图书馆没有非遗保护专项经费因而决定了参与度有限。我国公共图书馆工作形式较单一,目前开展的服务内容仅在档案库建设、宣传推广方面发挥了作用。
2.3 服务能力不强
经费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经费不足一直是公共图书馆普遍面临的问题。网购过图书馆每年购书等经费相对较少,在没有其他经费支持下在非遗方面的服务能力受到很大制约。此外,我国公共图书馆普遍存在人员不足而且年龄结构老化、技术能力有限、缺乏专业人员等因素,导致服务非遗保护和传承的能力不强。
3 促进公共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主要措施
3.1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在国家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公共图书馆作为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建设公共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小过在现实情况中,大多数地区对经济的建设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公共图书馆的建设,这就导致图书馆的发展缺少资金支持,制约了其服务效能的提升,所以必须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地区重视,为其发展创建良好的环境。我国已经实行了公共图书馆法,该法不仅加强了对政府公共图书馆的管理,促进了各地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还对人民的公共读书阅览权起到了定的保障作用。虽然我国针对公共图书馆已经出台了部分法律法规,但是现存的法规只针对其性质、功能和用途等进行了规范,对于些更为具体的比如图书馆举办活动,依靠部法律是解决小了的。所以,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并且在法律法规制定和实施中要充分结合公共图书馆的现实情况,形成科学的公共图书馆法律体系。
3.2 提高管理队伍素质
职业素质对每个社会工作者末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对图书管理人员也是样,要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能,就要提升整个图书管理队伍的职业素质。这就要求图书管理人员在口常的工作生活中,应积极主动地进行心理暗示及自我教育,培养爱岗敬业的精神,意识到图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决定了其会以什么样的态度服务大众,所以管理人员在培养自身职业道德的同时,牢记以人为本的宗旨,在服务中积极解决读者的问题,用阳光真诚的态度服务读者,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保持公共图书馆的健康发展态势。除此之外,专业素质是图书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木素质,该素质包括图书管理知识及电子和纸质书籍文献的分类能力、管理能力。只有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知识及技能水平,才能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能。
3.3 开展多元化非遗宣传和传承活动
非遗传承活动是重要的保护形式,公共图书馆在传承这个环节要发挥其重要作用,以“请进来,走出去”模式开展传承活动。衢州市图书馆(中国儒学馆)可以申报建立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联合非遗中心、非遗保护单位、民间艺术家协会等机构团体,把非遗传承人和传承活动请进儒学馆,利用文献、数字资源库、儒学馆场地等资源开展多元化的传承培训活动。培训活动之外,可以利用场地优势开展非遗衍生品设计比赛和展销活动,利用柯山展窗、柯山讲坛平台开展非遗知识展览和讲座。同时,公共图书馆还可以主动走出去,积极融入当地的非遗建设工作中去,通过参与非遗保护和传承活动培养非遗专业人才。在流动图书馆送文化下乡服务的基础上,同时开展非遗宣传活动,通过广邀群众参与,互动形式开展宣扬传统文化的特色服务。
3.4 引用科技手段促进非遗保护与传承
长期以来,我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主要采用传统手段,比如收集文本、保護传承人、公布各级非遗项目名录、带徒传承等,很少利用高科技手段。可在建立衢州非遗数据库的基础上引进三维投影互动等技术,读者可以通过游戏互动形式了解非遗,加大非遗保护宣传效果和创新传承模式。实现移动图书馆、电视图书馆与非遗数据库的无缝对接,读者可通过手机或电视获得非遗信息资源。还可以把文化遗产、口头的民间故事制作成微视频、动画片等形式进行宣传和传承。
3.5 举办演出,打造表演舞台
在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特别是表演艺术类的项目,需要有一定数量的观众和听众才能更好地显示、传播、传承其文化价值。公共图书馆应利用多功能厅功能丰富、设备齐全的优势,为这些地方特色非遗项目打造表演舞台。
4 结语
在新时期图书馆内外环境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图书馆的自我发展需要拓展思路,要利用新技术提升图书馆业务服务水平,促进图书馆转型,提高数字时代图书馆的存在价值,将图书馆打造成知识中心、学习中心、交流中心和活动中心。在进行社会化管理和服务的同时,不仅要注意保持公共图书馆服务宗旨不变,也要继续发挥知识导航的作用。在改革环境中,公共图书馆既要有自我完善的自觉也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这样才能避免被边缘化,并始终保持“领军地位”。
参考文献
[1]许鑫,赵嘉伦.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建议[J].图书情报工作,2014(2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