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
古语讲,过犹不及,这话用在养生保健上,用在玩上,同样适用。
不管是打扑克、打麻将、打羽毛球、打乒乓球,还是游泳、登山、跑马拉松、练太极拳,各种娱乐休闲方式都计算在内,别追求极致,把握一个度,最重要。蜻蜓点水式的,不过瘾,也达不到锻炼休闲的目的;但要发生沉迷,像小学生打游戏一样,那结果可能就得不偿失了。
前些天听同学讲,他一个亲戚,原本看上去身体挺棒的,却犯了急病被送医院抢救,命总算保住了,却留下严重的后遗症,让这位亲戚悔不当初。
为啥会这样,总有个诱因吧?我问。
没错,因为他连续打了三天三夜麻将,在第四天早晨突然出现一个大胡,他手里拿着麻将牌就栽倒了——紧急送医,诊断为脑卒中,疑为过度疲劳所致。经抢救,命留下了,但日后的生活质量可谓一言难尽。
原本是想和大家一起娱乐一下,因为没有把握好度,玩过了,不幸中的万幸,救得及时,挽救了生命。
其实,类似的事情有很多,有的甚至连后悔的机会都不给留。
为啥强调不管玩啥都要有节制呢?是因为人的承受能力是写入遗传基因的,身体的器官功能都是有使用限度的,不可任性而为的——如果任性,那么,能收获到的,就是器官的疯狂“报复”,得病,让人难受,乃至生不如死,最后,器官会停止工作,不管你有多大能力,都是无法逆天改命的。
可能会有人质疑,那运动员可以参加高强度比赛,却少有发生意外的,怎么解释?
这很简单的。运动员通过人为的训练,某些器官功能得到强化,也就是说,人为地提高了人体器官的承受上限,当然可以在短期内做出常人无法做出的运动项目,而不至于出问题。但也很少有人能完美地度过后半生,运动员的各种伤病从哪里来的?好多不是爹妈给的,是后天的经历造成的。
既然运动员可以提高器官承受能力的上限,那么常人为何不可?很简单,这个世界上,不是谁都可以当运动员的,不是想当就能当的。原因很简单,不具备先天的素质,或者说具备相应的潜质,如果被选为运动员,不是选择者看走眼,就是被选择者被练废了。所谓的慧眼识英才,就是某个人的先天条件好,有可以通过训练提升的空间,这才有可能被选为运动员的。
历览古今长寿者,看看有多少运动员?也许,这是受职业影响,不排除有特例。但特例没有代表意义。
既然想通過锻炼或者各种娱乐方式来实现健康长寿,那么,就应该注意,别因为一时兴起,就要感情不要感觉,要风度不要温度,要任性不要理性,就算偶尔放纵一次,可能带来的都是一生无法挽回的伤害和损失。
玩,没错。娱乐,没问题。锻炼,没说的。但要注意自身的能力,有十分用七分,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逞能,不作,这才能实现自己的初衷。
麻将好玩,玩几个小时就行了,就是职业玩家,也没有连续几天几夜玩的,那是玩命。因为沉迷玩麻将或其他休闲运动致病或者诱发疾病,尽管经常出现,可真正在意的,似乎不多。
玩,有个前提,一定要知道自己为啥要玩。有些人开始很清楚,可玩着玩着就抵挡不住欲望或情绪,信马由缰了。还有些人是为了健康,竭力控制自己不做这不做那,使生活变得索然无味,为了活着而活着,这个不敢吃那个不敢吃,这不能玩那不能玩,每日生活在各种规矩和限制中,活得很累,也没啥意思。
编辑/张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