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志国
这一天,我接待了刘华的预约来访。刘华四十岁出头,正是年富力强的好年华,却说因为身体有病,自己开不了车,只好由朋友负责接送。刘华究竟病状如何?
落座后,愁眉不展的刘华这样诉说自己的病症:“您看我挺好的吧?但是,我感觉病得不轻,主要是脑子不好,心脏不好。平时常会感觉全身乏力,前胸后背难受,浑身难受,没精打采,迷迷糊糊。发作起来的时候,就更厉害了,心慌,胸闷,气短,难受死了,有时候真的感觉自己好像要死了。我自己开不了车,也骑不了车,我怕脑子出问题,怕心脏出问题,怕路上出事。所以,我让朋友带我来了。”
我顺势问道:“既然身体有病,一定去过医院吧?”
刘华打开了话头:“您可说对了。自从闹病之后,医院可没少跑,医生可没少看。中医,西医,本地的,外地的,小医院,大医院,这些日子,差不多总是跑医院了。脑科,胸科,心内科,连耳鼻喉科都看了,检查结果都没有发现什么问题。这两个月来,花了不少钱,吃了不少药,但是,我感觉都没管事。说起来您别笑话,我实话实说,也是有病乱投医吧,还看过几次巫婆神汉,结果也是没管事。這样治来治去,让自己和家人都越来越心里没底了。这时候,才有朋友提议,总治不好,是不是要看看心理专家?我这才联系上您。您看我这究竟是怎么啦?”
我笑了:“你的意思是说,过去没有进行过心理求助,是没往心理方面想,所以才没有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这些日子跑医院,看医生,诊断,吃药,身体的症状总也没好,才促使自己开始从心理方面来考虑自己的问题了。是这样吗?”
刘华点头:“是的,我心里是感觉自己好像心理出问题了。所以,找到您的电话,赶紧找您来了。请您帮帮我……”
我肯定说:“能从心理方面来考虑自己的问题,这很好。不用着急,我们来共同想办法。请说说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这些症状的?”
刘华回忆道:“说起来很长时间了,有好几年了吧?对,有好几年了。几年来,陆陆续续闹过几次,不过那时候比较轻,闹一阵就过去了……”
“你说好几年了?这几年来,自己生活有什么事情发生吗?”
刘华好像遇到了知音:“您可问着了,事情太多了,真是一件接一件。最先是我离婚。离婚之后又再婚。再婚妻子有个女儿,离婚的时候断给父亲了,可是生父不肯负担孩子的学费,这样我又把孩子的户口转过来,我来负担孩子学费。随后是母亲胯骨闹病,反反复复住院治疗。随后,自己的孩子开电动车,又把一个老太太撞了。过去还有父亲帮我,最近父亲骨质增生严重了,也不能做多少事情了。至于平时的小事,就甭说了。摊上这些事儿,您说哪件事不够愁人的?”
我推了推水杯:“这些事儿让自己感到很有压力?”
刘华沉重地点头:“是,接二连三的,这些事儿压得我快承受不住了……”
我接过话来:“于是,伴随这些事情就出现了这些身体症状?”
“是,我的病好像就是跟着这些事情来的……”
“每当身体闹病的时候,会感觉怎样呢?”
刘华想想说:“自从我身体闹这些毛病,家人对我更关心了。妻子说,你可别累坏了,家里的活我来干,你回家多休息。父母也更心疼我,尽心尽力帮我。孩子们也都更懂事了,有好吃的,也都知道让着我,我好像成了个孩子。总之吧,我一犯病,就可以得到家人的照顾,心里就顾不上发愁的事了,就感觉轻松了许多……”
“最近一次犯病,是什么时候?”
刘华忽然有所领悟地说:“最近一次是两个月前。现在想想,我都知道原因了。那天,我在牌桌上输了好几百,当时没咋样,可回到家里就犯病了,心慌,胸闷,气短,上气不接下气,真的感觉自己就要死了。家人吓坏了,赶紧送我去了医院。医生最终也没有检查出什么问题,输点液,用点药,调节调节心率,调节调节呼吸,我就没事了。可是,从此我更担心这个毛病了。您看我的病究竟是怎么回事?”
至此可以判断,刘华的所谓症状,根本不是躯体疾病,而属于躯体化现象。
所谓躯体化现象,就是在遇到生活困境难以面对的时候,潜意识里会让心理压力转换成某种躯体症状。用一句形象的说法,叫做心病跑到身体上,是潜意识里在扮演病人。这是人在进行自我心理防卫,以减轻内心的痛苦和焦虑。人的自我心理防卫机制都是建立在潜意识中的,是不知不觉中使用的。扮演病人不是装病。扮演病人是无意的,是潜意识的活动,装病是有意的,是思想意识里的活动。
前面我们看到,刘华的生活中面临一个又一个难题,用专业的话说,面临一个又一个应激事件。这些应激事件,都会对人构成心理冲击,形成心理压力。应激事件接二连三,导致心理压力不断累积。而最近这次输钱事件,给他的心理压力就更是显而易见的了,好像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那根稻草,终于让他承受不了了。承受不了了怎么办?心灵就要寻求逃避。逃避到哪里?病症,往往是最好的心灵避难所。一个人在中年的男人,也许只有躲到病里,才能让心灵得到的暂时解脱。于是,刘华开始扮演病人,出现了躯体化现象。这,其实是一种心理自我防卫机制。
解释了上面的意思,我说:“知道沙漠里的鸵鸟吗?据说当被敌人追赶而难以逃脱时,它的对策就是把头埋进沙里。因为既然难以面对眼前困境,怎么办?把头埋进沙中岂不就什么也看不见了?于是,暂时逃避了痛苦。因此,这种心理防卫机制也可以叫做鸵鸟策略。面对压力,借助躯体化现象扮演病人,就好像鸵鸟把头埋进沙中一样。能理解这个意思吗?”
刘华连连点头:“我知道了,我没病,我就是心理压力造成的。”
正如我所预料的,刘华转而问道:“可是,心理作用真的有这样大吗?”
我先介绍了一个心理暗示实验。实验以100个医学院学生为被试,分为两组。第一组分配了红色胶囊包装的兴奋剂,第二组则分配了蓝色胶囊包装的镇定剂。实际上胶囊里面的药粉却暗中调了包。结果两组被试的反应是,吃了红色胶囊的一组很兴奋,吃了蓝色胶囊的一组则很平静。可见,是不同的心理暗示影响了身体用药后的生化反应。随后,我又列举了一些事例和实验。
刘华深有领悟,确信自己没病,脸上终于有了轻松的笑容:“心理的作用是很大,我现在就好多了!”
我笑了:“如果说感觉最不好的时候是10分,那现在是……”
刘华想了想:“刚谈到一半的时候就剩五六分了,现在,也就还有两三分……”
任何心理问题的化解,都需要一个过程。为了帮助刘华后期进行自我调整,我们取得如下共识:一是确信自己没病,不断给自己积极心理暗示;二是不再扮演病人,不再跑医院看医生,包括尽快停药;三是学会适当宣泄,通过和家人朋友增进沟通,来化解心理压力;四是保持正常生活,面对症状迎难而上,该做什么做什么。
告辞的时候,刘华接受我的建议,决定回去的时候让朋友当乘客,自己当回司机。随后在电话里刘华高兴地告诉我,自己开车,果真一路平安。
编辑/张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