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真
培养学生用对方的眼睛看自己,用对方的心灵感受自己,与对方进行心理互换,显得多么重要。也只有这种建立在同理心上的溝通才能够在学生与教师间打开一条融通的康庄大道,才能让别人舒服,让自己丰盈。
自我中心、自以为是、归责他人……这是大家对00后孩子的基本感受。正因为如此,师生间很难达成价值共识。还因为不能“反求诸己”,导致师生很难展开坦诚和开放的沟通。师生冲突往往就此发生。
这不,就在前些日子,学生凡,被带到了我的办公室。和凡一同进入的是年级组长吴老师,也是凡的数学老师,他们都是满脸的愤怒、忧伤,双方都已经跌入情绪的低谷。这应该又是一起严重的师生冲突,我很明确地作出判断。为了缓和紧张气氛,我让他们都坐在办公室接待区的沙发上,并开始给他们煮茶。但吴老师的怒火并未因此而平息:“你怎么能这样呢?怎么能在上课时玩手机?不守规矩,违反纪律还不服从管教……”在吴老师的话语中,凡几近离经叛道。对于吴老师的责怪,凡始终一言不发,安静地坐着,面无表情。此时,“你不懂我伤得有多深”在他们内心涌动着,“你若懂我,该有多好”成了他们内心的渴望。
在吴老师教育凡的过程中,我大致听懂了事件发生的经过:凡在早读课玩着向同学借来的手机,吴老师两次站在教室外的窗口驻足提醒,但并没有引起凡的注意。这种“被无视”的不被尊重,激起了吴老师的怒火。他冲进教室,强制没收了手机,而且在教室里大声教训呵斥,吴老师一连串的举动瞬间引燃激烈的冲突——凡生气地将课桌上的课本扔进了教室卫生角的垃圾桶,互相争抢下的手机也被摔坏。
作为从事多年德育工作的副校长,此类师生冲突屡见不鲜。究其原因,那是因为我们没有以同理心的沟通姿态去处理冲突,缺少心与心的交流,不能共情。这种沟而不通的教育对话收获甚微。为了打开凡与吴老师之间融通的关系,我开始了与他们建立在同理心基础上的沟通。
一、侧耳倾听,让他人的内心温暖
成人通常会依据自己的知识、生活经验,或是思维定势对孩子进行主观判断。这种主观上的“自以为是”往往会在二者本可顺畅的交流中人为增添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避免矛盾的前提是倾听,而倾听的前提是放弃主观臆测,只有这样才能给“听”留出空间,才能建立起一条动态的交流回路。
茶可明目益思。在高度紧张的情绪下,一杯清茶确实能够让激动的情绪冷却下来。在吴老师回自己办公室后,我并无多言,只是不断地给凡添茶。待其冷静,我对凡说:“学校规定学生是不能在班级里玩手机的,吴老师从学校管理角度收缴你的手机没有过错。今天的事,能不能站在你的角度给个合理的解释?”为了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我还放下成人的姿态和她说:“在这儿无其他旁观者,但说无妨。”对于凡这类的学生来说,平等与民主似乎很遥远,在很多场合是不会有话语权的。对于这个难得的机会,凡不会放弃发泄不满的机会:“玩手机是我不对,但他收缴了手机也就算了,为什么还在全班同学面前不断地大声吼我?让我很没面子。”为了表示对她的理解,我应声:“这样啊!”她似乎感受到了我的专注和善意的回应。她又大胆往下说:“他经常不顾场合地大声吼我,老是和我过不去,我很反感,已经和他吵了好几次了。”倾听是一面镜子,可以照见学生的内心世界。看来,凡与吴老师的矛盾由来已久,积怨颇深。我又给她加了茶,继续关心地问道:“那又为什么把书全部扔到卫生角的垃圾桶里呢?”“他冲着我喊,不要上他的课,我本来就不想上,气头上就把桌面上的课本给扔了。”
倾听和尊重,是对话的前提。倾听的目的是设身处地理解他人感受并作出相应的情绪反应。我不断地用“嗯”“这样啊”等词回应,以表示对凡情绪的理解和事件的关注。对于凡来说:有人懂我,确实很好。
二、换位思考,让自己的天空长蓝
倾听,对进一步的沟通预铺一条平坦顺畅的道路,也是培养同理心的开始。为了让凡能够体会到吴老师的想法和情绪,理解吴老师的立场和感受,并能站在吴老师的角度思考问题。我决定和凡进一步地沟通,在学生和教师间融通一条“感受他人感受”的康庄大道。
“我和吴老师是多年的同事了,吴老师能够从外校调到我们学校,还有个故事:前些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吴老师被请到我们学校代课,他上课的高音量响彻整个校园,课堂上充满激情的表现被上任张校长所关注,张校长甚是喜欢,就把他‘挖到了我们学校。”凡似乎听出了我的弦外之音。“其实,他平常和同事间的交流也是大嗓门的,我们已经习以为常了。”我继续说。沟通需要准确地传递信息,这是换位思考的前提。此时,我故意问凡:“你和吴老师共处两年多了,他在教育学生时,是不是只是对你一个人发脾气吼过?”被我一提,凡似乎有所醒悟:“好像不只是对我,他对很多人都这样。”我笑了笑说:“就是嘛!吴老师不是和你过不去,而是吴老师的个性使然,他的高嗓门在我们同事中是出了名的。”当我们能够引导被沟通者改变思维方式并与对方联系起来时,就会多了一些理解和宽容,就能拉近和改善沟通双方的关系,接纳就可产生,换位也就开始了。
我又对凡说:“学习是你自己的事,不上吴老师的课,是自己的损失。更何况,吴老师能够关注你的不良行为,并且愿意提醒你纠正,那是因为他还关心你,仍然把你当成自己的学生,希望你有所改变。”为了让凡能够理解吴老师未表达的情感、思维和动机,我给凡举了道理浅显的生活例子:“在医院里,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医生对病人的态度往往有两种:一种是对于可以医治的病人,医生会很负责,不推诿地诊断病情,开出药方。如果病情超出他的医术或无药可救时,就会提出转院,或摆手示意回家去吧。”讲到这儿,凡豁然。这让凡懂得了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往往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去体会、去感受、去了解。
三、欣赏称赞,让对方的心情明亮
同理心的沟通还要看到一个人生存的四个需要,即除被尊重、被关爱以外,还需被肯定、被欣赏。为了能与凡从内心深处沟通,我又对凡讲起了班主任余老师对她赞誉有加的事情,认为凡进步很大。听到这些,凡脸上溢满喜悦。我想,她的世界此时应该充满了阳光。
这时我对凡说:“有一种好叫作严而有爱。你不要只看吴老师平常对你和其他同学吼来吼去,不给好脸色看,其实他也有心细如发的一面。你的数学成绩的点滴进步,课堂纪律的突然好转,作业有几次不缺交了,突然向他提问……他都会在其他老师面前细数你的好。只是这些从未对你提及。”
我的话,让凡与吴老师的距离又近了些。在任何可能的时候,向对方的进步表现和积极品质表示欣赏和称赞,沟通双方的距离就会更近一些,更容易产生理解和共情。矛盾與误解自然就可能消融,谅解了他人,修正自己也就不远了。
四、担责道歉,让彼此的矛盾消融
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需要别人的谅解和宽容。敢于担责和道歉可以让彼此的矛盾融通。通过以上的沟通,凡已经对吴老师的言语、情绪、行为、动机和逻辑思维有了充分的理解。我对凡说:“你要给吴老师道个歉,至于怎么说,我想应该不用教你了,相信你是知道怎么做的。”我没有马上让凡去,而是让她继续呆在我的办公室,再次理顺自己因为什么心理以致有这种行为,从而厘清能够让吴老师产生共鸣的道歉。
这让我有了和吴老师交换意见的时间。走进吴老师的办公室,我传递了凡对此事件的感受,简单交流了凡的转变,并婉转点出:命令、控制、警告、威胁、指责等一些缺乏同理心的师生沟通方式无助于事件的解决,更无益教育效果的达成,还会让学生的心灵受到伤害,甚至可能发生严重的师生冲突。当然,我也不忘与之探索教育之道,我与吴老师交流:“最好的教育总是发生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专业中最重要的技能之一,‘亲其师,信其道是我们要坚信的教育原则。对于凡这样相对另类的学生,要让真正的教育在他们身上发生,以批评为主的教育方式是不起作用的。我们必须站在对方的立场走近学生,才能读懂学生。发现这些学生不良行为背后的原因,读懂他们的内心世界,平等相待、发现亮点、善意表达、尊重理解永远是教育的金科玉律。”具有多年从教经历的吴老师,对我善意的提醒和表达能够深切认同,正视自己的教育问题。
接着,我让凡走进吴老师的办公室,自我批评、互相致歉成了他们的交流方式,真正的沟通发生了。
建立在同理心基础上的沟通,让凡与吴老师都明白了:人都会犯错,本着万事都有缘由的道理去觉察、去体会、去理解,就能够想明白,就不会处处责怪、讥讽、抱怨、挑剔对方,鼓励、欣赏、体谅、支持就会多起来,自然而然就会生长出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
在现今的校园里,面对越来越有个性的孩子们,师生间的沟通异常重要。培养学生用对方的眼睛看自己,用对方的心灵感受自己,与对方进行心理互换,显得多么重要。也只有这种建立在同理心上的沟通才能够在学生与教师间打开一条融通的康庄大道,才能让别人舒服,让自己丰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