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个大学生的角度浅谈中日教育之比较

2019-06-17 02:08孙帅
商情 2019年16期
关键词:能力培养

孙帅

【摘要】中国的教育需要一些融合。日本教育的发展进程及教育制度还是有些可以借鉴的。一个国家要想保持在世界范围内的领先地位,教育的领先是势在必行的。

【关键词】中日教育对比 能力培养 教育融合

“教育”一词来源于孟子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拉丁语educate,是西方“教育”一词的来源,意思是“引出”。社会根据受教育程度选拔人才。人通过受教育实现社会地位的变迁。教育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發展而发展,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中国目前的教育模式普遍被认为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即多学,多练,多记,多考,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获取,学习行为和接受能力等方面。比如大学的四、六级英语考试、日语等级考试等等,针对性的试题多练习、反复刷题,自然而然就会做了。对比西方教育,它更着重培养学生的爱好,并以此进行相应的启迪和延伸。诚然,在此我并不认为中国式教育不如西方教育,而是中国式教育和西方式教育确实有很大的不同。

出于自己对日本这个邻国的关注,再加上自己学的是日语专业,参加过一些关于日本教育的讲座及活动,对此我浅谈一下中日教育对比。

首先,日本的教育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从7世纪中叶以后,日本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日本在学习中国古代文化教育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体系。而日本的教育振兴始于日本著名的“明治维新”时期。教育改革的特点是大兴教育。在明治初期,日本政府就拨出巨额经费,兴办科技教育,特别重视初等教育、职业教育及高等教育,可谓是全面而系统。此时期的教育改革为日本从一个没落的封建国家成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为以后赶超欧美国家,成为经济强国奠定了基础。

中国早期的教育制度是科举制。科举制是中国古代读书人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始于隋朝,完备于唐朝,改革于宋朝,鼎盛于明朝,终于清末,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而中国的教育现代化的起步晚于欧美,大致与日本、印度处于同一时期,始于清朝末年。19世纪60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开启了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洋务派所办的洋务教育具有一定的封建性和对外依赖性,但它第一次对传统的封建教育实行了改革,开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先声,它传播了科学技术知识,开创了社会风气,培养了中国第一批科学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促成了中国近代教育的飞跃,推动了近代教育的发展,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不容忽视。但与我们的近邻日本相比,此时期的中国的教育现代化进程甚慢。

日本教育相较于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非常短,但是日本教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日本这个国家现代化的发展,进而在一段时间内日本的科技一直是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这是日本教育的成功。2018年世界诺贝尔奖的评选结果也验证了其实力。

日本比中国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日本的教育发展主要侧重于能力培养,减少过度考试竞争等,扩大了选修课的范围和比重。此后,日本又加强了对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我判断力等方面的培养。相信很多人从媒体上看到过日本的教育情景。它们的教育方式和我国的教育方式不太一样。如除了每天正常的上课,到了下午,他们会有“部活”,也就是我国学校里的社团活动,但是我国的社团活动管理松懈,而且很多时候不一定都有老师指导,甚至到了一些考试的前期可能会取消社团活动改为补课或者自习等等。日本的“部活”是有专门的老师进行培训,并且进行了非常严格的考察,同时国家层面每年也都会对一些“部活”的成果进行评选给予鼓励。日本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钻研以及创新精神。

其次,教育的整体理念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日本的教育多多少少都可以看到美国教育的一些身影,二战后,在美国的操纵下,日本教育参照美国教育理念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通过历次改革,日本确定了其现代化教育体制。而谈及中国的教育整体理念,“考高分”这三个字应该是最恰当不过的了。考试在中国教育中的地位被无限放大了,教育偏重于应试,而对实际操作及应用等方面明显偏弱。“考高分”是知识灌输和答题技巧的一种具体体现,也是中国教育较为严重的问题之一。难道“考高分”不对吗?首先我肯定认为是对的,考了高分才能代表你学会了,同时你也掌握了相对应的知识。但是高分并不能够代表能力高,目前高分低能的情况普遍存在。公正地说,中国的教育制度决不是一无是处,它的存在有它的客观历史条件,可以说它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尽可能地维持了相对公平的原则。

此外,教育应当遵从着以人为本。个人认为老师或者辅导员这个角色也是教育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应注重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不应该只注重于学生的考试成绩。随着社会转型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生态度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造成了部分学生理论上的困惑、思想上的疑虑、心态上的失衡,价值观上的迷失和错乱。因此,辅导员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时,不能采取单一的说教、生硬的灌输、强制接受等传统的教育方式,而应针对不同时期和社会形势发展的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强化人生理想和信念的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硬性灌输向软性灌输的转变和显性教育向隐性教育的转变,形成施教者和被教者双向交流的教育模式,使矛盾和问题迎刃而解,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此浅谈中日教育的时候,中国教育确实是需要汲取他国的先进教育方式、方法,取其精华,为我所用。中国的教育需要一些融合,而不是一味地自我创新下去。一个国家要想进步,就要抓住历史机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才是一切竞争的核心,而人才的竞争最重要的就是教育的竞争。一个国家要想保持在世界范围内的领先地位,教育的领先是势在必行的!

猜你喜欢
能力培养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论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艺术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基于就业视角的中职烹饪专业教学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