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梅
【摘要】在初中教学中历史是重要的一门课程,在教育体系中有重要的地位,更能够影响升入高中后的文理科选择。随着当前的新课程的改革推进,初中的教学吸取了新的教学理念,历史学科也不例外。把史料知识的补充加入到历史教学中去,在实际教学中指出史料知识的重要性,合理恰当的运用,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理解与实践能力,是能够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益措施。
【关键词】史料 初中历史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6-0144-01
在历史教学中,仅仅让学生记住历史知识是不够的,还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史料知识拥有良好的历史意识与历史观。构成历史的材料就叫作史料,史料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遗留的痕迹。史料是用来研究历史根据的知识,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因素。由于课时等原因的限制,导致在历史教学中不能更广泛的让学生认识历史现象与历史背景,教师也很少运用到史料的资料依据。因此,必须时刻重视史料知识在课堂中的运用。
1.初中学生学习史料知识的现状
现如今,初中学生主要通过课本上的一些记载文字与图片的史料来学习历史,因此,要想学好历史这门课程,就必须重视史料的学习,因为史料是学习历史的重要环节。初中生刚接触历史的时候,会遇到很多史料都是文言文的形式,因此导致很多学生不喜欢学史料,很多老师不重视这一现象,以为学生可以自己读懂文言文,其实并非如此,由于很多学生读不懂,所有会对史料越来越抗拒,也就不会具有主动性的自己去学习历史。大部分学生由于读不懂就放弃了,不会主动去问老师。这样的后果就是学生不理解史料,做不出题,抗拒学习史料,认为历史难学。我们要改变这一现象的发生。
2.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必要性
2.1扩充历史教学知识
历史教材中包含的内容十分有限,历史教材一旦编制完成,就会具有连续性与固定性,因为历史教材更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即便会加入部分案例与图片,也不会把大段的史料加入到教材里。但经常考试的时候会出现一种现象,就是很多考题都会考到平时课本上基本没有的史料知识,如果这些史料知识教师没有进行补充,学生是不会自己看到的,因此会导致学生不懂的怎么答题,用什么知识答题。况且,由于历史是很久远的事情,学生很多时候是不能理解里面的政策与习俗的,教师应该及时补充相对应的史料知识,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促进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2.2培養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能够合理运用这些知识来应对并解决现实中发生的问题。史料知识的学习就能够让学生自己对历史有所见解,能够促进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但是,部分老师在传授重点历史知识的时候就采用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历史,对于史料知识的教授很少。所有大部分学生会认为学习历史就是死记硬背,就是枯燥的,增加学习负担,感受不到学习历史的乐趣。教师若能合理的运用史料来进行教学,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能够主动性的进行思考与探索,进而增强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3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能力
现如今的学生,大多数都习惯于老师的要求,会惯性的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自己的学习,老师没有讲到的,学生自己也意识不到,导致大部分学生在面对一些探究性的题目时并不擅长分析与作答,这对于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不利的。在历史教学中,对运用史料知识来进行引用与引导,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通过对史料的阅读能够加深对于历史发展的了解,促进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的开发,使得学生能够形成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3.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在历史教学中,引入史料,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历史知识。但史料也不是随意引入的,它应该根据教学内容而展开,在合适的地方引入必要的史料知识。史料可以引入难点、重点、结论以及难以理解的观点等。
运用史料,可以增强学生对于历史的真实感,史料是对历史的真实反映。史料的形式有很多,其中有文件原文、当事人回忆等的文字材料,还有各种数据、影视片、图片、录音、实物等。这些都是能够让初中生认识到历史是真实存在过的证据,这些就是史料。教师要运用正确的真实的史料,来引导学生增强历史真实感。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的学习引入史料是对学生的学习有更好帮助的,比以往传统灌溉式的教学方式明显更实用。虽然目前我国的初中历史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经验的不但积累与总结,它必然会对历史的学习产生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红艳.史料知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合理应用[J].新课程,2016,(09):73.
[2]陶媛.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乡土文化资源的思考与建议[D].华中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