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新课标的天文学基础课程构建初探

2019-06-17 11:34:42重庆市第三十七中学校400000
地理教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天文学天文课程标准

●谢 凯/重庆市第三十七中学校(400000)

●朱郴静/重庆市求精中学校(400010)

一、课程构建原则

1.教师主导原则

天文学知识具有一定难度,多数学生需要在教师引导下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起到主导性作用。另外,由于主要是地理教师在开展天文学课程,而高校对地理学科师范生关于天文学的培养不够,教师需自己对天文学基础相关内容进行先行研究和探索,再通过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2.学生主体原则

天文学基础是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开设的九门地理选修课程之一,面向对天文学有兴趣的学生开设,是一门在兴趣指引下学习的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更加重要。课程实施需考虑给予学生主动学习天文知识的时间与空间,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升天文兴趣,获得天文知识。

3.活动主线原则

教学实践证明,探究教学更能有效、全面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天文学课程的探究性极强,天文科普、天文演示、天文观测、天文制作等活动都是落实天文学基础课程的主要途径。组织参与丰富多彩的天文活动是进一步提升学生天文学习兴趣的抓手,也是发展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让地理实践能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地。

4.课堂主攻原则

浩瀚的宇宙是天文学的研究对象,有限的天文学基础知识是普遍的学情,课堂教学依旧是许多学生获取天文学理论知识最重要的窗口。将课堂教学定位作为落实天文学基础教学的主攻方向,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从知识传授型课堂向学生自主探究型课堂转变,让课堂回归奇妙的世界,让天文学基础课堂变得深邃而不失活力。

二、课程构建路径

1.课标引领

天文学是与地理学同等级别的自然学科,其知识范围极广,中学教师开设天文选修课程,必须以新课程标准对本部分知识的要求作为纲领。以辨认星座为例,究竟需要辨认哪些星座?掌握到什么程度?需要参照课标及其解读文本要求,对四季星空中北半天球主要星座进行辨认。

2.素养护航

在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是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将作为检验课程是否合理的关键。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确定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将为天文学基础课程的实施护航。天文学重视对天体系统空间环境的整体认知、相互关系与动态变化研究,综合思维要求颇高;天文学习要求掌握宇宙物质运动发展规律以及宇宙天体对人类的影响,人地协调观得以需求;天文研究对象涉及整个宇宙空间,要按不同的时空尺度对宇宙进行区域位置、空间分布格局等因素的认知;天文学基础课程重视学生对天文观测手段的掌握,地理实践力的内涵必须展现[1]。

3.理论奠基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不是所有内容都用同一种方法去教和学,天文学基础课程的落实需要扎实的教育基础理论和天文知识理论。教师需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发现适合的学习方法,划分出科学的天文知识层次。按照各种学习理论共同的内在特质可分为行为主义、认知主文、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等流派[2],各类学习理论适用于不同天文知识的教学,天体系统、宇宙大爆炸、开普勒三大定律等跨学科知识原理是天文学习的必备基础。学习理论基础是思想内核,知识理论基础是基本支撑,它们的落实为教学的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实践激趣

地理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要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地理工具,在室内、野外和社会的真实环境下,通过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获取地理信息,探索和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具备活动策划、实施等行为能力。当下,学生获得天文知识的机会非常少,我国现下天文教育结构导致基础教育很少涉及天文教学。为了满足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需要借助天文兴趣小组、天文社团等开展天文望远镜制作、日月观测、星空观测等实践活动,甚至于中学天文实践活动内容会超出课程标准体系要求。

5.虚拟增实

天文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研究对象是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天体,探索它们的运动和演化的规律,扩展人类对广阔宇宙空间中物质世界的认识,所涉及的内容时间、空间跨度广,时空关系错综复杂。根据中学天文教学内容特点可知,教学中需要借助一定的媒体与软件,直观、形象地展示与模拟各种天体以及天文现象,实时掌控天文研究机构公开的天文图像、数据资料,让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逼真效果,实现体验性学习,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天文学基础课程的实施,需要从教学目标、学习对象特征分析、环境分析、教学方式分析出发,依据“课标引领—素养护航—理论奠基—实践激趣—虚拟增实”五部曲,致力于改变传统天文教学方式,让天文教学内容简单且具体,为学生构建良好的自主学习空间,充分体现现代教学理念。

结合上一部分介绍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活动主线、课堂主攻”的构建原则,本文将构建基于地理新课程标准下“天文学基础课程‘四主五环’(图1)体系”,旨在为中学一线教师在天文学基础课程准备中提供参照,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建构一种高效的课程实施模式。

图1 天文学基础课程“四主五环”构建

三、参照体系构建

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天文学基础内容标准出发,结合笔者多年的天文学课程实践经验,按照构建目标、构建内容和构建途径三大版块梳理出天文学基础课程“四主五环”构建体系(见P47表1),为中学一线教师的天文学基础课程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表1 天文学基础课程“四主五环”构建体系

猜你喜欢
天文学天文课程标准
天文动手做/中国古天文系列 三星在天、在隅、在户
军事文摘(2024年4期)2024-01-09 09:08:34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辽宁教育(2022年19期)2022-11-18 07:21:44
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四大发现
军事文摘(2021年18期)2021-12-02 01:28:46
天文篇
圣斗士与古代天文学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一群“玩”天文的痴迷少年
学生天地(2016年31期)2016-04-16 05:16:00
现代天文学之传奇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语文知识(2014年10期)2014-02-28 2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