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试题聚焦

2019-06-17 11:34
地理教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太谷巨龙大桥

热点1:“港珠澳大桥”试题设计

●试题设计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车。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寿命最长、施工难度最大、沉管隧道最长、技术含量最高的跨海大桥。大桥的修建采用了世界上最高的防灾抗灾标准,并采用了我国自主研制的高性能材料,并利用沉管对接和外海造岛的形式保证大桥的稳定性。大桥设计使用寿命120年,目前全天车流量可达3 120次。

材料二:港珠澳大桥位于广东省伶仃洋区域内,淇澳岛和内伶仃岛是重要的国家自然保护区。伶仃洋内拥有多条重要的深水航道,每天有4 000多艘船只穿梭,为避免影响区域航运,大桥在深水航道处多选择建设海底隧道。大桥最先设计A和B两种方案,方案B相比于方案A还连通了深圳。经过审慎考虑,最终选择方案A作为大桥的最终设计方案。

材料三:港珠澳大桥作为粤港澳三地的跨境大通道,将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港珠澳大桥的管理机构将由广东、珠海、澳门三地政府联合组成,从而共同解决大桥在运营、使用、维护、施工中的相关问题。

材料四:港珠澳大桥区位图(图1)。

图1

(1)推断港珠澳大桥在修建时应克服哪些不利条件。

(2)港珠澳大桥方案A相对方案B优势因素有哪些。

(3)请评价港珠澳大桥的修建将会带来的影响。

(4)请为保护港珠澳大桥的正常通行提出合理建议。

●试题立意

试题以国家工程——“港珠澳大桥”的修建作为命题背景,具体考查学生交通区位的选择、交通运输与人类发展等知识,结合相关材料和示意图考查学生信息的获取与推断能力、知识的调动与运用能力,同时契合地理核心素养——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的考查。

第(1)题,以影响交通运输线路布局的区位因素为考查点,结合伶仃洋当地特殊气候、水文、土壤等区位因素推断其需要克服的不利条件。主要指向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信息推断能力的培养,同时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认同感。第(2)题,基于交通区位的选择作为考查点,注重考查地理决策的特殊和一般、理想与现实的区分,让学生通过获取信息—对比分析—推断结论等过程培养其要素综合的思维能力,并学会从系统和全面的角度分析思考问题,认识到因地制宜的可贵性。第(3)题,以交通线路对环境的影响作为切入点,考查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性,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港珠澳大桥的修建会对经济发展带来重要贡献,另一方面也让学生认识到港珠澳大桥修建也会对自然和人文环境带来相应影响。第(4)题,以环境对交通线路的影响作为切入点,让学生认识到环境变化也会相应作用于人类活动,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学会用人地协调的眼光看问题,同时契合了学习生活的地理、鲜活的地理、有用地理的现实所需。

参考答案:

(1)夏秋季节多台风暴雨,影响施工进度和安全;海水腐蚀大桥材料,对大桥防腐要求高;海底地基松软,影响大桥的稳定性;洋流携带泥沙淤积影响大桥设施安置 (2)深海隧道修建少,工程造价低,工期短;对深水航线干扰少,利于船舶通行;不经过国家自然保护区,对生物生境影响小;距离珠海澳门主城区近,减少换乘时间 (3)促进区域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高效流动和配置;利于打造国际高水平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加强内地与港澳地区的交流与协作,促进区域经济飞跃发展;大桥的施工可能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影响海洋生物生存;可能会对各城市带来噪音和空气污染 (4)制定法律法规,保护大桥安全运营;定期对大桥设施进行维修养护;加强执法巡逻,严控超载超运行为;配套防撞保护设施,减少人为机械损害;建设大桥排水系统,减轻暴雨洪涝危害;修建大桥监控设施,提升大桥应急处理能力。

●范泰洋/华中科技大学附属中学(430000)

热点2:“太谷玛钢的涅槃重生”试题设计

●试题设计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玛钢铸造业是山西省太谷县传统产业,起步于19世纪70年代。其产品玛钢是一种可铸造铁,主要用焦炭把废钢、废铁和一些辅材锻造和浇铸而成,主要用于各种煤气、水、电、油、消防等管路连接。曾经,太谷玛钢创下了“亚洲玛钢在中国,中国玛钢在太谷”的财富传奇,支撑着太谷县主要的财政收入。然而,近年来,太谷玛钢在国家“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发展理念的影响下,步入举步维艰的境地。为此,县委政府实施“绿色铸造,提档升级”战略推动玛钢铸造业发展。现在,太谷玛钢在“气化玛钢、自动造型”的变革中重塑了产业雄风。

1.曾经,太谷玛钢创下“亚洲玛钢在中国,中国玛钢在太谷”财富传奇的最主要优势条件是:

①.起步时间早 ②.当地能源充足 ③.太谷交通便利 ④.消费市场广阔

A.①③ B.①② C.①④D.②③

2.导致太谷玛钢举步维艰的最主要原因是:

A.劳动力成本上升B.市场竞争激烈

C.环保压力增大D.能源消耗增加

3.太谷玛钢从原来“手工造型”升级为现在“自动造型”最有利于:

①降低劳动成本 ②提升产品质量 ③改善生产环境 ④增加产品种类

A.①② B.①③ C.①④D.②③

●试题立意

近年来,高考试题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地理学科关键能力的综合考查为主线,精心创设问题情境,突出地理学科思维品质,实现高考地理试题的育人价值、选拔功能和引导教学的作用。试题越来越注重运用生活情景来考查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试题的素材大多来源于现实的生活环境和真实情境,体现了“从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的理念。关注区域认知与人地协调观,注重考查学生运用地理原理与规律探究、解决区域问题的综合思维能力与地理实践能力。基于此,笔者特别关注家乡、关注社会最新动态,并收集、整理相关素材,以试题或问题的形式引入课堂与所学理论知识相联系,不仅开阔学生知识面,加深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增加了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国家的情怀。本试题以家乡太谷玛钢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情景命制,要求学生通过对材料信息的获取和联系生活经验,在真实情景中探讨、解决真实问题,从而全面提升地理素养。试题依次考察了影响太谷玛钢发展壮大的优势区位条件,太谷玛钢升级改造的原因和带来的有利影响。实则考查了人文地理部分工业区位知识和工业产业转移升级的原因和影响等知识点,通过试题的练习增强学生的区域认知水平,提高地理实践力,培养综合思维能力,树立人地协调观,切实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

参考答案:1.C2.C3.A

●郑 婷/山西省太谷中学校(030800)

热点3:“巨龙竹”试题设计

●试题设计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巨龙竹是大型热性丛生竹种,外围包裹厚而结实的笋壳(图2)。主要产于云南的低中山平坝和河谷地带,出土后120天就可长到35米,且产量高。竹高大、浅根、杆壁薄,却在风中屹立不倒。竹节间距离比普通竹子短,除了用来长叶、长芽外,还有助于竹类增加茎的机械强度。巨龙竹因可用于建筑、竹工艺品、生活用具、高档纸等而受到国内外关注。随着世界性的森林资源危机和木材紧缺,“以竹代木”呼声日益高涨。

材料二:云南沧源地处云南西南部,是巨龙竹原产地和分布中心之一,被誉为“巨龙竹之乡”。图3示意沧源县纬度位置及其附近的水系。

图2

图3

(1)巨龙竹高大、浅根、杆壁薄,却在风中屹立不倒,阐述原因。

(2)分析长成高大巨龙竹所需时间短的原因。

(3)说出沧源县种植巨龙竹的自然条件优势。

(4)近几年,有人建议沧源“以竹代木”扩大巨龙竹的种植规模,试说明理由。

●解题思路

第1题,问题给出巨龙竹的特征“高大、浅根、杆壁薄”强调其抗风能力弱,但结果是“在风中屹立不倒”,因此要从材料中寻找“屹立不倒”的原因。阅读材料一,会发现“丛生竹种”“竹节间距离比普通竹子短......有助于竹类增加茎的机械强度”的信息及图2中竹根的特点。从而得出巨龙竹丛生竹种,密集生长,根部相连为同根植物,并且竹节距离短,增加了茎的机械强度,因此抗风能力强。

第2题,问题要求“分析长成高大巨龙竹所需时间短的原因”。因此,在分析时首先要考虑利于植被生长的条件:水热状况、光照、养分等。巨龙竹为热性丛林竹种,在植被茂密的热带地区要想获取充足的光照,需要快速生长。云南的低中山平坝和河谷地带,纬度低,水热状况好,土壤养分较为充足,适合巨龙竹生长。其次,还需要结合巨龙竹本身特性。周身被笋壳包裹,减少了外界的伤害;杆壁薄,生长消耗的物质和能量少。从而促进了巨龙竹的快速生长。

第3题,应根据材料和学习的农业区位因素知识,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说出沧源县种植巨龙竹的自然条件优势。由材料及图3可知沧源地处云南西南部,23°N偏南,因此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位于河谷,土质疏松,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第4题,该题以区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为切入点,理由要从区位条件、巨龙竹的生长特点、环境效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说明。由第3题的分析可知沧源种植巨龙竹的自然条件优越。巨龙竹“出土后120天就可长到35米,且产量高”,扩大种植规模有助于增加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巨龙竹可用于建筑、竹工艺品、生活用具、高档纸等,用途广泛,市场需求量大。扩大种植规模,利于竹子产业规模化发展,产生规模效益,促进经济增长。

参考答案:

(1)巨龙竹为丛生竹种,密集生长,在地面以下相互连接形成共同的根部,抗风能力强;竹节间距离短,增加了茎部的抗风能力 (2)巨龙竹快速生长才能够获取足够的阳光;巨龙竹产地水热状况好,生长速度快;主要产于低中山的平坝和河谷地区,土壤养分较为充足;周身为笋壳包裹,减少了外界的伤害;茎干杆壁薄,减少了物质和能量的消耗,利于巨龙竹快速生长 (3)沧源地处云南西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地处河谷,土质疏松,土壤肥沃;水源充足(4)沧源种植巨龙竹的自然条件优越;巨龙竹生长速度快、产量高,有助于增加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巨龙竹用途广,市场需求量大;利于竹子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的增长。

●刘金凤 刘训美/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凤城高级中学(271100)

热点4:“盐马古道”试题设计

●试题设计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漳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在兰州与天水之间,陇西黄土高原与西秦岭过渡地带,属秦岭构造带的西段,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据考证,距今2亿多年以前漳县一带是一个数百平方千米的内陆咸水湖,经过多次反复干枯,积淀形成丰富的盐藏。4000多年前先民在县城南2km处的盐井镇发现山泉水咸,于是提水煮盐,生产“井盐”。“盐井”非井,是人们先把盐泉用木板围成井,然后安装上井口,这样既保护了水源又顾及自身安全。现在盐井镇保存下来的古“盐井”有两眼,围绕着这口“宝瓶”,辐射出许多条“盐道”,通往四面八方。新中国成立以后,采用新技术,在县城新建甘肃省真空盐厂,当年生产“井盐”的设施被文化部门作为“盐文化”遗迹保护起来。图4为盐井镇“盐马古道”示意图,图5为古“盐井”照片。据此完成1~7题。

图4

图5

1.该盐泉变为盐井而且深度逐渐增加,是由于:

A.地壳抬升 B.岩浆活动

C.流水堆积 D.人为挖深

2.古盐井木制井壁坚硬如铁、千年不朽的自然原因是:

A.木质优良 B.卤水浸泡

C.气候干旱 D.气温较低

3.推测当年盐商行走“盐井-四川”盐道时,带回当地的商品是:

A.茶叶布匹 B.牛羊毛皮

C.马匹药材 D.建筑材料

4.古代盐商运货的骡马每天行程几十公里,其骡马的蹄子上钉有铁质“掌子”,其作用是:

A.提高美观性 B.防止马蹄磨损

C.提高节奏感 D.防止骡马脱缰

5.推测当年盐商贩运“井盐”时所带“干粮”是:

A.挂面 B.馒头 C.包子 D.炒面(粉)

6.古代“井盐”的生产贩运促进当地( )市场的繁荣。

A.建材、雕刻 B.包装、广告

C.薪柴、骡马 D.铁器、玉器

7.该真空盐厂选址在漳县县城是由于:

A.燃料丰富,资金充足

B.交通便利,接近原料地

C.水源充足,技术雄厚

D.动力充足,劳动力丰富

●试题立意

古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沿线国家发展的光辉篇章,而“一带一路”是解决未来我国和世界人口、资源、环境及发展问题的战略方向。地理学习中也应该关注当今世界发展的这一宏伟蓝图。试题以古丝绸之路上的“盐马古道”为素材,以图文材料为载体,主要考查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环境要素对人类活动影响、区域差异、交通运输、地域特征、产业发展、工业区位的选择等综合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区域认知能力、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第1题考查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2题考查环境要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3题考查区域差异,第4题考查交通运输的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地理实践力,第5题考查地域特征及地理实践力,第6题考查古代“产业”集聚和带动作用,第7题考查工业区位的选择。

参考答案:1.C 2.B 3.A 4.B 5.D 6.C 7.B

●王小林/甘肃省漳县第二中学(748300)

贡嘎雪山(四川康定) 重 庆 老玉米摄

猜你喜欢
太谷巨龙大桥
脖子占体长一半的巨龙——新疆巨龙
太谷任村乡:小萝卜做成大产业
一图看懂藏木大桥
十二生肖·龙
丝路有巨龙
鑫炳记太谷饼:老字号焕发新生机
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太谷)论坛成功举办
太谷:挑起总书记惦念的“金扁担”
数鸭子
港珠澳大桥:伶仃洋上架起的巨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