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智伟 ,朱端亚 ,严维辉 ,郑友
(1.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17;2.泗洪县现代渔业产业园管委会,江苏 泗洪 223900)
克氏原螯虾自20世纪30年代引入我国以来,现已广泛分布于江苏、湖北、安徽、江西等全国20多个省市,尤其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淮河流域,是我国克氏原螯虾的主产区。目前,克氏原螯虾养殖业已成为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最为迅速、最具特色、最具潜力的品种。近年来,由于粮食价格下跌,供给侧结构的调整和政策的放开,群众对稻田养殖的热情十分高涨,稻田种养模式通常比单一种植每亩的效益要增加1 500~2 000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2018年全省稻田种养面积已超过667×106m2,2019年会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目前,稻虾综合种养逐大多数采用的是稻虾连作的模式,存在问题主要有5个方面:一是早春温度低,小龙虾生长缓慢;二是自繁苗种,较难有效、准确控制存塘虾的数量;三是产量不稳定、商品虾规格小,效益偏低;四是水稻收割前放养亲虾易出现亲本虾死亡;五是4月下旬后易发生病害。也有采用春季放养苗种养殖的,同样存在5个方面问题:一是早期因气温低,苗种捕捞难度大;二是一次性完成苗种放养有难度;三是饲料品质和投饲量不足影响商品虾规格;四是早期水温低,肥水有难度;五是商品虾集中上市时价格较低。
该试验通过诱导克氏原螯虾提前繁育,在10月底至11月初,批量性生产出规格200尾/kg左右的苗种,改春季放养为秋季放苗,解决以上所涉及的问题,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试验地点位于扬州市高邮市龙虬镇亿德家庭农场。
试验塘口原为螃蟹养殖池,面积10×667 m2,进排水系统完善,防逃设施齐全,配有微孔增氧设备。2018年第1次进行克氏原螯虾养殖。2017年11月底用生石灰全池泼洒,进行彻底清池,10 d后进水移植伊乐藻,伊乐藻移植行距、株距均为80 cm,呈棋盘状,每隔8 m距离留有一条4 m宽的通道;2018年3月底沿池塘四周种植了2 m宽的水蕹菜带。
苗种来源于该地藕塘,规格160尾/kg左右,放养时间为3月10日—3月20日,放养密度8 000尾/667 m2。
日投喂2次,7:00之前,17:00之后。饲料品种为蛋白含量43%的罗氏沼虾料,每次投喂量以投喂后2 h稍有剩余为准,并随天气、水温、摄食情况及时做出调整。
苗种放养后每5 d加水1次,每次加水10 cm左右,至6月底加至最高水位,以后每15 d换水1次,每次换水10 cm左右,遇特殊情况,及时进行加或换水。同时,严格按照养虾规定,开关微孔增氧设施。
整个试验过程中,共投喂功能性饲料(中草药饲料)4次,每次连续投喂5 d,次与次间隔20 d;共使用生物制剂3次,每次间隔30天。由于水质调节较好,整个试验周期内没有发生病害。
4月10日开始捕捞商品虾,通过地笼笼稍的网眼大小控制捕捞规格,捕大留小,进入地笼的虾一律不回池。为了为后期秋苗繁殖留足亲本,至5月1日停止捕捞。剩余的存塘虾,继续按常规饲养管理进行。
9月8日开始抽水,9月11日池塘抽干,进行晒塘,晒塘时间为一周,9月18日进少量水,移植水草,3 d时间后使池塘迅速达到最高水位,迫使克氏原螯虾出穴,随后进行正常的饲养管理。
4月10日至5月1日共捕捞商品虾1 320 kg,11月1日开始捕捞苗种,至11月20日结束(水温降低,捕捞量变少),每667 m2生产平均规格220尾/kg的苗种123 kg,预计存塘苗种在50 kg/667 m2左右,效果十分明显。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收获情况
通过投喂高质量饵料(粗蛋白含量40左右),促使克氏原螯虾快速积累营养物质,从而达到让性腺快速发育的目的,再通过环境胁迫(干池晒塘),迫使克氏原螯虾提前繁育,该方式是可行的,对提高克氏原螯虾养殖效益具有重大意义。
通过春季放养苗种进行常规养殖,捕捞部分商品虾上市,留足繁殖用亲本虾的方式进行生产,既不影响克氏原螯虾的养殖,同时又不影响苗种繁育,做到一池二用,效果十分显著。
该次试验采用9月上中旬干池晒塘,对克氏原螯虾进行环境胁迫,11月上旬就可收获规格220尾/kg的克氏原螯虾苗种,但到11月中下旬,随着气温的下降,苗种捕捞存在一定的问题,是否可以适当提前干池对克氏原螯虾进行环境胁迫,争取在10月下旬就可收获规格200尾/kg左右的克氏原螯虾苗种,延长苗种的捕捞期,值得继续研究、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