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种增氧模式对锦鲤生长的效果分析

2019-06-17 02:39李潇轩杨志强尹陆乐陈建清李志辉朱天韩飞潘建林
水产养殖 2019年6期
关键词:增氧微孔溶解氧

李潇轩,杨志强,尹陆乐,陈建清,李志辉,朱天,韩飞,潘建林

(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17)

锦鲤(Cyprinus carpio)隶属于鲤形目,鲤科,鲤属,是风靡世界的高档观赏鱼,有“水中活宝石”、“会游泳的艺术品”之称[1]。近年来,因国内众多养殖户和投资者青睐锦鲤市场并得以发展迅速,投资和消费市场广泛重视锦鲤行业,锦鲤作为地区政府调整水产养殖结构的首选品种之一,将成为未来休闲渔业、观光农业的主导产品[2]。因此,进行锦鲤人工养殖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由于溶解氧水平是影响鱼类的消化吸收率、消化酶活力及生长速率等生理指标的关键因素之一,即溶解氧是制约鱼类生存的关键因子之一,池塘养殖容量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水体中溶解氧的多少[3]。因此,增氧机是池塘高密度养殖中必不可少的机械设备。采用传统的机械增氧模式(叶轮式增氧机、水车式增氧机)只能有限范畴内增氧,可提高池塘上层水体溶解氧,池塘底层水体溶解氧含量变化不大。尤其池塘经改造后,水位加深,机械增氧方式缺陷更明显[3]。微孔增氧方式是利用空气压缩机(罗茨鼓风机)将空气通过管道压缩到纳米盘中,并通过纳米管的微孔扩散到水体中,微气泡在高氧分压作用下,氧气充分溶入水体中,还可引起水流的上下流动和旋转,促进不同水层的氧交流,池塘水体中实现均匀增氧[4]。

2018年,作者在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扬中基地进行微孔增氧与机械增氧2种不同增氧方式养殖锦鲤的对比试验初探,以期探索较优的锦鲤高密度养殖增氧模式并推广。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试验时间 2018年5月15日—11月15日。

1.1.2 试验地点 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扬中基地进行。

1.1.3 试验用鱼 锦鲤苗种为基地于当年春季人工繁育所得,锦鲤养殖池塘拉网挑选规格整齐、体质良好、健康无病的试验用鱼。

1.1.4 试验池塘 共6口,每口面积为1.5×667 m2,深2.0 m。放苗规格详见表1。

表1 试验组初始放苗情况

1.2 试验方法

试验组G1为微孔增氧组,试验组G2为机械增氧组,每组3个重复,即2个试验组各3口养殖池塘。机械增氧组每个池塘安装1台1.1 kW叶轮式增氧机。微孔增氧组3个池塘共安装1台3.0 kW的罗茨鼓风机,每个池塘底部铺设8个纳米微孔增氧盘(Φ800 mm)。鱼种放养前15 d,用生石灰清塘消毒(100 kg/667 m2)。10 d后池内注入新水,维持水深1.5 m左右。

1.3 池塘日常管理

放养前为杀灭敌害生物和病原体,所有鱼种均用3%~4%的食盐水或10~15 mg/L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洗鱼体8~10 min。以“四定四看”原则(定时、定量、定质、定位,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食欲)投饵,投喂观赏鱼浮性膨化饲料,蛋白质含量为38%。每天投喂 2 次,分别是 7:30—8:30,15:30—16:30,每次投喂日投喂量的50%。投饲方法及增氧方法见表2。尽量保证水体溶氧量在4.5 mg/L以上,以满足锦鲤对溶氧的需求。2个试验组池塘的日常管理一致。

表2 投饲方法及增氧方法

1.4 数据处理

每2个月分别从G1、G2组各池塘随机抽样30尾锦鲤测量生长数据。

存活率=鱼的存活数量/鱼的总数量×100%;

特定生长率=(lnW1-lnW0)/t×100%。

式中:W1、W0分别为试验结束后和试验开始时鱼的体质量(g);t为试验时间(d)。使用Excel2013和SPSS21.0分析数据,以P<0.05代表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增氧模式池塘水质比较

试验周期中,5—10月,每月定期对6口池塘定点进行2次pH值、溶解氧(DO)、亚硝酸盐、氨氮检测,检测方法采用水质自动检测仪和化学检测方法,池塘水质检测比较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采用微孔增氧模式池塘水质pH值、溶解氧(DO)、亚硝酸盐、氨氮平均值分别为7.9、5.23 mg/L、0.24 mg/L、0.42 mg/L;采用机械增氧模式池塘水质pH值、溶解氧(DO)、亚硝酸盐、氨氮平均值分别为 7.8、4.48 mg/L、0.37 mg/L、0.51 mg/L。总体来说,采用微孔增氧模式池塘水质优于机械增氧模式。

表3 池塘水质检测比较

2.2 不同增氧模式对锦鲤生长的影响

2种不同增氧模式下锦鲤的测产情况、生长情况分别见表4、表5。从表4和表5可以看出,采用微孔增氧模式锦鲤养殖60、120、180 d,体质量分别为201.02、312.11、489.72 g;采用机械增氧模式养殖60、120、180 d,体质量分别为 136.11、188.92、365.21 g。3次测产情况,采用微孔增氧模式锦鲤的体质量均显著高于机械增氧模式(P<0.05)。试验周期结束后,采用微孔增氧模式锦鲤的平均体长为30.26 cm,平均体质量为489.72 g,存活率为89.26%,特定生长率为1.26%;采用机械增氧模式锦鲤的平均体长为27.53 cm,平均体质量为365.21 g,存活率为72.09%,特定生长率为1.11%。在相同的池塘养殖条件下,采用微孔增氧模式较机械增氧模式,锦鲤的体长大2.73 cm,体质量大124.51 g,存活率高17.17%,特定生长率高0.15%。

表4 试验组锦鲤的测产情况

表5 试验组锦鲤的生长情况

2.3 不同增氧模式下养殖效益对比分析

2种不同增氧模式下锦鲤的养殖效益对比分析见表6。放养的锦鲤苗种市场价格为50元/kg。养殖试验周期为180 d,微孔增氧模式、机械增氧模式的饲料系数分别为1.17、1.19。观赏鱼浮性膨化饲料价格为5元/kg,收获锦鲤市售价格为20元/kg。养殖成本包括锦鲤苗种市价、饲料费、用药费、电费、人员工资、塘租等,其中养殖周期内用药费+电费+人员工资+塘租等约2 000元/667 m2。如表6,微孔增氧模式成本为14 335.80元/667 m2,利润为6 061.80元/667 m2;机械增氧模式成本为9 051.48元/667 m2,利润为3 233.92元/667 m2;每667 m2池塘微孔增氧模式比机械增氧模式养殖利润高2 827.88元。

表6 试验组养殖效益

3 讨论

消化吸收率及消化酶活力,作为决定鱼类消化机能的2项重要生理指标,反映了鱼类的生长速率及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并且极大地受到溶解氧水平的制约影响[5]。

氮元素是影响锦鲤养殖产量和存活率的重要因素,而高密度养殖过程中由于投饵量大,水体中剩饵、粪便主要以氮元素存在。养殖水体中的非离子氨与离子氨含量相加即为氨氮总量,当水体中溶解氧水平较低时,有机含氮化合物分解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进一步还原为离子氨,氨氮总量增加。微孔增氧一方面可以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降低离子氨含量;另一方面由于水体中的氧分压增加,有利于以气体氨存在的非离子氨快速溢出水体,降低非离子氨含量。为有效控制水体中氨氮含量,维持溶解氧较高水平是主要方法之一[6-7]。

微孔增氧可改善池塘水体,促进鱼类增产,一方面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硫化物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降低,其作用通径为由于提高池塘底层水体溶解氧水平,加快池底有机物氧化分解[8];另一方面水体中天然饵料增加,饲料系数降低,节约养殖成本,其作用通径为由于提高池塘水体溶解氧水平,有利于浮游生物和有益藻类的生长繁殖;此外,由于水质改善,养殖鱼类病害减少,鱼类品质提升,可作为绿色生态养殖模式推广,促进渔业健康发展[4]。

该试验表明,锦鲤高密度养殖采用池塘微孔增氧模式应用效果良好,同时经济效益明显,还可避免传统的机械增氧机对鱼苗的损伤,可以成为推广锦鲤高密度养殖的重要增氧模式。

猜你喜欢
增氧微孔溶解氧
淡水水产养殖中机械增氧技术的应用分析研究
机械增氧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东平湖溶解氧及影响因素分析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微孔膜在不同温度下辐射交联及其性能
增氧灌溉对寒地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研究
秸秆燃气增氧燃烧特性的数值模拟
如何保证精养池塘充足的溶解氧
微孔板图片微孔中心的精确定位方法
浅析水中溶解氧的测定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微孔加工对比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