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的视角:微观着手与宏观着眼

2019-06-15 10:22韩贤发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微观宏观历史教学

韩贤发

[摘   要]教學是一门艺术,需要恰当的视角和适合的方法。在历史教学中,选择好视角来设计教学非常重要。从微观着手与宏观着眼的视角出发,运用微观时事与宏观史物相联系、微观叙史与宏观史论相印证、微观知识与宏观价值相统一等策略来设计教学,既能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又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从而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和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历史教学;微观;宏观;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13-0080-02

在历史教学中,选择怎样的视角,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利于他们接受,提高他们的思维深度呢?在一次区级新苗奖评选中,一位青年教师执教的历史课《鸦片战争的烽烟》引起了笔者的兴趣和思考。纵观这节课,授课教师从微观着手与宏观着眼的视角出发,在导课与引入中把微观时事与宏观史物相联系,在过程与方法上将微观叙史与宏观史论相印证,在目标与效果上使微观知识与宏观价值相统一。结合这一课例,笔者来具体谈谈授课教师的做法和自己的思考。

一、导课与引入:微观时事与宏观史物相联系

在导入中,教师首先出示两幅图片:2018年5月英国王室哈里王子大婚的现场照片和百度中关于这桩婚事的搜索截图。这是一件刚发生不久的时事,当时引起了全球关注。鸦片战争是在历史上发生的事件,也可以说是当时的“时事”。如何将这两件微观时事联系起来而导入新课呢?如:同学们,图中所反映的事情发生在哪个国家?该国在近代历史上首次对中国发动了哪个战争?这样直接过渡显得有些生硬。能否在这两件时事之间搭个“桥”,把它们联系起来呢?授课教师是这样做的:在出示哈里王子大婚的图片后,又展示了一幅建筑图片——英国议会大厦,并配以文字说明“此前,为庆祝此次皇室婚礼,英国议会于2018年4月做出决议,允许所有酒吧在周五和周六将营业时间延长至凌晨1点,而通常的关门时间是晚上11点”。接着,引导学生联系“议会限制王权”的相关知识做了简要复习与阐述。然后,出示一张英国议会议员讨论、投票的场景图片并解释:然而,178年前的4月——1840年4月7日起,经过连续3天辩论,英国议会以271票对269票通过了一项对华军事行动的决议,即当时的英国要对中国发动一场战争,这就是——鸦片战争(生齐答)。

好的课堂导入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整堂课的进行打好基础。导入的方法有很多,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方法,即使是同一学科不同的内容也会应用不同的方法,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导”。在这节课的导入中,教师把微观时事——哈里王子大婚与鸦片战争用宏观史物——英国议会大厦联系起来,可谓巧妙,既不显得生硬,也能宏观地让学生感受到英国议会这一事物虽然经历了历史的洗礼,但它不是冷冰冰的建筑,它是限制王权的民主制度——君主立宪制的象征,英国的大政方针、民生决策等都在这里发出,如历史上对中国发动的鸦片战争与现代哈里王子大婚期间酒吧营业时间的延长等。如此设计导入,就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不是为了导入而导入,而是把导入的价值与功能放得更大,从形式上来看也让人耳目一新。

二、过程与方法:微观叙史与宏观史论相印证

1.抛出问题,引出观点

在导入新课后,教师围绕“鸦片战争”这个主题出示了一张地图《鸦片战争前的世界与中国》,引导学生看图并指出中国和英国在图中的地理位置,然后抛出问题:英国位于亚欧大陆的西侧,中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 相距如此遥远,英国为什么要发动这场战争?对于这个问题,教师没有要求学生马上来回答,而是这样来处理:“同学们,对于这个比较宏大的问题,我想首先给大家介绍一本美国学者的著作,看看这位曾生活和工作在晚清中国的美国人是如何认识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的。”

2.围绕观点,微观叙史

接着,教师出示美国人马士(1874~1908年曾在大清皇家海关总税务司服务)的著作图片——《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f the Chinese Empire》(中译本《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并呈现该著作中的一段话:“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到来了……”然后教师围绕其中的“禁烟运动”“激烈”“果然”三个关键词来进行教学设计。通过“禁烟运动”一词引出虎门销烟这一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对其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意义等进行了解和探讨;通过“激烈”一词引导学生思考:“激烈”说明了当时人们对于鸦片输入的痛恶态度,为什么会这样?鸦片给当时的中国到底带来了什么?从而引导学生对鸦片输入之危害进行探讨;通过“果然”一词,教师设问:这个词语中隐含着作者认为战争的起因是什么?禁烟运动(学生答)。教师马上转问:如果没有这场禁烟运动,那么这场战争是不是就不会爆发?带着这样的疑问,教师先出示英国工业革命、当时中英贸易状况等史料,然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场战争是工业革命完成后的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和掠夺工业原料而发动的,虎门销烟只是这场战争爆发的导火线而已。然后,教师再引领学生对鸦片战争的经过、结果及影响等进行学习。对于鸦片战争的经过,教师把战争两个阶段中英国军队的进攻路线用图进行了详细的描绘,有助于学生在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内对这场战争的经过有了形象、微观的了解和认识。

3.注重方法,史论结合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授课教师始终秉承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和理念来贯穿和设计教学,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一是开头抛出“相距如此遥远,英国为什么要发动这场战争?”这个问题后,并不急于让学生下结论,而是围绕美国学者马士在《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中的一段话来对虎门销烟、鸦片输入危害等知识进行微观叙述或探讨,然后再结合英国工业革命、当时中英贸易状况等史实材料来得出结论,并引导学生注意区分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导火线);二是在探讨一些具体细节或问题时,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呈现材料或史料,要求学生能够从材料或史料中得出自己的看法或结论。如探讨鸦片大量输入的危害,教师就给学生呈现了俞蛟《梦厂杂著》中的一段记载“瘾至,其人涕泪交横,手足委顿不能举,不能稍为运动也。故久食鸦片者,肩耸项缩,颜色枯羸,奄奄若病夫初起”和林则徐关于鸦片危害的一段话“今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当法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材料来得出鸦片的大量输入损害了人民的身体健康、使军队战斗力下降、加重财政危机等结论。再如,讲述鸦片战争的影响时,教师先让学生用教材中的话来表述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然后,再引导学生思考:请结合《南京条约》的内容和会审公廨的图文资料来具体论述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理解。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割香港岛说明领土主权不再完整,开放五个通商口岸与关税协定说明贸易、关税等经济主权受到侵害,会审公廨的出现说明司法主权也受到侵害,等等。

这节课教學设计的创新与巧妙之处在于,教师没有按教材的文本思路,即时代背景——鸦片输入——虎门销烟——战争概况(经过、结果)——战争影响这样的逻辑主线来进行教学,而是通过美国人马士的一段话(观点),围绕其中的关键词把虎门销烟、鸦片输入危害、战争原因、战争经过结果及影响等串联起来,运用微观叙史与宏观史论相印证的方法来统领整堂课的教学,这样既叙史明晰、重点突出,还显得很立体,而不是给人“散”的感觉。

三、目标与效果:微观知识与宏观价值相统一

在听课中,笔者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节课,教师会怎样去引导学生达成情感、价值观目标?会不会在教学过程中以一些历史人物或事件作为载体来进行引导和教育呢?然而,笔者失望了,在讲述虎门销烟时,上课教师只是引导学生概括性地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讲述,而没有花大量时间让学生去讨论如何评价虎门销烟或林则徐。在讲述鸦片战争的经过时,对于战争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一些爱国将领或英雄人物,如关天培、葛云飞等,也没有花很多时间去引领学生该如何向这些人物学习。笔者在想,这节课难道就只是从知识、能力立意的角度来教学,即只注重知识的学习和方法的传授吗?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鸦片战争,如果教学中不从情感价值立意角度来引导学生,肯定是不到位的,甚至可以说是失败的。然而,这节课的尾声,授课教师又出示了美国学者马士在其著作《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中的一段话:“鸦片是被放在骆驼背上带到中国,而它最终折断了这个民族的脊梁!鸦片,不过是压在这个民族脊梁上的最后一棵稻草!”接着提出问题:鸦片,真的折断了这个民族的脊梁吗?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从多种角度进行论证。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的学生运用近代的抗争与探索史实来论证,如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太平天国与义和团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等;有的学生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视角来论证,如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下的革命新道路的探索与实践、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战争的胜利等等;有的学生还联系到改革开放、中国梦等等。

如此设计,学生既把本节课所学知识通过梳理作为史实材料来进行论证,同时还在教师的引导下把教材后面关于近代探索、革命新道路探索等知识和当下的改革开放、中国梦等联系起来。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对微观知识进行整合与运用,并从更大、更广的视域来认识和评价历史,从而有利于学生宏观价值目标的达成。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教学方法必须要符合学科特点,当然也必须要符合学情要求。从微观着手与宏观着眼的视角来进行历史教学,并不是每堂课都适合,需要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和学情要求来适时选择。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微观宏观历史教学
我国宏观杠杆率的结构性特征
宏观经济学双语教学的改革和实践
基于微观公平的现代中小学校内部制度与文化建构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宏观把控”和“微观处理”——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为例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微观看世界
组成与构成 含义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