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活动教学开展漫谈

2019-06-15 04:54周宏枢
青年时代 2019年11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社会校园

周宏枢

摘 要:《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目标的课程。它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自主性等特点,落实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教师作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积极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才能真正落实新的课程目标。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校园;家庭;社会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为小学生中高年级段儿童开设的一门以社会生活为基础的,为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这一课程主要注重的对学生生活实践的体验,注重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形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到的品质的形成,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拼的基础。所以,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这一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进行思考和感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到的观念,从而促进学生的外化行动。

一、结合校园生活进行活动教学

学生大部分生活的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校园是学生学习实践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道德发展和社会性成长的重要环境,小学生道德行为的形成与学校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教师在进行《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的时候,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充分利用校园相关活动例如少先队活动、课外活动、班会课等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小学生在校园生活相处的过程中,同学之间发生冲突是在所难免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冲突出现的形式却是以校园暴力的角色出演的,校园暴力对于学生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对受害学生而言其创伤也是持久深刻的,所以校园暴力事件值得所有人关注。例如,在进行《做好朋友吧》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场景模拟演练,对学生之间的小矛盾进行列举,小学生对于身边事会有所感触自然会积极的参与讨论,大家共同出谋划策解决矛盾,这样学生就会理解到遇到事情或者冲突的时候,要先冷静下来,然后学会沟通、宽容和理解。这样小学生慢慢的就会培养出处理好情绪,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的处理人际关系,明白是非,建立起正确道德观念。

二、结合家庭生活进行活动教学

每个小孩的第一任教师就是自己的父母,所以在小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家庭生活对小学生的影响是最深的,但是在小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家庭生活也是非常容易被忽略的一个环节,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小学生加强对家庭教育的重视。

例如,教师在《敬老节》教学中,学生通过教材内容会从情感上感受到父母的无私关爱,从内心中有所感激。这时教师就可以在学生情感到位的时候引导学生讨论一下“如何回报父母”这话题,这时学生也会进行积极的思考给出不同的答案,这样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表扬并总结,为学生布置一项家庭作业,为自己的父母洗一次脚,并写出感受。这样这一堂课就会非常的有意义,使学生、学校、家庭以及教师和家长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小学生受到的教育更加道德规范化,有利于学生正确人生观的树立。

三、结合社会生活进行活动教学

小学生是品德形成的关键期,但是品德的形成不仅仅只是在学校,最终是要融入到社会中,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适当的为学生创造机会引导学生融入到社会中。例如教师引导学生开展一些社会调查、社会宣传、社会服务等,使学生在社会中进行现实磨砺,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例如,在《生活中的环保问题》这一内容的学习中,小学生通过教材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为了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教师要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将知识落实到自身的生活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到马路、公园中让学生做一天的环保小卫士,对环境知识进行宣传,使小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增强环保意识。

四、结合社会发展趋势教学

儿童的天性是幼稚的、天真的、又無私的,好像一张白纸,他们对外界的认识与感知往往是通过具体形象事例开始的。那些具体的情景、鲜明的图像、亲身经历体验的东西往往在头脑中频繁出现,激活了头脑中潜在的认知能力,从而使儿童获得丰富的知识能力和生活能力。但联系现实的教学过程看,有些内容和经验是无法或难以让学生亲历、体验的,怎么办呢?这就需要教师有目的的去创设一种适当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而且这种情景与生活背景越贴近,越好,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越高。例如我教学《我该不该这样做》一课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景:上可伊始,请一名同学急匆匆地进入教室,慌乱中把一名同学的书本碰下了桌子,这名同学看都没看一眼,就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然后请同学们就这件事展开了讨论:说一说,遇到这种情况你该怎么办?于是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有的说:“刚进来的同学做得不对,碰下了人家的书,应该给人家捡起来,并给人家说声对不起才对。”有的说:“是呀,碰下了人家的书,一声也不吭就走了,搁谁身上谁也不愿意,要不是老师在的话,甚至还能打起来呢?”刚才被碰下书的同学站起来说:“老师,他不懂礼貌,我自己捡起来,不跟他一般见识。”说完弯腰捡起了自己的书。可看上去,也不是那么情愿。在这种情况下,我引出了今天的课题:同学之间有了矛盾怎么办?这节课学生学得非常投入,他们很快就名明确了同学之间要和平相处,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产生了矛盾,要及时沟通,相互宽容,退一 步海阔天空,……教学效果非常好。生动形象的教育情景的创设触摸到了儿童的心灵,并且能够得到儿童心灵的真诚认可和体验,也是学生经常遇到的事,伴随学生的成长,也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总之,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化改革与更新,增强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使其更贴近儿童的生活,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针对这一课程的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把课堂与生活体验紧密结合起来,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活动教学开展就是将生活知识呈现在课堂上,让小学生从意识中感受到品德生活的重要性,再将自己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回归到生活中,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生活实际设计教学方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社会校园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