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刘哲宇
如今,走入眼镜店配一副眼镜,通常只要四步:先裸眼对着写满“E”字的视力表测视力;然后使用电脑验光仪,打出验光单;接着戴上试镜架,根据验光单进一步调整镜片度数;确定度数后,选择镜架和镜片加工出最后的成镜。然而,这个方法配出的眼镜度数并不一定准确,度数不准的眼镜在佩戴中不仅不能完全矫正视力,还会使双眼疲劳情况加重。
根据深圳博士眼镜2018年年报,眼镜零售连锁店的日常经营中,镜架、镜片的毛利率高达80%左右,但分摊完日常运作所需的房租、水电、验光设备和人力等成本之后,净利润率只有10.38%。在中国,验光主要是服务性质,而不是医疗性质,早在2012年,国务院就取消了验光师的职业资格认定。
在许多小型眼镜店,主要的服务目的是完成配镜交易,验光只不过是整个销售步骤中的一个环节,为了更快地促进销售的完成,验光流程往往能快就快,能省就省,5分钟验完光是常态。验光的质量、人手、资质都参差不齐,且验光通常不收费。小规模的眼镜店要进行专业科学验光,好似无米之炊;顾客验光准不准,就好像打开一盒巧克力——永远不知道下一次会是怎样。
此前,某电视台记者走访了当地5家眼镜店,使用暗访的方式体验验光服务。这5家眼镜店都有着相似的验光流程:先用电脑验光仪验光,再插片试度数。可最终的结果令人大跌眼镜,5家眼镜店为同一位记者验出来5个不同的结果,最高与最低的竟然相差150度之多。这一事件被网友称为“测不准的验光”,一时间广为传播。
那么,上述验光配镜环节之中有哪些缺失,标准的验光配镜环节又该是怎样的?更重要的是,眼镜零售店如何摆脱“测不准”的印象,将自己的专业性传达给消费者?作为一名行业的媒体从业者,一次特别的经历让笔者对验光有了新的认知:共情力、同理心,能极大缩短视光师与患者之间的距离。
今年8月,因为工作原因,笔者在位于江苏省丹阳市的汇鼎光学集团获得了一次完全重塑“验光”看法的全新体验。作为生产厂家,镜片企业对于眼视光专业知识的储备和更新十分看重,许多镜片企业都招收了大量相关院校毕业的眼视光专业人才,汇鼎光学也不例外。汇鼎不仅汇集一批视光专业人才组建了培训部,还在总部办公楼内部建立了一间集验、配、训为一体的展示间,先进验配仪器一应俱全,专业程度堪比大型眼科医院的视光门诊。在验配展示间内,笔者与汇鼎光学培训部总监李洁琪闲聊,提到自己平时双眼偶尔感觉不能聚焦,视线中心模糊,需要双眼用力才能再次看清。视光专业科班出身的李老师便提出为笔者进行一次验光。为让读者更清晰地感受到验光过程中的角色互动,以下验光过程将用“视光师”与“我”来表述。
汇鼎光学培训部总监李洁琪
验光第一步,与大多数场所的流程相同,使用全自动电脑验光仪进行客观验光。我将下颚置于托板上,双眼分别对准检测窗,观察其中风景图。风景图先变模糊,以放松眼部肌肉,使之进入雾视状态,再逐渐变清晰,验光仪通过患者眼球中心盯着图中红色光线的反射测出屈光状态,多次重复之后得出度数。然而,电脑验光仪的雾视时间只有2~3秒,眼球来不及完全放松,结果并不准。
第二步,主观验光。视光师借助综合验光仪和幻灯片,进行了包括裸眼视力、瞳距测量等正式检查前的准备工作。身处眼镜行业,这些基本知识我多少还是掌握,自然驾轻就熟,与视光师交流简洁、清晰。
因为我日常用眼疲劳情况较严重,视光师先花了一些时间帮我做了雾视,之后情况开始变得严峻起来。前面提到我进行验光的原因是日常用眼中感觉双眼无法聚焦,在视光师对我进行双眼平衡与集合能力测试时,问题显现出来。我的双眼在20厘米到40厘米之间的集合切换十分困难,视光师多次在我眼前不同位置摆放两个三角形纸片,调整远近关系,并让我在感觉到遮挡变化时明确表达。但是调整中,我感到难以看清纸片,双眼乏力,甚至想要流泪。视光师对我表示安抚,告诉我测不出来是因为双眼有些疲劳,休息一会儿再测试。
再次测试时,我的双眼依然难以自如地调整聚焦的位置,但经过放松,终于在纸片移动到一定位置时分清了前后关系,视光师通过纸片上的尺标确定了数据。
随后,视光师使用综合验光仪多次进行插片法检测,面对视力表进行口头询问,反复调试,又经历了15分钟的试戴,最终确定了我的验光结果。双眼250度近视,右眼50度散光。到这里,我不禁沾沾自喜起来,近视多年度数没有增长,此前验光得出的右眼275度近视还被修正得更低了。然而视光师的语气却从安慰转换为了近乎严厉,她指出,我的近视度数虽然不高,但是视疲劳情况严重,并且双眼集合能力差,有过大的外隐斜,且异常值已远高于正常人标准,已导致我视近不能持久,视力健康令人堪忧。原来,在验光过程中,因为先前的口头交流和实际测试的结果,视光师对我的双眼情况已有基本了解,将集合能力测试和插片检测都进行了两次,以求得出最精确的度数;但因不想干扰我验光时的实际表现,并没有指出我的视力问题,而是结束后统一告知。
视光师热情且急切地询问了我的日常用眼习惯,对我经常反复取、戴眼镜,在暗光处不戴眼镜看手机的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并为我提供了合理进行视功能训练的建议。
在40多分钟的验光过程中,视光师与笔者完成了一次科学、完整,且富有情感关怀的验光交流。从一开始的简洁、专业,到测试遇到困难时的安慰与鼓励,再到最后指出问题、提出劝诫时的急切,无不体现出了对于顾客切身利益的关注。面对李洁琪老师对错误用眼习惯和糟糕眼部状况的严厉指责,笔者一方面思考着改变用眼方式,另一面也想到了眼镜店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视光师与顾客之间关系的高级形式,就应是脱离基本的交易关系,达到为对方利益着想、为对方提供帮助的朋友、乃至师生关系。从现实角度来看,提高验光过程中的情感共鸣,增加人文关怀,也是凸显眼镜零售店专业程度,提高顾客忠诚度的发力方向。虽然零售门店对每位顾客进行40分钟的验光并不现实,但即使是在短短的十几分钟的验光时间里,同理心与共情力也是快速拉近眼镜店与消费者距离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