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语中“有点(儿)+褒义AP/VP”用法初探

2019-06-14 09:00杨轶博
文教资料 2019年11期
关键词:语法化流行语

杨轶博

摘    要: “有点(儿)”的用法在汉语中较为常见,一般认为,它做程度副词时,表程度不深,后面的谓词性成分多带消极意义,表达一种不如意的主观情感。但近年来,褒义词开始更多地进入“有点(儿)+AP/VP”这一结构中,“有点儿好看、有点儿可爱、有点儿厉害”等表达层出不穷。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有点(儿)”的语法化过程推测流行语中“有点(儿)+褒义AP/VP”存在的可能性,并结合语义空位、社会心理、大众传媒的影响进一步分析该用法。

关键词: 有点(儿)    语法化    语义空位    流行语

吕叔湘(1980:631)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指出:“有点”为程度副词,表程度不高、稍微之意,多用于不如意的事情。一般来说,“有点(儿)”后多接贬义词,如“有点儿脏、有点儿乱、有点儿难过”等;也可接中性词,表性质轻度偏离要求,如“颜色有点儿深、裤子有点儿长、屏幕有点儿小”等。马真(1989:147-153)在此基础上认为褒义词不能直接进入“有点(儿)+AP/VP”这一格式。以往学界对该结构的研究多关注谓词性成分的消极意义,很少分析其积极意义,甚至否定后者的用法。

近年来,褒义词开始更多地进入“有点(儿)+AP/VP”这一结构中,“有点儿好看、有点儿可爱、有点儿厉害”等表达层出不穷。我们对这一现象进行考察,发现近几年有一些相关的研究成果。范妍南(2004:26-28)谈到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为避免留学生只会机械地使用某一固定格式,要同时注意语境和传统思维习惯在正确使用“有点儿+形容词”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乔冠颖(2017:124-129)使用电子问卷调查了“有点(儿)+褒义词”的使用情况,主要从交际层面进行了分析。前人大多从语用的角度研究“有点(儿)+褒义AP/VP”这一用法,本文旨在通过简析“有点(儿)”的语法化过程推测流行语中该用法存在的可能性,并结合语义空位、社会心理、大众传媒的影响进一步分析。

一些学者如张邱林(2006)、邹妍妍(2014)认为在有一定语境限制的条件下,“有点(儿)”搭配的谓词性成分也可以为褒义词,表现一种意外或反常的状况。范晓蕾(2018)明确指出:“有点儿+积极义AP/VP”在表示“伴有相异状态”的语境下可以成立。如:

例1.现在,他才明白过来,悔悟过来,人是不能独自活着的。特别是对那些同行的,现在都似乎有点可爱。(老舍《骆驼祥子》)

例2.威斯利躺在监狱里的一块光秃秃的木板上,心里反倒觉得有点宽慰,感到离自己的父亲更近了一些。(侯单、赵玉修译欧文·肖《乞丐,窃贼》)

例1中祥子因为吸取了某些经验教训,想法有了改变,此前不喜欢那些同行,现在却觉得他们“有点可爱”,有一种与之前的情况相异的意味。例2中威斯利现在的处境很凄惨,但是他却“有点宽慰”,显然是超出了读者的预期,表现出一种反常的情况。然而笔者发现,流行语中出现的“有点(儿)+褒义AP/VP”结构与上面提到的情况有所不同,即整体结构表达积极意义,并且可以脱离“伴有相异状态”的语境,自由使用,如(以下例句均来自网络):

例3.老师说今天不用上课了,我有点开心。

例4.莫叹云遮月,不见他乡圆?有没有觉得有点感人?

例5.哈哈!最旁边那个小女孩有点可爱。

一、动词短语“有点(儿)”的语法化

董秀芳(2011:283)指出“有点(儿)”表示“程度不高”的含义由表示“数量不多”的含义虚化而来,它由动词短语发生跨层次词化后变成一个副词。毕永峨(2007:507-515)简析了“有点(儿)”语法化的过程:有+点+离散具体事物名词——有+点+非离散具体事物名词——有+点+抽象事物名词——有+点+形容词/动词+的地方/的样子/之处/之心/之意/……——有+点+形容词/动词。我们赞同毕永峨的观点,因为很多时候,“有点(儿)”后的谓词性成分可以补出中心语成为体词性成分。如“有点可爱”是说“有点可爱的样子”,“有点难受”是说“有点难受的感觉”,“有点狡猾”是说“有点狡猾之处”等。

田宏梅(2006:67-73)基于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中文語料库对“有点(儿)”的词语搭配进行了定量考察,发现“动词性‘有点右配词的中性倾向稍占优势,积极倾向和消极倾向的也不少”,见下表①。

表    “有点”的语义色彩倾向分布

笔者推论,既然“有点(儿)+NP”中的体词性成分褒贬倾向分布较平均,那么“有点(儿)”语法化成为程度副词后所承接的成分应包含这两种感情色彩,只是限制条件不同。《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陆俭明,沈阳,2004)提出:“人们对事物的不同感知体验才是语言中产生各种各样的‘不对称结构的真正原因。”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存在趋利避害的心理,偏向积极的一面是一种普遍的心态。消极性“AP/VP”本身就违背了这种常规心理,天然满足“有点(儿)”表不如意或反常的语义要求,所以不受语境的限制。说“我现在已经有点(儿)清醒了”时,其实隐含了“我之前不清醒”的预设,该预设改变了我们通常观念下“人应该是清醒的”的判别标准,把“不清醒”作为特殊情况下的正常状态。这种预设往往由语境体现,所以“有点(儿)+褒义AP/VP”在一定语境下可以成立。

二、“有点(儿)+非褒义AP/VP”存在语义空位

因为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永无止境,所以人类的认识系统始终存在空缺,相应的语言表达系统永远有待补充完善,个体语言往往在某些领域具有完备复杂的表达系统,而在另一些领域则较为简单甚至缺失相应的表达形式。王希杰(1989,67-70)认为汉语研究中有“语言空符号”的说法,如“长—O—短”“大—O—小”等。汉语中能直接修饰褒义AP/VP的程度副词有“很、挺、太、最、非常”等,但直接修饰褒义AP/VP的轻微程度副词还有空缺,即“有点(儿)+非褒义AP/VP”存在语义空位。如:

很短—有点(儿)短—短;很难受—有点(儿)难受—难受;很高兴—0—高兴

胡建刚(2007:88-95)说道:“语义空位的存在会使语言作为交际工具达不到说话人所期望的最佳表达效果,所以,在一定条件下,这种空位会处于强烈的吸收、填补状态,随时准备在适当的时机吸纳合适的語言形式。”由于“有点(儿)+非褒义AP/VP”存在语义空位,为满足表达的需要,人们有意或无意地扩充与之相关的语义成分,让这个语义范畴不断延伸,使“有点(儿)+褒义AP/VP”这样非常规但似乎又合理的用法应运而生。如今人们尤其是年轻人越来越追求真实的情感体验,当我们认为某个女生“可爱”,但又没有达到“特别可爱”的程度时,为了表达内心真实的感受,既不夸张又不贬低,我们可能就会说“这个女生有点可爱”。这种说法一旦被接受并使用,在语言的社会使用层面就表现为一个新词的流行。

三、大众媒体的影响

大众媒体具有很强的导向性与渗透性,对流行语中“有点(儿)+褒义AP/VP”用法的使用和传播影响很大。1999年年初广告语“农夫山泉有点甜”开始在中央电视台等大众媒体上频繁出现,并被评为20世纪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十大广告语之一。2012年一首名为《有点甜》的流行歌曲迅速走红网络,成为很多年轻人在KTV的必点曲目。就连主流媒体《人民日报》也开始使用这一非常规用法,2017年的一篇文章分析“《社会主义‘有点潮》之所以引人入胜,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坚持问题导向,抓住了真问题”。虽然这里用了引号,提示在这个领域中“有点潮”还是新事物,但可以看出《人民日报》已经开始接受并默认“有点(儿)+褒义AP/VP”的用法。何自然(2003:200-209)提出的“模因论”为语言的演变引入了信息复制的观点。他认为:“在模因作用下,新词语得到复制,创造新词语的创意也同样得到复制,从而形成了人和语言的互动模式。模因是文化信息单位,像基因那样得到继承,像病毒那样得到传播。”也许最初只有“有点(儿)甜”这一种新说法,通过大众媒体的传播与推广,该用法被广泛接受并使用,使用者进一步创新,将“甜”替换成了其他褒义词,如“可爱、厉害、开心”等。在网络环境下,语言使用者之间也会互相模仿对方使用的语言,于是产生了流行语中“有点(儿)+褒义AP/VP”这一结构。

Bybee&Hopper(2001:16)指出,词频和词语通达呈正相关关系。大众媒体对“有点(儿)+褒义AP/VP”的广泛使用及语言使用者对这一现象的效仿与相互模仿,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该用法的使用频率,所以后来人们可能已经不再需要经过一个词语组合分析再理解的过程,而是从心理词库中直接提取。

流行语中“有点(儿)+褒义AP/VP”的用法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有语言历时演变的线索,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产物。罗常培(2004)曾在《语言与文化》中说:“一个时代的客观社会生活决定了那个时代的语言内容,也可以说语言的内容实在足以反映出某一时代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社会的现象,由经济生活到全部社会意识,都沉淀在语言里面。”不仅如此,流行语中“有点(儿)+褒义AP/VP”的使用也给语言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时尚元素,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表达和交流。

程度副词“有点(儿)”仍有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如“有点(儿)”从动词短语演化为副词的具体细节是什么,它与褒义AP/VP进行搭配是语法化初期还是后起的现象,流行语中“有点(儿)+褒义AP/VP”可以脱离语境、自由使用的新情况与前人研究的“伴有相异状态”语境下的该结构是否存在某种衍生关系,这些问题的探索与解决或许会给其他类似流行语的研究带来启发。

注释:

①田宏梅.基于语料库研究“有点”的搭配与语义分布[D].广州:暨南大学,2006.

参考文献:

[1]范晓蕾.“有点儿”的句法性质和语义功能[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8(02):81-90.

[2]范妍南.浅谈“有点儿+形容词”的用法[J].西安教育学院学报,2004(01):26-28.

[3]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04):268-275,320.

[4]马真.说副词“有一点儿”[J].世界汉语教学,1989(04):207-210.

[5]乔冠颖.“有点儿(儿)+褒义形容词”用法分析[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7(04):124-129.

[6]毕永峨.不定量词词义与构式的互动[J].中国语文,2007(06):507-515,575-576.

[7]田宏梅.利用汉语语料库研究词语搭配——以“有点”为例[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6(03):67-73.

[8]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论与社会语用[J].现代外语,2003(02):200-209.

[9]陆俭明,沈阳.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0]胡建刚.表达空位与“忽悠”流行[J].语言文字应用,2007(02):88-95.

猜你喜欢
语法化流行语
流行语大盘点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巧借 流行语
用古诗文翻译2017年流行语
上古汉语“之”的词性及用法
《汉语史论集》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