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歌舞声乐课堂与舞台实践的教学研究

2019-06-14 09:03莫笑萍
艺术评鉴 2019年6期
关键词:文化交流

莫笑萍

摘要:了解东南亚音乐风格,溶入课堂教学,对于将来学生掌握和运用于舞台实践有着深远意义,与国际接轨相互渗透,资源共享,推动东南亚地区音乐发展。

关键词:歌舞表演   声乐课堂   东南亚音乐   舞臺实践   表演形式   文化交流

中图分类号:J7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6-0127-02

一、中国东盟落户广西带来机遇

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广西首府南宁,为广西的经济文化发展带来了的机遇,广西经济文化的发展出现了新格局,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也有着独特丰富的传统民族音乐,音乐风格独树一帜,特色鲜明。还有在东南亚地区颇有影响的综合性艺术大学(广西艺术学院),甚至将来要建设成为全国及整个东南亚地区有影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艺术院校。下属二级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每年面向全国及东南亚地区招收学生,并开设了歌舞专业,吸引了众多考生及高质量的留学生到我院学习深造,同时也有利于与东南亚地区进行广泛文化交流、人才交流、资源共享,不断与国际接轨,使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东南亚文化,为将来成为中国与东盟的文化传播使者打下基础。

(一)了解东南亚音乐风格及特点

东南亚指的是亚洲东南部地区,包括大陆东南亚各国,即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新加坡,海岛东南亚有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等。目前全国很多音乐院校也把东南亚音乐作品尤其是歌曲的学习列入课堂教学,根据东南亚音乐风格特色把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相结合。作为特色专业演唱方向的声乐课程,我们思考应立足广西,面向东南亚,加速对东南亚音乐作品的特点风格进行研究学习,还要结合时代发展的特点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教学内容、途径和手段,坚持注重有针对性的声乐基础训练,不断提高学生演唱能力和舞台能力,发展学生演唱能力的多向性。

本文研究的方向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发声技术,利用广西与东南亚临近的地域优势,有很多机会能近距离与东盟国家的艺术家交流。多媒体也是教学中可利用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让学生通过视觉及听觉的接触更有效地把课堂学习融入舞台实践,掌握发声的核心技术,抓住作品风格特点,才能更生动地表达作品的灵魂。

将东南亚地区的音乐及歌曲演唱风格融入声乐课堂教学中,表演形式可以多样化,独唱、重唱、弹唱,发展学生舞台表演的多样性。东南亚歌舞的舞台表演有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及风格特点,一般都会加以一定的舞蹈动作融入演唱,舞蹈动作不以幅度大见长,有以手为主突出上半身动作变化为主的,主要特点是以手、眼(眼神及脸部表情)、身(身体舞蹈律动)、形(服饰)、加以优美的歌声结合协调的舞蹈律动形成的独特的舞台表演形式,需要教学上从多角度出发。声乐基础课及形体课同样重要,能全方位培养学生基本的舞台表演能力。

通过对东南亚音乐风格的学习和了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审美意识的不断提高,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观众对歌唱艺术的欣赏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歌唱者具有优美的歌声,还要求其具有很好的舞台表现能力,给观众带来声情并茂的视听享受,也就是需要歌手具备全面的舞台综合能力。因此,作为专业院校教学如何提高歌手的演唱能力、舞蹈水平及舞台表演能力,逐渐树立良好的舞台心理素质,需要对课堂教学内容设置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对如何把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相结合进行研究探索是非常必要并且具有一定现实研究意义的。

(二)掌握演唱发声技术的重要性

1.课堂训练是发展歌唱能力的前提

东南亚音乐受宗教影响,歌曲音域大多平稳舒缓,也有的音域跨度很大,演唱时有温柔婉转的主要特点,注重装饰音、滑音,演唱方面注重以装饰音塑造歌曲风格。因此,声音的训练重点除了扩展音域以外,还应该在于气息运用、吐字归音及声音的稳定性方面更加注重。气息训练依然是重点的重点,它是所有声音技术训练中最具共性的技术之一,也是整个学习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其次,在尊重各国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根据东南亚各国语言发音特点及歌曲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发声练习,在教学当中还是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东南亚语种较多,音调起伏各不相同,发音特点也十分迥异,给课堂教学带来很大不便,教师也不可能掌握每个国家的语言。因此,我们要采用共性特点进行教学,用发声技术共性解决一些语言方面所产生的个性问题。也可以以某种歌曲为例,解决某些歌曲的个性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越南音乐舞蹈专业学生选择到欧洲、美国、中国等留学,对越南现代音乐舞蹈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越南普通老百姓对中国流行歌曲可以说达到热衷的程度,走在大街小巷,很多时候都能听到用越南语翻唱的中国流行歌。80年代中国国内热播的一些电视剧插曲,如《渴望》里的主题曲《好人一生平安》《渴望》《小草》等歌曲在越南达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很多流行歌手把翻唱中文歌当成一种时尚,结合越南语的发声及唱腔特点,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韵味。

2.通过课堂训练形成演唱风格特点

以越南歌曲为例,有很多歌曲演唱时会有模仿某种乐器的声音,独弦琴是流传于广西与越南北部及广西防城东兴地区,独弦琴顾名思义只有一根弦,音色柔和优美,有清晰的高音也有明亮的中音,低音丰满,善于表现各种温婉悠长的旋律,如歌如诉,如诗人吟咏,与人声极为相似。很多时候演唱者会在某些歌曲的某个字用模仿独弦琴的声音感觉唱出来,尤其是句尾的长音,很像人声带颤音的哼鸣,分不清是乐器演奏还是人声演唱,形成京族特有的音乐风格。广西也有很多带有类似特点的声乐作品,例如广西作曲家傅磬写的《家乡的那一片海》,整首歌曲多次出现“盟”字,这个字发音归韵后很容易找到哼鸣的鼻腔共鸣和颤音,最容易模仿独弦琴的音色,跟独弦琴发出的声音非常相似。因此,越南歌曲演唱训练中哼鸣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练习之一,高位置哼鸣练习,鼻腔共鸣的运用都是非常重要的方面。旋律律动训练也尤为重要,也就是各种节奏的律动感如何把握,比如,如何驾驭节奏明朗欢快的歌曲,抒情悠长的歌曲怎么表现等,需要学生多听多看多练。如何更好地把声音技术运用于歌唱当中,还要具有良好的舞台表演心理素质,才能把一首作品在舞台上完整地展现出来。

3.舞台实践是培养舞台能力的关键

随着学习过程中对舞台表演的逐步了解,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歌唱的心理状态,增强学生在舞台上表演的自信,也是极其重要的。所谓“艺高人胆大”指的就是技术掌握得越好人的自信心越强,舞台实践越多获得的经验也越丰富,演唱能力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升华。我们不能只在琴房里关着门唱,教学中声乐课堂演唱是极其重要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舞台审美的重要环节,但是声音技术最终是为舞台表演服务的,只有到舞台上去磨练才能使学生真正把握声乐舞台表演的特性发展方向。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掌握发声技术,还需要教师通过理论以及理论以外的舞台经验进行传授的课程,因此,体现了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的密不可分。

二、结语

东南亚歌曲以音乐文化的传播方式在中国与东南亚地区文化交流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凭借这个良好的契机,歌舞表演专业面向全国及东南亚招收了很多具有优秀专业条件的留学生,为加深对东盟各国音乐风格及民俗文化的了解,培养更多的后备人才为将来更好地与东盟各国进行文化交流储备力量。文化交流需要专业人才,专业人才需要专业技能的支持,文化交流不仅在于民间的传播,还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运用多媒体等多种现代交流手段,利用现代舞台表演或其它方式积极互访,只有通过不断地相互渗透才能更好地传承并逐渐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洪伟.论东南亚地区音乐文化[D].福州:福州大学,2011年.

猜你喜欢
文化交流
《作家文化交流散记》
中德音乐文化交流途径探究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旅游景点英语翻译规范化研究
浅析《岳父岳母真难当》中的中国人形象与东西方文化差异
浅析“半开放”式工作室对版画教学以及社会文化交流的作用
光影中的英语教学探究
TED文化交流类演讲的概念功能分析
TED文化交流类演讲的概念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