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凤媛
【摘要】本文论述核心素养视角下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基于外国语学校的特点,提出立足英语、多语发展,借助社区优化资源,校企合作实现资源互补,学科融合,多元评价等建议,以推进素质教育和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 校本课程 开发 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3A-0044-03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要加快构建“核心素养体系”,明确表明培养核心素养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当下学校教育的热点,也是课程改革的方向。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及意义
校本课程建设指向核心素养的提升。开展对核心素养校本课程的研究,将弥补核心素养下的课程建设实施中对区域、学校差异适应性问题以及学生个体差异补偿性问题研究领域的空白和不足,有利于因材施教,推进素质教育和个性化教育。围绕核心素养研发校本课程,构建适合校情、学情的校本课程,能丰富、充实国家的课程体系,为课程建设的理论研究提供支撑性个案。我校结合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融合“崇德尚学,全面发展”办学理念和“雅于知·融于行”的“雅融文化”特色,对施行的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研究,整合研发校内外教学资源,形成了基础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拓展型课程三位一体的“雅融”校本课程体系,创造性地实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探索一条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有效促进学校特色形成的发展之路。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定位及行动路径
(一)立足英语,多语发展,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
作为一所外语学校,我校立足英语,多语发展,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逐步形成了“教材多元、精泛并举、中西交融、内外辉映”的外语课程特色。
特别在校本课程建设方面,我们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挖掘各种教育资源,开设有“英美影视欣赏”“世界好声音——听歌学英语”“法语教程”“基础日语”“泰语教程”“学说越南语”等多种特色校本课程供学生选择,编写了《听歌学英语》、《英美影视欣赏》、《英语播音与演讲》、“Shopping English for New Year Fair”等多套校本教材,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如模仿“一站到底”“模联社”等活动。英美影视欣赏课程内容丰富,有影片欣赏、背景知识传授、影片分析讲解、模仿表演、撰写影评等,特别是英文配音环节,给学生的思维添上了翅膀,学生灵活运用新学的语言知识表达自己的情感,充分展示兴趣和潜能,整个活动环节实际上是教师与学生相互沟通、合作、研制课程的过程。世界好声音——听歌学英语课程中,学生可以欣赏到英美地区不同时代的经典英文歌曲,在不知不觉中收获了英语词汇、句型等知识,增强了对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外教英语口语课上,学生与外教通过纯英文交流,增强了的外语交际能力。结合南宁市面向东盟的地域优势开设的“泰语教程”“学说越南语”等极具东南亚特色的课程,让学生获得其他外语文化的熏陶。特色校本课程,培养有涵养、有竞争力、有个性、有国际视野的现代化公民,让学生既彰显了民族情怀,又拓宽了国际视野。
(二)借助社区,优化资源,涵养校本课程的增长点
目前,学校的教育资源已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成长需求,因而,挖掘社区资源,弥补校内资源的不足已成为各校的共识。我校利用身处大学路,毗邻南宁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地理优势,借助校外资源,丰富校本课程内涵。我校与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合作开设“英语口语情景主题课”“美国文化”等课程;基于南宁是东盟峰会的永久举办地,我校是广西民族大学(以下简称民大)学生实践学习基地等有利条件,与民大东盟学院合作开设“泰语教程”“越语课程”“东盟文化课程”等课程,聘请东南亚留学生上课;与民大历史学院合作开设“历史文化地理”课程,由民大滕兰花教授执教;与广西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合作开设“无土栽培”课程,在校内教学楼的阳台上建设蔬菜种植基地,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还特别邀请了南宁市教育局校外活动中心指导教师与我校教师共同开设“创新虚拟创业设计”课程,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参考;聘请“海知艺术”教育机构的教师给参加艺术高考的学生开设了“播音主持”“电视编导”等课程……这为学生走向社会,创造幸福生活奠定了基础。社区资源成为开发校本课程的新的增长点,在丰富我校课程体系的同时,又找到了自身的发展路径,在构建独特的课程文化的同时提升了学校的软实力。
(三)校企合作,资源互补,打造特色精品校本课程
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培养青少年的科技素质已成为持续增强国家创造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基础性工程。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经过多方考察,我校与广西凤翼天翔航空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建立无人机实训基地并共同开发校本课程——“无人机飞行体验”,公司技术员和学校教师还共同编写了校本教材《无人机基础教程》,课程针对无人机实际应用,培养学生无人机飞行技巧、空中拍摄、飞行器组装等能力,让学生获得初步运用无人机进行空中拍摄作业的基本技能。课程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参加课程的学生不断增多;我校无人机实训基地受到了国家教育部、广西壮族治自区教育厅、南宁市教育局等领导的重视,也多次接待兄弟学校进行参观考察,为该课程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无人机课程走进校园,不仅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还为我校的特色办学、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四)整合资源,学科融合,开展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尝试
核心素养指导、引领和辐射校本课程的教学,课堂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我们要突出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使之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教学”要升华为“教育”,以核心素养體系为基础,根据校情和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实现各学科教学的统筹整合。例如在“古诗词鉴赏”这一课程中,我校课题组全体成员结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及选修一《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所有诗词,对国家教材重新整合,开展了“三个一”特色古诗词鉴赏课。
1.研究一位诗人
古诗词鉴赏开课后,参与授课的语文教师合作分工,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喜好研究一位诗人及他的诗歌,拓宽学生的视野,引领学生走进传统古典诗词,领略意境,体会情感。
2.规范一个鉴赏模式
课题组重视诗词鉴赏课,规范鉴赏课,制定出专门的鉴赏模式,一般分四个板块:主题句、走近名家、名篇鉴赏、结语,让学生以文字的形式呈现结果。
首先,鉴赏要求有一个“主题句”,如忧国忧民的杜甫、乱世的悲情词人蒋捷等。接着,“走近名家”分三个板块——诗人的人生经历、作品风格、后人评说,大约300字。“名篇鉴赏”可以分四步鉴赏一首诗词,也可以鉴赏两首诗词(所选的两首诗词最好与题目的主题词有关)——揣摩诗词意、把握意象(意境)、体会情感、品味语言。最后的结语100字左右,就主题词和诗词的内容写一个总结段。
3.布置一道有趣的作业
开设古诗词鉴赏课,除了传承传统文化之外,也期待学生学以致用,什么作业能让学生感兴趣又结合古典诗词的知识呢?结合学生的建议,教师布置了这样一道有趣的题目:根据自己的名字写一副对子,或写两句五言、七言古诗,把自己的名字镶嵌其中。学生积极性高,兴趣浓,作品令人惊喜,学生的人文素养慢慢地得到了提升。
再如,基于现有心理教材体系并不完全符合我校学生心理特点以及需求的现状,我校心理活动中心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心理教材为蓝本开发了校本心理课程。校本教材以主题模块式课程呈现,以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实现心理辅导针对化、实效化。教材除了普及基本的心理常识,还添加心理团辅内容以及个体辅导技巧,推荐适合学生课后观看的心理书籍以及心理电影,帮助学生养成自助互助的好习惯。我校還在心理活动月开展各项特色主题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
除了教材的整合,我们也尝试着利用师资构建跨学科的融合。传统校本课程的开设基本分学科展开,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教师资源的浪费。将各学科师资取长补短、相互整合,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校内资源,还可以突破学生思维的局限性,拓宽学生对学科的传统认识,从另一个角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我校数学组隆老师对古典诗词写作有着独到的见解,对诗赋写作颇有研究,因此,语文教研组在开设《诗词鉴赏》这门课程时,特邀隆老师作为客座教师为学生讲授古典诗词写作的基本要领,隆老师还成立了“东篱诗社”,指导学生进行诗词创作,提高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
(五)多元评价,助推校本课程特色化建设
为了保证校本课程的开发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采用多元评价的手段,助推校本课程特色化建设。
1.评价内容和方式
(1)对学生的评价
我们要求学生每学期积极参加校本课程的学习,课时数不少于规定课时,学习过程表现良好,每学期有自己的学习成果汇报。校本课程采用学分认定方式进行评价,每学年各给5学分,侧重于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程的评价,内容侧重实践探究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的考评。
学期综合得分=20%A+20%B+20%C+20%D+20%E
A:自评分,B:小组互评分,C:任课教师评分,D:学习成果评价分,E:参加比赛加分
(2)对教师的评价
教师要积极参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较好的课程研究意识和实践意识,能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能编制符合核心素养的校本教材,教学设计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能引导学生思考、体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每学期授课要有教案、有总结反思、有考勤评价记录。课程领导小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问卷等形式对教师考核,记入业务档案。
教师学期综合得分=20%A+20%B+20%C+20%D+20%E
A:自评分,B:现场课展示组评分,C:学生问卷调查评价分,D:科研处教材编写评价分,E:教学成果评价分
(3)对课程的评价
课程的开发要关注人的成长和发展,课型设置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基础型校本课程体现人文化,研究型课程体现生活化,拓展型校本课程体现特色化。学期结束,任课教师要对课程进行总结反思,形成文字材料上交科研处归档整理,申报课题。
2.奖励办法
(1)教师参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享受1∶3的课酬待遇,根据学生的问卷调查、选课率、学习效果等反馈情况评为优秀的纳入个人年终绩效考评。
(2)学校根据校本教材不同获奖等级给予编写者不同金额的专项奖励,另外,学校购买书号,联系出版社,提供资金保证,出版优秀课程教材。
(3)对于积极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学校每年给予其区外培训学习的机会,在学校评先评优时优先考虑。
(4)在每年的学校科研工作表彰会上,授予积极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教师“优秀科研工作者”的光荣称号。
三、展望未来
校本课程一直是我校突显学校品牌和办学特点的重要窗口。它既是我校基础课程的有效延伸,又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在以分科教学为主要课程形式的今天,我们在选取和设计校本课程内容时,不能忽视某一学科,要积累跨学科经验,尝试进行有效的跨学科内容学习,避免校本课程成为国家课程的附庸,失去其本来的意义。因此,结合真实生活情境、尝试课程整合,选取并构建跨学科的课程,是校本课程今后的发展方向。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们将不断挖掘优质的教育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丰富我校“雅融”校本课程的内涵,走个性化、特色化之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责编 刘小瑗)